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第一朵迎春花害羞地探头的时候,菜市场有人卖起了野生的马兰头,一朵朵绿叶边缘带点红色的马兰,看起来就像带着苍桑的脸庞,有着青春身姿的村姑,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她不像大棚里培育的那么鲜嫩,白净,小青菜一样躺在卖菜人的筐里,而是壮实,有力,昂首挺胸地站立在婆婆的篮子里。
我喜欢这样的马兰,它们生长在麦田的田埂边,小河的堤岸上,灌溉的水渠旁。它们没有人精心施肥、浇水、遮风、避寒,而是自由地在大地上生根、开花,往往是这里一簇,那里几朵,从不嫌弃土壤的贫脊。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默默忍受寒冬的催残,活出自己的样子。冬雪压不垮,春风吹又生。在春雨淅淅沥沥的滋润下,它们挤挤挨挨地长出了新绿。菜农们很少愿意去寻找它们,只有一些婆婆有空闲和耐心去割着卖,挣点零花钱。
趁着星期天,阳光正暖,我们几个平时宅在家里的姐妹们,相约去釆春。背着篮子,拿着镰刀或剪刀,迎着初春的暖风去田野。
三月的田野春光明媚,麦苗青青,菜花金黄,一树玉兰花开满枝。马兰不是农作物,也算不上蔬菜,属于野草一类,只有那些杂地、荒地、无法种粮食的地方,才有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有的躲在茅草里,有的趴在芦苇丛,还有的和相似的杂草长在一起。生活在城里的闺蜜,傻傻分不清楚,往往看到一簇就惊喜地大叫,兴奋得像捡到宝贝一样,吸引田野尽头的农人朝我们张望,似乎在笑我们大惊小怪。
农人微笑地走过来和我们交谈,热情指点我们马兰生长的地点。他们说田野里可吃的野菜可多了,不仅有马兰,还有苋菜,野芹菜,野葱……让我们到太湖边找找,一定会有收获。我们在田野里一点点找,一朵朵剪,把自以为好吃的野菜全剪割了下来,装了满满两个小篮子。回城后在朋友院子里,聚在一起分捡清洗,各自把满满的收获带回家。
做晚饭时,我把马兰在开水里淖一下,挤干水分,切碎,五香豆腐干也切成碎粒,两者拌在一起,加上芝麻香油、糖、盐、鸡精等调料,拌匀,一盘碧绿鲜美的凉拌马兰就做好了。尝一下清凉爽口,端上桌,一家人抢着吃,女儿直呼好吃。我笑着说不用抢,还有好吃的在后头。
用野葱四五根,切碎,拌在米粉里,加上两个鸡蛋,把米粉调成米糊状。在平底锅里放上油,加热,用勺子把米糊一小块,一小块摊在锅底烘成米饼,烘到两面金黄,野葱饼就好了,咬一口酥、香、鲜。女儿吃了两小块,立即找出保鲜袋装了两块,用纸包好,说要送给楼下的妹妹吃,让她尝尝春天的美味。
马兰、野葱这些不起眼的野菜,蕴含着春天的味道,让我感受到春天不仅在田野里,也在餐桌上,更在我们的爱心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