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慧美丽,才华出众的林徽因,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与徐志摩和梁思成之间的故事。
林徽因为什么,在自己充满浪漫,富有幻想的少女时代,放弃浪漫诗人徐志摩,而选择建筑师梁思成,这一点一直没有具体的说法。
林徽因生前,也略略提了几句,但没细说,但这给我们寻找原因的线索。
林徽因儿子梁从诫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这简单的一句话,大概就是林徽因对自己和徐志摩之间的关系总结。用今天时尚的话说:“徐志摩适合做情人,却不适合做老公,我嫁过去,很容易因长期琐碎的家庭生活,而在诗人心中形象破损。”
从这段话来看,林徽因不仅才华出众,容貌过人,而且对爱情婚姻观,有着非常成熟的看法。
林徽因做出抉择的时候,不过十六七岁的年龄。这种超出一般少女的成熟,是与她童年的家庭有很大关系。林徽因母亲是继室,在林父眼里很不受宠,林徽因自小边和母亲居住在大家族的后院,类似冷宫的地方。其父后来又娶妾生子,林徽因母亲更受冷遇。这些幼年的家庭原因,都促使了林徽因对离异家庭,和对女子负心薄情男人骨子里的抵触。
徐志摩才华横溢,多情潇洒,但对自己的发妻确实无可争辩的一枚“渣男”。这位多情的诗人,妻子张幼仪万里迢迢,远赴重洋来陪伴自己,并已有孕在身的情况下,绝情抛弃了她,林徽因自然看在眼里,寒在心里。尽管她爱着徐志摩,童年的经历使她清晰的意识到不能选择徐。
即使诗人为她离了婚,许她婚姻,她也毫不动情,几乎苛刻决绝,斩断了和徐志摩的情思。
徐志摩的浪漫多变,冷漠绝情,林徽因超过寻常同龄人的理智,被激发出来,断然离开。
在英国布莱顿海滨度假的路途中,林徽因把内心曾经有过的氤氲情愫,锁紧心底,下定了离去的决心,后来随父亲乘“波罗加”号轮船起航回国,和徐志摩不辞而别。
梁思成后来友人说:
“不管徐志摩向林徽因求婚这段插曲造成过什么其他的困扰,但这些年徽因和她伤心透顶的母亲住在一起,使她想起离婚就恼火。在这起离婚事件中,一个失去爱情的妻子被抛弃,而她自己却要去代替她的位置。”
林徽因回国后,很快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构筑婚约。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父母包办婚姻,但与民国其他名人的包办婚姻不同,这段婚姻,日后却成了佳话。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这一段情感,促使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放异彩,受了伤的徐志摩,才情迸发,写出多少流传至今的美丽诗篇。
林徽因因为徐志摩多情善变的本性,和对发妻的冷酷绝情,而做出抉择,这仅仅是林徽因成熟婚姻观的一部分。
很久以后林徽因对美国友人说,中国女人嫁人,常常不是嫁给给人,而是嫁给一个家庭。
家庭方面的原因,是林徽因放弃徐志摩选择梁思成最重要的因素。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徐申如经营徐裕丰酱园,后创办硖石裕通钱庄,人和绸布号。家境殷实,是硖石首富。
梁启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近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这个家庭,后来号称“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徐家和梁家两个家庭虽然都出类拔萃,实际两个家庭有着很大的区别。徐家虽是家境殷实,却只是个大富商,徐父思维顽固保守,从后来徐父对嫁给徐志摩的陆小曼态度做法可以看出。
梁家则是国内知名人物,声誉鹊起,不仅如此,梁启超还是林徽因父亲的拥趸和粉丝。林父发起组织的“共和建设讨论会”,拥戴在日本的梁启超为领袖。林家自己的家谱也不弱,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甚至参与了北京政府宪法的起草。林徽因的两位叔叔林尹民,林觉民都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其中林觉民写下的绝笔信《与妻书》。林也是政治人家,林家游历海外,学贯中西,和梁家门当户对。而徐家不过是一土豪。
徐家能拿出手的和林、梁两家对等的,却是徐志摩看做“土包子”的张幼仪。这张幼仪可不是土包子,张幼仪几个哥哥很早就留洋,她的四哥张嘉璈是银行家;她的二哥是中国政治家、哲学家,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她的哥哥张歆海曾任外交部欧美司司长、葡萄牙公使、波兰公使。
但这样一个在当时身份背景显赫的张幼仪,居然被真正的“土”出身的徐给抛弃了,怎能不是林徽因寒心。
幼年的经历,使得林徽因成为睿智理性,懂得取舍的人。因此林徽因对徐志摩说,他们之间不会有结果。
