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文墨江湖今日看点
行知合一:回到记忆的起点

行知合一:回到记忆的起点

作者: 求知的茶 | 来源:发表于2017-02-01 17:46 被阅读250次

    前面几篇文章借助电脑工作的原理“输入——处理——输出”对记忆进行一次形象的阐述,其中记忆输入的关键理念觉察力可以让我们提升我们对世界的眼界,处理中的关键概念记忆组块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的去构建自己的过往所知所学;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让我们真正的成就自己。因为不管是觉察力还是组块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刻意练习都建立在我们对事物最初始的感觉,也就是我们的第一次迈出的那一步,即行为知之始

    下文围绕三个人的提出的核心技能进行阐述:

    这三个核心技能分别是

    记忆模块的强化——查理·费曼的教授技巧

    下意识的挑战——诶里克森的刻意练习

    知识文明的传承——王阳明的行知合一

    · 记忆模块的强化——查德·费曼的教授技巧


    2012年,加拿大人Scott H Young用一年的时间自学完成了MIT公开课上正常情况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的电脑科学的33门课程,并最终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在分享其学习方法的时候,他提到了费曼技巧,从此,费曼技巧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这要从费曼说起。费曼,全名理查德·费曼,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在沉迷与他的物理事业的同时,他还热衷于教育事业,喜欢向人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艰深的物理知识。

    有一次,费曼和邻居小孩一起玩。邻居指着一只鸟问费曼:「那是什么鸟」?费曼说不出,被邻居笑。其实费曼父亲教过他:「看到那只鸟没有?许多语言都有它的名字。但你通通会说,对这鸟仍然一无所知。我们要观察它做什么才好」。观察思想中,费曼没学会鸟名,但充实了对鸟的认识。(《你管别人怎么想?》,6-9页)

    「1940年代,我在普林斯顿期间,亲眼看到那些卓越心灵的下场。他们有聪明绝顶的头脑,因此被选中,住在森林边的漂亮房子,整天悠哉游哉的闲坐,不用教书,没有约束或负担,但他们想不出新东西,没有灵感。」其实教书很有意思,「学生问的问题,能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使我的生命继续发亮发光」(《别闹了,费曼先生》,216页)。

    「师生不求甚解,教科书也是:『摩擦发光(Triboluminescence):当晶体被撞击时所发的光。』这样的句子,只是教名词,只是用一些字说出另一些字,一点都没提到大自然--没有提到撞击什么晶体会发光。学生看了,会不会想回家做实验?不会,他根本不知怎么做。可是,如果你写『在黑暗中拿钳子打在一块糖上,会看到一丝蓝光。其他晶体也有此效应,这叫摩擦发光』。那么就会有人回家试着做,那是一次与大自然的美妙相遇经验。」(《别闹了,费曼先生》,281-8页)。

    许多人文社会学者相反。他们化简为繁、化短为长、、化名为暗、化对为错。费曼参加过一个这样的讨论会。他完全不懂与会者在谈什么。如这么一句话:「社会群体的个体分子常常透过形象化的、符号化的管道获得信息」。最后明白了,这句话不过是:「人们阅读」。(《别闹了,费曼先生》,375-82页)。

    网上盛传着各式各样的费曼技巧,实际上目前费曼本人却从未提出过自己的有此技巧,这可能只是个方法论借费曼本身进行归类吧。

    下面这个是来自吴迪的翻译,可以对应着上面四段结合来理解。

    原文来自 Quora: 如何才能学得快一些 (How can you learn faster)

    第一步 - 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选择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然后拿出一张白纸, 把这个概念写在白纸的最上边.

    第二步 - 设想一种场景,你正要向别人传授这个概念

    在白纸上写下你对这个概念的解释, 就好像你正在教导一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一样.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 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第三步 - 如果你感觉卡壳了, 就回顾一下学习资料

    无论何时你感觉卡壳了, 都要回到原始的学习资料并重新学习让你感到卡壳的那部分, 直到你领会得足够顺畅, 顺畅到可以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止.

    第四步 - 为了让你的讲解通俗易懂,简化语言表达

    最终的目的, 是用你自己的语言, 而不是学习资料中的语言来解释概念. 如果你的解释很冗长或者令人迷惑, 那就说明你对概念的理解可能并没有你自己想象得那么顺畅 -- 你要努力简化语言表达, 或者与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类比关系, 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 下意识的挑战——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模块化的刻意练习出来的。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是认知心理学家艾利克森(Ericsson)提出的,具体的概念和方法论在其大众读物《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中均有提及,这里对刻意练习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概括

    1、逃离自动化行为,挑战恐慌区

    科学家们考查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大部分人在练习的时候,就是一直重复某件事情,这么做的确是熟练某件事的第一步,但熟练之后,若仍只是不断地重复,技能的提升将相当有限。在刻意练习中,第一步就是要去觉察自己已经熟练且相当自动化的行为,并寻找那些自己不擅长的,并努力把那些自己不擅长的,变为擅长。

    2、制定可量化的目标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

    定义目标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该目标是否具备可检查的量化标准,拿学英语来比方,大目标设立的是“自己可以和老外流利的对话“,而最后归结到可量化的小目标可能就会包括“每天背30个单词”、“每天翻译一篇500字以上的英文文章”等。

    3、不同阶段寻找不同的督导

    书中将人分为四个阶段,产生兴趣(业余)——变得认真(专业)——全力投入(专家)——开拓创新(明星),而每个阶段对应的督导师都应不同,要明确的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应该找什么样的督导合适。

    督导的目的是有四,一是监督你完成每日的刻意练习;二是指正你实际演练过程中的错误,并演示正确的方法;三是协助你制定刻意练习的计划;四是为你实施有效的奖惩反馈机制。


    · 知识文明的传承——王阳明的行知合一


    知行合一这个词是在阳明心学中的根基,那么王阳明是如何定义知与行的呢?

    阳明指出:“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什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什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传习录》上,《全书》一,第38页)可见,了解知行合一说提出的目的对于理解知行合一的特点、侧重、作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阳明答人问知行合一时说:“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既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念克倒了,须要彻底彻根,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传习录》下,《全书》三,第75页)

    所谓“一念发动既是行”,从“知是行之始”方面来看,是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一个和逻辑的推论,既然意念、动机被看做整个行为过程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意义上意念之动既是行。如果“一念发动是善,既是善”了,那么人只停留在意念的善,而不付诸社会行为,这岂不是王阳明所批判的“知而不行”了么?可见“一念发动”只是其一。

    第二,由上可知,“一念发动”并不能完全体现知行合一学说的立言宗旨,事实上,阳明更强调知行合一是对于朱学“知先后行”的批判意义。阳明说:“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同上)又说:“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答顾东桥书》,《全书》二,第53页)。

    一个食物,先要知道确实能吃,然后才吃;一条道路,必先知道确实可行,然后才行。这不就等于厨师必须先背诵一遍菜谱,再照本烹饪;棋手必须先全盘考虑一下所有相关的棋路和规则然后再走出正确熟练的一步。所以很多智力行为的完成并不预先形成规则,人们完全可能在尚未考虑任何规定他们怎样做某些事的命题的情况下来做这些事。

    正如自古以来都是:“先有成功的实践,后有总结实践的理论。”

    所以这样说来知行合一的道理很简单,当我们想去学习游泳的时候,行就开始了,只不过从下水的那一刻起,我们才真正进入到知行合一的循环。

    最后用李笑来的 「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为此系列文章的结尾

    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依然是动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知合一:回到记忆的起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hk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