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学校的优质课又开始了,一年一度,每一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就排上了日程。
我讲的课是抒情散文《搭石》,涉及到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讲完了课文内容,转到这种写作方法上的时候,那场面令我大伤脑筋。
为什么呢?
我抛出了问题:“家乡的小溪上,每天都有人来来往往,这是很常见的事物,对于作者的家乡来说,是大事还是小事呢?”
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可是,我带着孩子们,无论如何都走不进去。
。。
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说:“大事!”
我叹了口气继续问:“我们来上学的那条路,你每天都要走那么两个来回,你上了多少年学,你走了多少个来回?事大事儿还是小事儿?”
孩子们依旧是异口同声回答:“大事!”
我微微一笑继续接下去说:“那么一天下了大雨,你忘了拿雨伞。你的同桌,和你是一条路上走的,他打着一把伞,和你一起行走。这时候,你脚下走的这条小路是大事儿,还是你同桌的行为是大事儿?”
孩子们好像形成了惯性思维,还是异口同声回答说:“大事!”
可是转瞬之间,好像发觉了什么,有个别孩子小声说:“路是小事儿,同桌的行为是大事儿。”
这时候,我哈哈大笑起来,别听课的老师也跟着笑了起来。
。。
因为觉醒过来的孩子不是很多,只是个别,这大事小事的问题,还得继续说下去。
结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我又一次开了口:“写作业的时候,你的笔没水了,同桌递给你一支笔。这支笔,对你来说是大事还是小事?”
这时候,依旧有个别孩子大声回答说:“大事儿。”
我依旧微笑:“这支笔对你来说是大事儿,那么你感受到同桌关怀你的那颗心是大事还是小事?”
到这个时候,那些大声回答的孩子,已经低下头去,为自己的执拗不好意思地脸红了。
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再次抛出课本中的问题:“相对于故乡的搭石和借搭石表现出来故乡人的优秀品质来说,什么是大事儿,什么是小事儿?”
。。
为了引出以小见大的写法,我再次围绕这大小事展开了话题:“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小?什么是大?”
举手者寥寥:“故乡的搭石是小,故乡人的精神品质是大。”
这样貌似乎也行,我继续引导:“作者通过故乡人的什么事,来表现故乡人的什么品质?”
举手者似乎多了不少:“作者通过故乡人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事儿,来表现故乡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尊老爱老,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真好,很完整,很具体,我为之鼓掌,而后,让更多的孩子重复这句话。
最后,我接着说:“这种用小事来表现大品质的写法,就叫做以小见大。”
看到孩子们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笑了。
。。
这节课,人文性做得很不错,但是启而不发的场面,让我脑壳上冒了几次汗。
一遍一遍地引导,耗费了不少时间,致使最后的结尾部分时间严重不足,只有仓促下课。
这节课结束了,对于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我实在很痛心,也很难过。
大小事,是通过对比来判断的,小事件,大道理;小细节,大品质;小动作,大智慧。
写作方法,一点一点普及到孩子的知识架构里,实在是任重道远的事情,无论如何,我已经开始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