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教案,法国驻天津领事、多国传教士、侨民被杀,外国军舰借此开到天津,以法国为首的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要求处死负责的官员和凶手,并索要巨额赔偿。
时任一等毅勇侯、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这起教案。
曾国藩决定妥协了事,先发布《谕天津士民》,后在列强要求下,处死、充军流放数十人,赔款46万两银,并由三口通商大臣完颜·崇厚率团出使法国道歉。
这一交涉结果出来,引发了朝野上下的极度不满,曾国藩背负骂名,只能黯然去职,声誉大损。
为了平息事态,清政府命一等肃毅伯、湖广总督李鸿章接替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
李鸿章在重新调查之后,对曾国藩的处理结果做了微调,成功解决天津教案后,调任直隶总督,从此成为晚清政坛和外交史上最关键的人物。
鉴于李鸿章的巨大影响力,不仅我们国内很多人关注他,国外也有不少人在研究他。
英国作家约翰•奥特维•布兰德,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早在1917年,他就写下了一部《李鸿章传》。
布兰德能够写出《李鸿章传》,与他的特殊经历息息相关。
布兰德在我国生活了将近40年,不仅在海关、上海租界、中英铁路谈判事务中担任过多个职务,还当过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对晚晴的方方面面都有独到的观察。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布兰德在上海采访到了再度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他对李鸿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后历时17年,写就了这部《李鸿章传》。
布兰德的《李鸿章传》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对李鸿章的为官之道、家庭生活,尤其是军事、外交方面的得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剖析,还对李鸿章晚年出使多国的反应,做了独特的描写,别有一番史料价值。
远帆一页页看下来,心中感慨万千,接下来根据书中的排篇布局,为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李鸿章在清政府中的仕途
晚清时候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有这么一句俚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而在布兰德的《李鸿章传》中,李鸿章出生之前,清政府就是这么腐化堕落,甚至还要严重。
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苦读经史,先后考中秀才、举人、进士,并拜父亲李文安的同僚、经学大师曾国藩为师。
李鸿章学习得很投入,曾国藩多次称他“才可大用”。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曾国藩、李鸿章各自回乡办理团练,曾国藩多次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告诉李鸿章,从而令李鸿章在组建淮军时,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布兰德认为,虽然在围剿太平天国时,李鸿章的贡献没有曾国藩兄弟大,但曾国藩为了避免朝廷猜疑,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战事一结束就匆匆裁撤湘军,导致后期追剿捻军失利;而李鸿章则保留了淮军,这让他得以再次平定捻军。
此后,李鸿章官运亨通,先获一等肃毅伯、湖广总督,后又调任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兼任北洋大臣,执掌清政府中枢30多年。
在布兰德笔下,李鸿章确实是个能人,写文章、领兵打仗、处理政务、盘活经济等都有两把刷子,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也是当时的清朝官僚普遍存在的,就是家、国不分,李鸿章不仅自己贪,自己的家族成员更是贪得无厌。
布兰德还特意点了一个人,就是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认为他最贪,此人正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爷爷。
另外,布兰德认为,李鸿章之所以能够在晚晴政坛屹立不倒,不仅有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的支持,更是厚结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大太监李莲英,两人中饱私囊,也是沆瀣一气。
二、李鸿章的外交生涯
晚清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在不断地跟列强签署不平等条约,然后割地赔款。
而包括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在内的不平等条约,一个重要的签署人就是李鸿章。
布兰德在他的《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虽然签约了这些不平等条约,但这却是当时清政府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李鸿章也是在竭尽他的全部智慧,在跟列强周旋。
不过,由于李鸿章对列强的认识,还停留在中国古代的“华夷之别”、相互牵制,导致他的很多外交政策,反而被列强们利用,造成了对国家的损害。
李鸿章在签完《马关条约》之后,声望降到了谷底,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也被解除。出于对李鸿章的保护,清政府派他出使俄国,后来又到了欧美诸国,这也是继李鸿章第一次出国去日本后,难得在国际舞台上的亮相。
布兰德认为,李鸿章的这次出国游历,是慈禧太后对他的一种保护,让他能够避开国内政敌和民意的围攻。
布兰德对李鸿章的这段经历大加赞赏,他还列举了多国媒体的报道,认为李鸿章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让外国首脑和达官贵人,对他很是称道。
另外,布兰德还特别提到了英国人查理·乔治·戈登,这个活跃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常胜军头目,认为戈登是李鸿章第一次跟外国人打交道,也对李鸿章后来的外交事业有所启发。
不过,布兰德也指出了李鸿章的弊端,就是他无论是兴办洋务,还是外交谈判,都不忘给自己和家族牟利,甚至还种起了鸦片,这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三、李鸿章的军事生涯
李鸿章和他的老师曾国藩一样,刚开始都是秀才、举人、进士,一路科班出身,是一个典型的文人。
可遇上太平天国运动后,李鸿章开始投入军旅,先是在曾国藩的湘军中作幕僚,后又亲自组建了淮军,成为晚清的重要将才。
而在陆军之外,李鸿章还从零开始,组建了北洋海军,但这支曾位列东亚第一的舰队,最终还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布兰德在他的《李鸿章传》中指出,虽然北洋海军的失败,有清政府的投入不够,没能及时买入更多的舰艇和先进武器有关,但更关键的是,李鸿章和他的家族、部下,不仅大贪特贪,还任人唯亲,导致海军战备松懈、弹药造假短缺等,埋下了后来的大患。
尽管如此,布兰德还是认为,李鸿章是晚清时期不可取代的能臣,也是清朝能够继续维持下去的支柱。
远帆觉得,布兰德的这本《李鸿章传》,虽然观点新颖,而且抓住了李鸿章的主要问题,但他在第一手资料上,还是局限在国外的研究著述,李鸿章本人及中国的有关史料,反而差了很多,这也就导致书中的一些观点,有夸大或臆断之处,比如戈登对李鸿章的重要性等。
但说到底,要想跳出刻板印象,了解李鸿章的本来面目,远帆认为布兰德的《李鸿章传》可以一读,也是另一种角度和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