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您擅长的作品声音完成本次结营的感受。盯着这句话看了三遍,决定那就非剧本莫属呗。
整整十次作业,写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自己最大的改变是:写作成为常态。
很多人不解:你一个写剧本的才刚刚形成常态,太可笑了吧?事实的确如此,曾几何时对文字的恐惧和纠结,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水平不进反退。当信息和思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这些沉睡的因子重新开始活跃并彼此反应,庆幸大部分功底还在,更深刻体会到了最好的学习就是去教,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和答疑个案处理,使自己进步飞快。 经历过人生拐点,应该不会更差了。看作品说话,这也是目前特别想对自己负责的一件事。
然而值此“真自由训练营”结营之际,想说一声感恩,聊一聊“同侪”。
有“小我”必有“老我”——真自由结营 同侪的作用:照亮、自省、闭环。我把这句话隐藏在剧本中,希望伙伴们能够明白:有效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才叫同侪正能量。时间:2016年9月
地点:悉尼——济南,隔空语音
人物:青竹,女,90后,坐标悉尼,硕士在读,气质温婉古灵精怪的清纯学霸小萌妹
初一,女,80后,现居济南,大学教师,外表文艺内心逗比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幕启。
【初一地毯上看书ing,手机提示:“您有一条新微信通知”。
青竹:我姐。
初一:到。
青竹:姐我有个疑问,你说是谁察觉到的情绪呢?是超我么?如果越经常启动察觉能力,触发器就会越灵敏修炼到当知当觉嘛?
(我想一大半吃瓜群众看过这个开场白后都会懵掉吧?这是我俩惯有的聊天方式,默契到无需铺垫直入主题。之前青竹mm曾表示过,加入幸福进化俱乐部之后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与周围出现断层,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这些变得简易,接受性更强,从而影响更多人。)
初一:有具体实例细节吗?
青竹:比如昨晚与男友视频,好久没有聊天了,说到一个不是很开心的事情,这时理性的我冒了出来,告诉他这时女孩子一般是怎么想的。等慢慢分析完,小我的情绪居然没有了。
初一:我现在也会有“情绪之前理性先行”的体验,但我的理性常会和我说:“先让情绪发泄一下。”
青竹:之前没接触过这些理论时,每次情绪到来,我一般就先不管它,沉淀个一两天再去和男友谈。现在时间缩短了,比如昨晚,我得知房东和室友将有一周时间外出,独自在家的我表示晚上很害怕,男友却说“没什么可怕的呀,你该高兴才是,这样多自由!”我潜台词只是想让他多陪我一下,视频聊天能减轻恐惧感,包括之前在英国留学也有类似情况,男友会主动提出要陪我视频直到睡着。但现在就不会了,当他告诉我应该勇敢面对,作为女孩子的小心思就在想:啊,你没有之前那么贴心了!
初一:这类事情咱之前聊过,女人说情,男人说理,在男人本能反应给你“支招”时,女人已经把事情上升到了“态度”。而你现在自我觉察的能力已经进阶,身边人却还没有,所以面对不知不觉、后知后觉的谈话对象,我们这些先进来的人需要做更多调整。
青竹:但心里会感到纠结和失落啊,直到我好久没吭声,察觉自己有了情绪,这时男友说:“那我就陪陪你吧”,听到他说这句,我又在想是不是怕我有情绪而“被逼迫”不得已为之呢?于是连忙告诉他,我现在是理智的我,我让你看一下女生的思路是怎样的吧。
初一:道理没错,但在亲密关系中,俩人站那里掰扯,很多时候不如一个拥抱、一句撒娇来得有用,男女思维方式不同,并无对错,重要的不是观点,而是表达过程。
青竹:当我分析完想法,并且尝试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时,男友马上说:“对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为双方疏导完,情绪虽没有了,理智的存在感也不多了,剩下一个似乎既不是很理性也没有很多情绪的我,那么察觉到小我的到底是什么呢?现在留下的我又是怎样的我呢?真是奇妙的感觉。
初一:应该是一个刚被安抚过了暂时安静下来的小我。
有“小我”必有“老我”——真自由结营青竹:心理学中的本我、自我、超我(高我),这三个分区是不是不太可能同时存在?还是说可以有两个同时存在?
初一:自我介乎于本我和高我之间,具有理性控制力,本我是马的话,自我就是那个马车夫。
青竹:小我应该是没有意识的,它只管给出情绪,在高我出面摆平后,情绪便不存在了,莫非姐姐觉得小我在被发现后出现了反抗现象吗?