林父对女儿婚姻大事也看的清。虽然林父和徐志摩是忘年交,但林长民在信中写道:“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实际婉拒了徐志摩。
除了林父对徐志摩的婉言谢绝,林徽因的5个姑姑对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事情表示强烈的反对。
俗话说,不被祝福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林父一回国,就和梁启超开始操办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事情。为了撮合他们二人,双方家长绞尽脑汁。
事实上林梁二人已经一见钟情。
1922年,离婚后徐志摩,决定不顾一切回国追求林徽因。林徽因此时已经定情梁思成,徐志摩不死心,常去梁思成和林徽因约会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守候,林梁干脆在图书馆的大门上贴了张告示: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到打扰),以此结束了徐志摩的念想。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赴美留学。赴美期间,林父因卷入张作霖和郭松龄的混战,不幸身亡。失去经济来源的林一度勤工俭学。梁启超义不容辞站立出来,给梁思成的信里写到:“我和林叔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徽因留学总要以和你同时归国为度。学费不成问题,总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是了,你们更不必因此着急”。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结束了七年的爱情长跑,在加拿大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了婚礼。随后奔赴欧洲度蜜月。梁启超写信道:“知你们定三月行婚礼,国币五千或美金三千可以给你...在这种年头,措此较大之款,颇觉拮据,但这是你学问所关,我总要玉成你,才尽我的责任”。当时一个警察月薪只有国币8元。
1929年,林徽因在北京协和医院生下女儿“再冰”,以梁启超书房“饮冰室”的冰,纪念已故公公梁启超。
林徽因的生活,没有因林父的去世,带来实质性改变。林徽因婚后的幸福,证明她对婚姻的认识是无比的睿智。
而此时婚后失去父亲支持的徐志摩和陆小曼,则几乎陷入困境。当时和林徽因齐名的美女加才女,也因选择徐志摩,而命运彻底被改变。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中国邮政飞机,从上海飞往北京,参加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飞机在济南附近失事。
济南是林徽因和徐志摩陪伴泰戈尔,一起游历的地方。从济南分别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去了美国留学,徐志摩去了日本,从此一别两宽,再见面林徽因已是他人妇。
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巧合,林徐二人旅途分别的地方,也成了二人生死别离的地方。
当徐志摩失去的消息传到林徽因,林徽因晕了过去。
林徽因托人收集了一块飞机失事残骸,几十年一直放在自己身边。林徽因生命里最后几年,卧病在床的时间很多。
二十多年后,林徽因病重时,按她提出的要求,林徽因见到了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张幼仪这个名字她并不陌生,无数次从徐志摩的嘴里听到过。
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算是她的情敌吗?应该不是。
林徽因已经不能说话,静静的在病床上,看着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儿子。后来张幼仪回忆,那个时候,她开始明白了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爱。
林徽因通过徐志摩的儿子,在回顾和徐志摩的前尘往事。
林徽因拉着张幼仪的手说:“终于得见了,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我不后悔。”
徐志摩在林徽因心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位置,只有林徽因自己清楚了。
但林徽因终其一生,对徐志摩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
从未逾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