美文网首页品牌与新媒体~霖视角互联网科技@IT·互联网
从罗永浩、袁腾飞到张雪峰的走红,洞察品牌的一种有趣逻辑

从罗永浩、袁腾飞到张雪峰的走红,洞察品牌的一种有趣逻辑

作者: 姜甘霖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04:00 被阅读185次

    这个周末我又看了一遍罗振宇和罗永浩的电视谈话,这是一个号称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电话对话,时间长达八个多小时。这个节目我之前看过,但是当时的感触还不是特别深刻,但在这个周末仔细的又看了一遍后,我又多了很多深刻的感触和发现

    首先是对创业本身的认知,这其中就包含了产品、组织体系管理、高管的管理、团队的目标的设定以及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给了我在创业中很多深刻的启发。

    另一方面,让我对罗永浩这个人产生了新的维度认识。因为知道他非常的出名,而成名很早。从当年做新东方的老师开始他就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后来他做了网站又做锤子科技,进入了目前可以说人类最大的一个热门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他做手机引发了很多的观点的争论,而且我2015年也买过一部锤子手机,后来因为体验并不是很好放弃了。但我也没有在社交媒体上说什么坏话,因为我知道创业不易,并希望他们的手机越做越好。

    除了上面讲的之外,让我这个一直做品牌营销的人突然意识到,罗永浩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老师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这又让我想到了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袁腾飞,一个是张雪峰。他们的发迹很有类似之处,一个英语老师、一个历史老师,一个考研指导老师。首先通过课堂上学生拍的视频语音流出来,在互联网上迅速火了。然后他们使用这样的爆红的价值,迅速去做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事情,开始实现品牌影响力扩增与商业化变现。比如说罗永浩去做自己的公司,袁腾飞做了很多历史类的节目,张雪峰也参加一些综艺性节目、说了很多很经典的话,甚至成为网上的热点话题。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从新东方走出来的企业家罗永浩

    贡士的第一名叫会元,不是汇源果汁,把历史说的如此诙谐的袁腾飞

    考研就是一个傻逼一不留神变成牛逼,然后开始装逼的过程,考研指导老师张雪峰

    他们三个身上,你会发现都有很多共同的一些特质,这些共同的特质是导致他们的价值第一步成功,有效建立个人品牌、企业品牌的重要基础。我们可否从这个维度去思考,去构建出对现代品牌建设的一个维度认识呢?

    说起罗永浩、袁腾飞和张雪峰的成功,首先就不得不回归到他们的一个最基本的身份,或者是说回归到他们成功发迹和广为人知的一个基础:他们都站在讲台上的老师。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是如此的发达,微博、微信、知乎、百度以及各种各样的论坛,都有可能成为塑造和建立一个具有广泛性认知人格的好地方。但在传播属性上,教师相对于其他的职业来说,有天然的优势性。

    教师的本质价值是传道授业解惑,要完成的是将书本知识,用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转述,教会自己所带着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师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者角色,这种传播属性就是他们的职业使命。这就要求他们需要让自己所掌握到的知识,以及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能有效地传播给学生,并且直接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

    教师总是希望将自己的知识打磨的更好,能让更多的学生去理解和应用,这是他们职业的使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围绕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这三位老师都运用了非常有意思的机理。我相信他们的教学知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在各自体系中最好的,也并不一定是最有权威性的,但一定是体现维度最不同的。他们的特色化的内容的转出方式,让大家在不同于以往的气氛与环境中,快速的去理解了知识与技巧,这个本事可真的是与互联网传播中的内容构建机理太相似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的品牌的塑造和快速的脱颖而出,不是在于按照所谓的品牌规范那样,千篇一律的去描述自己的特点优势价值,并希望大众记住;这就像老师一样,不能千篇一律地照本宣科、死板硬套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从底层意义而言,这个传播机理是一样的。

    这让我想到了这几年非常流行的一个句子:与其更好不如不同。这就是说品牌的传播内容,如果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包装演绎,然后通过合适的平台进行发酵,那么就会体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有意思的内容能够真实的深刻的感染人、打动人,并且成为进一步传播和发酵的重要核心。

    教师本身所具备的这种内容传播属性,和这三位老师对于内容的有效的包装,这是他们成功非常关键性的要素。而我们在反思一下自己的品牌,是否在进行包装的过程中,过分的追求表现的千篇一律呢?这又让人们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当中找到你呢?

    在这几年品牌互联网化大规模的运作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有几个趋势是非常的明显的,其中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创业领袖,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除了像罗永浩的锤子手机之外,像小米科技的雷军、百度的李彦宏、阿里巴巴的马云,他们个人的品牌价值以及他们人格化内容输出,都成为市场上越来越清晰的品牌信号。尤其这几年各大商业的活动和专业化商业媒体的崛起,给了品牌创始人更多展示的机会,更加剧了这一趋势的到来。

    罗永浩、袁腾飞、张雪峰三位老师,其传播的内容表现和他们的个人属性、职业属性、性格属性都是高度契合的,这就导致大众在喜欢他们内容的同时,也喜欢上了内容生产的人,从而实现了品牌价值的产生。

    罗永浩打脸视频疯传网络

    再看另一个视角:

    如果这三位老师的内容仅仅是风趣的表现,就能够造成巨大的传播效应吗?显然不是。一般老师们教的课程就是干涩的课程内容,但这三位老师通过自己对于内容的再造和包装,不仅仅完成了内容的有趣,更赋予了内容的一种人格化属性。三位老师的风趣与彪悍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属性,这就完成了一个内容从干货性到社交化属性的升级。