初一:会有的,内心的两种声音在对话时,一个说你这样不对,一个虽然知道不对但就是要任性。
青竹:人类行为模型真的很好用,小我是否任性关系到小我的强弱吧?我倒没感觉到小我的“反抗”,是不是因为我的小我不强,和自己的理性差异小的原因呢?我知道有些人强大的小我能够反过来控制ta的理性。
初一:嗯,会有个体差异,我自认为“小我”还比较强,特别是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会以此来争夺两性关系中的制高点。
有“小我”必有“老我”——真自由结营青竹:理性的我如果是十岁,小我就只有两岁那么大吧,它越长大,就越有自己的想法。
初一:肯定要经历一个:不能自控、能不能坐下来谈一谈、说两句就能通直到和谐的过程。和小我的关系越和谐,生活自然和谐。
青竹:嗯,成正比。我的小我不会激烈爆发,反倒闷闷的,这和童年的自卑心理是不是有很大关系呢?我从小是听话、讨喜的孩子,现在的固有习惯是,当有困难和压力,我会嗜睡。在按行为模型梳理时发现,我不开心时可以睡很久,当爸妈感觉到不对劲会来安慰,然后小我就得到了满足。
初一:懂,成人的一切行为模式都能追溯到童年。我一个朋友的父亲是大男子主义,他从小就发誓长大后不要成为爸爸那样的男人,于是性格变得懦弱。但也有一半的概率选择认定“噢,原来男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而与爸爸的行为如出一辙。当你睡不醒,其实是身体和大脑在保护你,当受到伤害刺激时,迅速保守、防御、麻醉。
有“小我”必有“老我”——真自由结营青竹:其实童年对我影响蛮大的,我会以父母的感情模式为镜子,把认为不好的地方通通纠正过来。在真自由训练营后,之前睡不醒多梦导致早起困难、常会责怪、怀疑自己的现象得到了一点改善,心想起床后提高效率就好啦,但还是会愧疚。
初一:在必要时,可能光童年经历还不够,还要再往上分析两辈人。但别急着归因,先保持在“看见”的层次上。
青竹:不警惕一些,真的会沿着原生家庭的路走下去,比如我反感父母吵架“翻旧账”,但在亲密关系中我也会这样,要么把小我打压得很厉害,要么随它,好像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调整,包括男友说的很多话,也肯定有他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常会琢磨这一点。
初一:小我只能引导啦,别试图控制基因,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形成一个自身适用的“小我相处预案”就好。
青竹:在刚“醒悟”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但后来由于学业原因将小我打压得太厉害,强度过高,现在安慰不起作用了,快成一滩死水了。过去约男友“谈一谈”时,大多以“批评”为主,现在我有了改变,再提及“谈一谈”时,他还会敷衍或逃避,以为我又要对他进行指责了。
初一:要允许别人有一个意识转换的时间,他的小我也在保护着他呢。在我刚接触佛家理论时还曾到处奔走相告,导致大家的抵触,方式不当并不能带来有效的沟通,小我最不爱听道理或接受新思想,因为这样就像要否定了自己一样。
青竹:男友也总说“你不要给我洗脑了好不好!”我生气地反问:“那你意思是我在搞传销咯?”于是不再强迫他,说:“我不干预你的成长速度,当你有天需要我时,再问我就好了。”
初一:男人的本能希望征服和被崇拜,如果女友动不动要谈理论,他会不认同这个女性角色,当然要逃避。
青竹:我有段时间学业跟不上,语言水平受限,处于恐慌区,一边努力一边自责甚至责骂,当我达到自如运用能力时,小我居然垮了,直接影响现在的学习。
初一:愧疚是人类最不愿面对的情感模式,先调整底层信念。
青竹: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为的严重性,只知道埋怨太自己贪玩、懒惰、躲避了,成长速度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去抚慰了。在个人成长时,认知更新了,如果小我没有跟上,只进行简单抚慰就不会起作用,那么想达到接受和容纳,应该怎样去做呢?
初一:不接受自己,是因为设定的标准较高。(那时的我才刚刚结束分身术,居然说出了真自由的理论。)
有“小我”必有“老我”——真自由结营青竹:(半天没反应之后)哎呀,我想通啦!情绪来自于现实和期待之间的差距,把期待降低,与现实相匹配,那样就能更好接纳自己了。还是得交流才有启发呀!
【初一如释重负放下了手机,翻了个身,继续看书。
【幕落。
这是一场分身与自律的对话,因为截止图片日期时,我们各自完成了分身术和真自由两个不同阶段训练营的课程。二人分别在南北半球,从未谋面,以上对话时有。其实不难发现,我们零星的问答各说各,关注、苦恼、开窍着自己所处的年龄层,也许并没能从本质上彻底解决问题,但却激发了彼此去观照,各自欢喜。
真自由训练营结束了,真自由却刚刚开始,自律只是迈向个人成长的第一步,而非终极目标。
愿“老我”已去,边盘旋边退下历史舞台,更精彩的课程一定还在后面,我期待!
四次作业链接:
Day1、预习作业——《自己造风,御风而行》:
http://www.jianshu.com/p/ed646c515f7d
Day2、第一次作业——《六“婶”说自律,没闹!》:
http://www.jianshu.com/p/7858ce219e81
Day3、第二次作业——《化作玻璃,穿过那道光》:
http://www.jianshu.com/p/48356f3f42cb
Day4、第三次作业——《是时候给小我“翻案”了》:
http://www.jianshu.com/p/1f037c28c6cf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