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35)

作者: 独行的老雕虫 | 来源:发表于2017-03-28 12:01 被阅读55次

    35.王维郑虔之十:九重泉路尽交期

    公元755年12月16日(唐朝填饱十四载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组成共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短时间内,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望风归降。

    755年(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唐玄宗在洛阳失守。

    756年(天宝十五载)六月,哥舒翰兵败灵宝、失守潼关,马嵬驿兵变、诸杨伏诛,安禄山叛军入长安。 七月,太子李亨到灵武称帝,改元至德,在这几年当中,发生在杜甫身上的事情太多,有些令人眼花缭乱:

    755年,熬了十年之后,朝廷终于授予他官职: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正八品的仓库主任。

    冬天,回奉先探亲,却遭遇了叛军进攻,一家人仓皇逃难,九死一生,才把家室安排到鄜州羌村。风闻新君登基,只身赴灵武,中途被俘,押往长安。

    757年,杜甫逃离长安,凤翔见肃宗,授左拾遗。

    跟杜甫相比,郑虔的经历要简单得多。

    《新唐书•郑虔传》:“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 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 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 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 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 户参军事,维止下迁。后数年卒。”

    《明皇杂录》卷下:“安禄山之陷两 京,王维、郑虔、张通皆处于贼庭。洎克 复,俱囚于杨国忠旧宅。崔相国圆因召于 私第令画,各画数壁。当时皆以圆勋贵莫 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深,颇极能事, 故皆获宽典,至于贬降,必获善地。”

    这两条记载,概括起来讲,就是被俘、授官、拒任、再被俘、贬官。

    两次被俘,冰火两重天。

    再被俘是被俘的代价。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讨论过王维被俘被逼为“伪官”的情形,他的情形完全适合于郑虔:你不能强求那个时代的官员像后世明清时代一样,为统治者进忠尽孝尽节,在王朝覆亡之际,上吊跳河抹脖子。在唐朝那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在封建忠孝节烈思想尚未完全成为统治思想的时候,官员们有自己的选择。

    郑虔和王维在被最高统治者抛弃(长安破,玄宗出逃,仅带出极少数皇亲和大臣,更多的皇亲和大臣被抓被杀戮),安禄山抓捕之后,千方百计拒绝安禄山的官位,这就够了。你还能要求他们怎样做呢?

    但统治者不会放过他们!于是,再被俘成了第一次被俘的代价。

    何况,史书上明明白白地记载,郑虔在被逼担任伪职期间,“潜以密章达灵武”,偷偷地为新君肃宗送情报,以一个年逾花甲的老翁的残躯,积极勇敢地投身到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惊心动魄的情报工作中,个中艰难万险,平常人足以想见出来,这难道还不能体现郑老对唐王朝的忠诚吗?

    可惜的是,史书语焉不详,不知道郑虔是怎样搜集并传递情报的,否则,现在的人们完全可以据此编纂一本《郑虔潜伏记》了。

    但有几点还是为我们透露了郑虔情报工作的点点滴滴:

    第一,郑虔传递情报的手段是“蜡丸”。蜡丸这东西,本来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但在唐代,尤其是安史之乱时期,经常在史籍中见到这个名词,他成为极端时期传递情报的可靠手段。

    第二,《新唐书》说他“求摄市令”。“市令”是什么玩意?原来,从战国至唐,城市中有特定的商业区,称为“市”,由政府派官管理。其长官,隋以前称市长,隋改为市令。唐同。

    一句话说白了,就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这个职务的最大特点就是,四处查看。那么,郑虔搞情报,一定是凭借这个职务,刺探叛军的布防图。

    这位情报战线的无名英雄,在唐军收复两京之后,他的名字被记住了,他传递的情报被遗忘了。但本人坚信,那是有意有选择的遗忘。因为他被列入了黑名单,黑名单上的人是个大染缸,谁都怕弄脏了自己,谁都避之唯恐不及,谁还愿意为他辩白?即便是手握着他传递的情报,轻而易举地攻破叛军防线的将领们,怎么还能体会的那一份份情报的分量?一将功成万骨枯,也许,他们觉得,没有郑虔的情报,他们至多多死几百几千人而已,几百几千人对于他们来说,又算什么呢?

    蹲监狱的过程充满屈辱。

    在各种资料中,唯一见到的郑虔和王维产生交集的地方就是同一个关押地点,做同样的屈辱的事情。

    看看《明皇杂录》上的那段记载,“俱囚于杨国忠旧宅。崔相国圆因召于 私第令画,各画数壁。当时皆以圆勋贵莫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深,颇极能事, 故皆获宽典,至于贬降,必获善地。”

    几个技艺登峰造极的大画家,为了开脱罪名,极尽能事,用艺术博取权臣的欢心。艺术被践踏被蹂躏得体无完肤,催人泪下。

    本人没有责备艺术家的意思,只想诅咒那些逼良为娼,逼艺术家做猪狗的人!

    结果出来了:郑虔被“严遣”,以近古稀之年,贬为台州司户参军。

    杜甫的《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的诗,预告了他们的交往已成绝响,也为他们的交往,划上了一个凄惨的句号: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后来,杜甫又有《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又《题郑 十八著作丈故居》诗,有“台州地阔海冥 冥,云水长和岛屿青。乱后故人双别泪, 春深逐客一浮萍”等句。

    郑虔死于台州,杜甫知道消息,则作 诗哭之。其《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 云:“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存亡不 重见,丧乱独前途。豪俊何人在,文章扫 地无。羁游万里阔,凶问一年俱。白首中 原上,清秋大海隅。”

    杜甫晚年,还常忆 及郑虔,并形之于诗。其《寄薛三郎中 璩》云:“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二 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

    《九日五首》 之三云:“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采 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野树欹带倚,秋 砧醒却闻。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则忆其友情。

    又《存殁口号二首》之二: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 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则赞其丹青绘画成就。

    而《八 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则是郑虔一生经历与精神的概括与总结。

    对杜甫来说,真可以用上这句话,“世上最痛我的那个人远去了”!

    远去的人有很多,问题是,世上还有几个是你不忍离开的“那个人”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3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lj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