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河流云
再见《泰坦尼克号》(二)38岁,看得是生死18岁时看《泰坦尼克号》,看得是爱情;
38岁时看《泰坦尼克号》,看得是生死。
再见《泰坦尼克号》时,已是2018年6月的一个晚上,这时我已38岁。而立已过,渐近不惑的年龄,本不会看这样的爱情经典,可妻子要看,早已被调教的如许“贤惠”的我怎会拒绝,便“兴致极高”的坐在沙发上欣赏起来。
时隔20年,再睹卡神的大作,还是原来的画面,还是熟悉的味道,小李子还没发福,身边的女友还是露丝,只是看电影的人,早已不是当年的青葱少年,身边也不是曾经暗恋的女孩。少年变成油腻的大叔,陪在身边的,则是相濡以沫的妻子。
爱情依然美好,灾难如约而至。感性的善良的妻子早已泪流满面,茶几上、地上扔满了大大小小的纸团。我试图安慰,却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任由她尽情释放。而我自己心中也已感慨万千,却不再为爱情悸动,尽管爱情依旧动人,而是为这些在沉船之时,“等待着生,等待着死”的人伤怀。
再见《泰坦尼克号》(二)38岁,看得是生死或许是有了点年岁,经历了一些风尘,我的视线不再紧随着那年轻动人的脸庞而不放,而是注视着船沉之际那些慌乱奔命的人群,男人,女人,富人,穷人,大人,孩子………所有的人在死神的阴影下,全部卸下了平日的面具,只遵从生命本能的指引,去寻求一条生路。尽管极其渺茫,但也竭尽所能,有力的使力,有钱的用钱,没力没钱的用眼泪哀求。
看着面前这些试图突围的人,我没有因他们的卑劣而愤怒,也不会因他们的软弱而鄙薄,因为生物的第一本能便是生存。在死亡面前,似乎一切为了生存而付出的行动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当然,不一定都能够被认同。
然而,任何一个种族中,总有那么几个另类,脱离了生物的第一需要,在明知死亡必至之时,便抱着宿命的态度坦然的有尊严的去死。
再见《泰坦尼克号》(二)38岁,看得是生死比如,大船即将下沉时,选择继续演奏音乐的小提琴手,大提琴手们。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演奏的是何支乐曲,但在一片混乱吵嚷之中,这舒缓优美的琴曲却是难得的静谧,抚慰狂躁的心灵,充满了对世人的悲悯与怜惜。
再见《泰坦尼克号》(二)38岁,看得是生死比如,那对相互拥卧于床上的老夫妇。冰冷的海水,在床底弥漫,而历经沧桑的老人躺在床上,彼此紧紧拥抱。在死亡不可避免之时,他们选择了静静等待,或许内心有恐惧,但紧握的双手传递着彼此的温度,让他们在寒冷彻骨之时不会孤单,于是,死亡便不再那么可怕。
再见《泰坦尼克号》(二)38岁,看得是生死比如,那位可敬的母亲。紧闭的舱门将门内门外分割成两个世界,门外是末日,门内是乐土。母亲安抚一双儿女睡在床上,给他们讲着睡前故事“………之后的300年,他们都幸福的生活在长生不老之地,那里有永恒的青春和美景………”孩子在母亲温柔的声音中安然睡去,却不知母亲的心如刀绞。这是童话故事,何尝不是一个母亲,万般无奈之下对上苍的祈求-------但愿我的孩子来生不必承受这样的灾难。
再见《泰坦尼克号》(二)38岁,看得是生死比如,衣着体面,手捧白兰地的英国绅士佐根海姆先生。大船将沉,他只愿体面的去死,不远狼狈的苟活。当海水漫涌上来之时,他的脸上亦有恐惧,但却无损于我对他的尊敬。明知死亡的可怕,却依然选择去死,这是一种大勇。
再见《泰坦尼克号》(二)38岁,看得是生死比如,那位虔诚的牧师。船身已经倾斜,他却依然做着祷告,气态从容,语声和缓,神情满是悲槭,那不是为自己无法逃脱的命运而悲,而是为灾难降临时自己无力救世而痛。
再见《泰坦尼克号》(二)38岁,看得是生死当然,怎么也不会少了杰克与露丝。他们彼此生死相随,不是一次,而是两次、三次。坠入冰海之后,杰克置身于海水之中,头发上满是冰凌,却用颤抖的声音说:“必须答应我,你保证要活下去,永不放弃。不管发生什么,不管多么绝望,永不反悔,永不放弃。”正是这样的信念,才让露丝吹响了哨子,活了下来,并在之后的岁月里努力让自己活的快乐幸福。而杰克永沉于海底。
选择死,需要勇气,努力生,同样需要勇气。
电影终有结束的时候,但我的脑海中浮现着一句话:我在你的航程上,你在我的记忆里。看着妻子红通通的眼眸,我的内心一片柔软:我在你的视线中,你在我的心田里。
再见《泰坦尼克号》(二)38岁,看得是生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