    两个属性,风趣+人格属性一旦建立起来,这个内容就具备了社交货币属性。如果一个老师讲的课程没有什么风趣意思,就算录下来并大规模的推广,你也会发现不能够取得如此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一旦增加的人格化和风趣的属性,实现了内容社交化,那就会实现自传播效应。这也是我们在进行企业品牌构建的过程当中,所最渴望的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传播。

    袁腾飞的历史节目收获众多粉丝

    所以我们就看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努力的包装自己的老板,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人格,努力的做一个虚拟人物去讨好自己的用户,这都是人格化的表现。那么再想想,三只松鼠、江小白这样的品牌,他们的内容输出特点,也恰恰印证了这个观点,这是构建现代品牌的一个重要的启发。

    在互联网时代,一夜爆红的人和事情非常的多,但是很多在取得成功之后,大部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被人们淡化和忘记。我们看看那些曾经那些刷屏的人物和事件,就会发现,除了有一部分还持续的不断的占领我们的朋友圈热点之外,大部分一夜走红的人和事情,基本上也被我们淡忘了。

    但是这三位老师,罗永浩、袁腾飞、张雪峰,他们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了自己的有效热度,甚至有将自己的品牌价值越做越好的趋势。

    从他们三个人成名后的后期的表现来看,他们找到了新的一个突破点。罗永浩离开了新东方后创办了网站,五年前创办了锤子科技,进入了具有更大话题和争议性的产业,这使得他不仅没有因为时间退役导致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下降,而且得到更大范围的扩增。更重要的是,他这样鲜明和独树一帜的性格特点,也在自己的产品上体现了出来,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打造与众不同的产品体验,这才是锤子科技的意义和目的。

    罗永浩和他的工匠精神

    张雪峰在自己一夜走红之后,开始受邀参加一些综艺性的节目,并且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主张,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和赞同,使得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增。袁腾飞参加了百家讲坛,在优酷上做了很多视频类的节目,也参加了很多活动,也充分体现出其个性化风格。

    张雪峰在节目中表达考研对普通大学毕业生的重要价值

    这也提示我们,当一个企业品牌能够通过某一种事情突然一夜爆红,或者是迅速成为热点之后,应该去做的事情不是等待其自然传播,而是要善于应用这种势能,去制造能够承载这种势能,或是更好表现这种势能的承载体,并且尽量保持性格观点和价值上的统一性和延续性,实现持续性的品牌价值影响力。

    在很多真实的商业环境当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这样一种现象,非常的普遍:

    你有可能非常的崇拜马云,他的每一句话都成为你做工作、做事业的重要的参考内容,但是你在真实的购物中去更愿意在京东上去购买,而不是优先去选择淘宝和天猫;

    你有可能对李彦宏非常的认可和赞同,但是在使用产品的过程当中,又不去使用百度的一些产品;

    你也极有可能非常的推崇马斯克,但即便你已经非常有钱,在采购汽车的时候也未必会将特斯拉作为自己的首选品牌。

    罗永浩也在自己的采访当中讲到,有时候会碰到一些自己的忠实粉丝,非常开心地希望能够合影,但是他们掏出来的是iPhone,而不是他所期待的锤子手机。

    罗永浩在《长谈》中讲述自己与粉丝的故事

    这也就是说,人格化的崇拜和粉丝建立之后,其实从内容粉丝转变为真实的品牌粉丝,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内容粉丝认可你的内容与观点,甚至作为自己所推崇的重要内容;但品牌粉丝要涉及到真实的商业体验中,不仅认同观点,更认同其产品,并喜欢使用其产品。例如我们常说的果粉,不仅崇拜乔布斯,更重要的是去花大把的银子去购买苹果的各种各样的产品。

    果粉排队抢购新品

    对于国内大v来说,从内容粉丝实现到品牌粉丝的转型和穿越,是一个非常痛苦、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非常要求具有智慧的一个过程。就像是很多大公司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企业领导人,让其成为商业上的焦点和社会中热议的话题,品牌影响力貌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转化成为产品营销能力的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痛苦。而同样,这三位老师在实现人格化魅力建立之后,也聚集了大量的内容粉丝。但是如何实现品牌化转型,对他们而言也是一项极具挑战力的事情。

    在这个方面,最具有发言权的恐怕就是罗永浩的认识与观点,这也给我们在做品牌的时候,有些帮助:

    罗永浩粉和锤粉早期重合度非常高,现在重合度越来越少。粉丝经济的载体必须是一个20美元左右的东西,这个是通行全世界的东西,在粉丝身上赚钱的明星,都是卖一本书一个碟,电影票。一个偶像的脑残粉支持卖一两千块的东西,在商业上成功的例子几乎没有。通过优秀的产品特性来建立粉丝才是商业长期发展的合理途径。


    写在最后

    在这个时代,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曾经做过学生,但是做老师却不是人人都有过的经历和体验。相比较以往对这个职业的理解,老师也能通过特别的方式成就自我品牌价值,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2009年我曾是某知名教育机构的老师,这张照片是学生拍下来,为数不多到今天我还能保存着的资料了

    我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所谓老师,也在课堂上讲台上对着很多学生讲各种自己理解和不理解的知识与技巧。但当时唯一没想到的是,居然在课堂上讲段子,也能有利于自己的创业和成名。

    在今天自己创业的这个阶段,回头再看看这些同样出身老师,因为对这个职业的不一样的表达获得一些成绩,或是走上创业路,更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罗永浩、袁腾飞到张雪峰的走红,洞察品牌的一种有趣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lt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