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地喜欢苏州这座城,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去过。
一时兴起,于是便依据自己的想象写下了此文。
一座城市,一篇故事,一段历史,一个梦,追寻心灵的慰藉,繁华依旧,细数流年。走过彩霞满天,走过月下柳梢,走过碧波荡漾,走到了江南水乡。江苏苏州,这个人间天堂,总令我心驰神往,情不能自己。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什么是旅行?是暂时地离开熟悉的地方,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呼吸天空不一样的气息,感受当地不一样的民俗。人生需要旅行,旅途中收获的不仅是单纯的沿途景色,还有灵魂的洗礼,生命因旅行而精彩,而变得有意义。
背着行囊,我踏上苏州这片土地,在烟雨朦胧中,怀着无以言说的喜悦与期待。对于苏州,我一直有着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怀,冥冥中,我与苏州似有不浅的缘分。这里有温婉柔情的蒹葭伊人,有古朴素雅的小镇老街,还有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在树下怡然落棋,在花间醉然品酒,在亭中欣然饮茶,蜿蜒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流淌,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篙,在青山绿水间,我愿沉醉于此,许我一世承诺。
老仓街
折一枝落梅,执一柄纸伞,穿梭于曲折萦回的古巷。老仓街,这是个安静的地方,像我这种背包族很乐意去那里待上一段时间,去品味它的风情。在这里,没有过多的游客拥挤和商业化的污染,只有很多的小巷需要慢慢去发现。
如果要看历史,我们定要去找找有年头的建筑,雕花楼、石板路、瓦屋,这些都得在住家户里花上些时间才能看到。
如果能看到旧时的雕花楼,想必会非常兴奋,如果想拍摄人文题材的纪录片,那么沿街坐在躺椅上悠闲地哼曲摇扇的和蔼老人,举着糖葫芦和竹蜻蜓从身旁跑过的顽皮小孩,还有湖畔的杨柳林里弹奏古筝的玲珑女子,纤纤玉手,弹奏一曲婉转,不失韵味,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素材。
巴城老街
就这么闲庭漫步,抛却烦恼忧愁,看尽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当我走到巴城老街,浓厚的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巴城老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经过了一百多年,岁月在这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留给人挥之不去的印象。这条老街东西向长200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同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两边的民居、商店和屋檐还都向中间挑了出来,使老街更加狭长,故巴城老街有“一线天”的别称。
巴城老街还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粉墙黛瓦,石岸斑驳,河埠错落有致,市河水清冽,河中舟楫如梭,一派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情。步行其中,只觉赏心悦目,如梦诗行。
东山镇
到达另一个小镇东山镇,则是别有一番风情。在东山镇的东头和西头,分别有两条历史悠久的老街--东街和西街,从老街的遗址上我们仍然可见当时的繁盛之貌。
西街有一个苏州最原汁原味的老茶馆,茶馆掌柜的是一位70多岁的阿婆,她的那只“老虎灶”,三只烫罐,一只中锅、一只积锅,还是老样子,祖上传下来到现在。来一杯经典的碧螺春,品味老苏州的慢生活,古巷里的旧味道慢慢浮现。东街上的千年紫藤萝在向我们娓娓道来,属于苏州的记忆,双口老井这里保留了苏州原始与朴素的气息。
舌尖上的苏州
捧着碗汤白汁浓、口味咸鲜的腌笃鲜悠闲地散步在街边,那汤里肉质酥肥,春笋清香脆嫩,满足感瞬间在心底跳跃,沉淀的岁月的芬芳在这时绽放。再在路旁买一个青团子,看着老板熟练地用新鲜的艾草汁揉入糯米粉,包裹进豆沙馅儿,糯糯的,小小的,不甜不腻,带着独特的青草清新。
接着来一块海棠糕,海棠糕以花生为制作主料,烹饪技巧则以烘烤为主,入口即化。它的色呈紫酱红,形似海棠花,香甜且软,暖暖的,我突然觉得幸福是如此简单。
常熟古里
继续前行,漫无目的,索性乘车穿行于河塘交错的乡间原野,不知方向,我便打算坐到终点。杏花微雨时节,一路上飘飘洒洒的花瓣随风起舞,淡雅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倍感清爽,两旁的油菜花在风中摇曳,身姿婀娜。此情此景,我想到了一首词“绕岸一湾溪水绿,当门十里菜花黄,垂柳又垂杨”,水墨江南,没有浓妆淡抹,没有矫揉造作,只有一份宁静雅致在人间。
在这水墨江南的深处,隐藏着小镇一座,洋溢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清泉,缕缕书香在此处飘散,身在其中就会留恋忘返,这便是位于常熟东郊的古里。常熟为苏州代管县级市,常熟常熟,名字很有意思,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名。而位于常熟的古里镇则弥漫着浓郁独特的人文气息,这里有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翘楚的“铁琴铜剑”楼,负载着翟氏藏书五代守护,穿越两百多年的书卷飘逸,也有起自乡野的白茆山歌,通俗易懂;有红豆山庄白发红颜的故事,见证了明代末年著名文学家钱谦益与才女柳如是结合的真情,也有徽州会馆的旧影遗址,诉说着背井离乡的游子情怀。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古里镇是踏青的好去处。
“衰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生笛。”老旧的留声机里传来咿呀的音律,夜幕即将降临,伴着稀疏的人群,古老的巷子归于安静。当我转身望见那个角落,孤独感犹如潮水将我淹没,无数次地驻足,只为等候下一次花开。寻梦的人儿不知疲倦地奔跑,张开双手,风从指尖拂过,不着痕迹。落日倾斜,带着回家之人的急切,消失在地平线上。大红的灯笼挂起,为晚行的人照亮前进的路。
人间天堂最苏州
这里是人间天堂,说不尽的前世今生,道不完的人间缱绻,缠绕在潇湘暮雨之中,此刻我真真实实地站在苏州这片土地上,风铃的声音传来,是如此悦耳动听。苏州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世界便有了光,世人渴求幸福的结局,于是便有了传奇。夜晚的古镇小巷,戏台还在唱着那郎骑竹马来的戏,戏台上的花腔宛转着应和着陈年的曲,这里有英雄美人的惊世爱恋,也有书生和富家千金的俗套剧情,还有人鬼殊途情未了的聊斋小传,传奇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模糊的钟声在远处响起,路边的行人告诉我那是寒山寺夜半的钟声。在夜色的笼罩下,隐约可以看见寒山寺的轮廓,月光皎洁,洒下温和的光,给庄严肃穆的寺庙添了一丝柔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数百年前,唐代诗人张继在金榜题名无望后独自一人来到苏州,他想借苏州的美景,排解心中的烦闷,但游了一天园林水巷,却是愁上加愁。夜晚他来到枫桥,听到寒山寺的钟声回响,仿佛从天外传来,空灵的在静夜里格外纯净、悠扬、缭绕于耳,勾起诗人无限乡思,他不由地脱口吟唱,一首《枫桥夜泊》传诵千年,给后人留下千古绝唱。可以说是寒山寺成就了张继,张继也成就了寒山寺。
携三千风雅,走进苏州,走进一座城市,一个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事,在行走的日记里,我记录下自己的经历。苏州是我内心深处的梦境,推开韶华虚掩的重门,依稀可见青湿的墙院,幽长的巷陌和老旧的木楼,它们仍坚守着当年的誓约,不敢改变最初的模样。独倚栏杆,拂袖东风,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昔日的人已然不在,只有那些建筑伫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替后人转述它们的,传奇。
(部分参考资料:百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