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513992/9bd0c079349da808.jpg)
巴菲特说:“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样的事儿我们经历太多了,08年的股市,现在的楼市,当年的微店,如今的自媒体,人人都知道它赚钱的时候,已经晚了。如果问,现在开个微博能赚钱吗?开个淘宝店怎么样?一个字,难,机会有,但很难。
不是说它不行了,只是后来人不行了,因为当下头部效应显现,二八法则成型,马太效应加剧。后面没机会了吗?并不是,恰恰相反,在成熟的非垄断的市场中,竞争越激烈,后起之秀达到前人水平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果方法得当,标签新颖,杀入到一类团体会快过历史。
自媒体的机会在哪里?第一种可能,找到下一个潜在风口,现在开始准备,等风来了最快起飞。如今鸡汤横行,显然这种文章慢慢走下坡路,未来人们渴望真知识,渴望和实践结合的方法论,这种内容稀少不持续,结合点在哪里?干货鸡汤失灵之后,情感陪伴,价值社群,互动圈子的价值会凸显,互动、交际、陪护是永恒的话题,如同吃喝穿住,不会过时。
第二种可能,细分门类的深耕细作。这需要精准客户精准营销,影响小众圈子的小类人群,人群虽少,如果活跃度高,质量高的话,也能成事。观察当下火的自媒体,哪个不是细分门类?高大全的平台网站日趋垄断,各个自媒体关注的话题,主打的业务都有特点,这才是立足之本。未来是这样一种情况,在大的客户流量池中,分一部分客户和流量,哪里有趣流量就会去哪里,没有垄断一说。鉴于此,机会永远在。
第三种可能,综合分析现状,寻找配套服务或尾端市场,或开发新业务新玩法,开辟新战场。一类是配套服务,比如,这么多鸡汤干货,或同一类型知识,个人寻找会浪费大量时间,如果有人帮我找好了各种毒鸡汤,干货绝技,各种知识,做一个勤劳的搬运工,很有价值。知识太多,就需要搜索引擎。或者开发尾端市场,避开主流,在末端市场捡漏,反正市场谁也占不完,总有小鱼小虾存在。比较高明的是发明创造一种新玩意儿,炒火它,可以抄袭国外,可以根据人性独创,这个太难,不做讨论。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自媒体的未来趋势,试想,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候,自媒体会变成啥?人人都可提供内容,分润广告的时候,自媒体将一文不值,它就像人人免费的QQ、微信一样,人人都是搬运工,信息极大丰富,全网的垃圾信息,这时候,线下的服务或许会火起来。信息壁垒慢慢被打通时,人们用新技术新玩法统筹线下店铺时,人与人的关系又会出现新的分配——同城、交际、价值、互动这些标签会闪亮。这时,信息和知识不值钱,因为太多,时间和情感值钱,因我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处理垃圾信息上,用在应酬虚拟情感上,那么,与之相关的东西将会值钱,并有市场。
未来,生产力生产率会大大提高,大量劳动力被解放,物质生产变得轻松,那么,服务业和精神文化产业或许要有新的变化。财富暂时会继续两极分化,释放的劳动力或许会转向服务业,未来人们或许在精神和肉体上发明若干种新玩法。当下的自媒体解决了什么?人们的焦虑及精神空虚,有些和商品挂钩,卖点产品。短暂的未来,自媒体或许被纳入新实体经济的一环,盈利点在于分享渠道,这意味着软文会盛行。经济萎靡,小物件好卖,教育盛行,最近两年这种状况明显。未来的技能培训或许也是热点。
我们无法精准预判未来,所以回归商业本质,去看看自媒体的内核是什么。自媒体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原理,依托电子化手段,单个人或组织发布自己见闻思想的媒体。主流媒体受时空限制,可报道的信息有限,所以,自媒体有其天然合法性。未来,技术可以连接一切信息,我们足不出户可以用机器人游遍世界,我们可以看世界任何地方的信息,理论来讲,未来信息越来越对称,在此之前,自媒体担当着记录分发内容的使命,让粉丝受益。未来,这种功能越来越弱,这意味着自媒体独创功能,搜集信息能力要加强,才能应付未来。
分析粉丝为啥关注自媒体,原因无非几种:一是有趣有料有价值,娱乐八卦型的,干货鸡汤型的,纯粹卖货型的等,至少能满足粉丝一项需求,心理生理发展等。二是与交际发展有关,来自媒体,第一个功能是打发时间,来交际,来学习,得到人和知识的认可,另一方面试图学技能干货,发展未来。工具技能型的,交际互动型的自媒体能满足这类人需求。现在看来,大部分自媒体,只是用来打发时间,很少能让粉丝节约时间,粉丝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浪费的,稀缺时间却用来节省,这个悖论一直不能解决。未来除了在有趣有料有价值发展外,能帮粉丝节省时间或许会有出路。
当下自媒体最多发展到平稳期,用户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各种成型的团队齐全的自媒体已经站稳脚跟,他们有素材搜集团队,有策划宣传团队,有美工,有图片视频摄制组……团队作战,内容美且全,效率高,在分发上和各种资源渠道联合,具有天然优势。这种情境下入场,没有粉丝红利,没有内容优势,没有团队和渠道,小米加步枪很难打败飞机坦克部队,不过,这时候入场,意味着机会很多。对手的市场在哪里,可以跟到哪里,可以挖墙脚学经验,盗内容,二次分发,可以找尾端市场,线下市场,用别人的方法内容另辟战场……方法很多,由于没亲自实践,不多说明。
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坚持自己的风格,找准自己的跑道,维护自己的核心粉丝,加强自己的业务,顺带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这种情况下用不着急功近利,应该打磨自己的产品和价值,创新模式和玩法,给少量受众提供精致服务。尤其让粉丝动起来,死粉没任何价值,多和粉丝互动,多联系现实,这才是未来需要的能力。人人疯狂的时候,自媒体会重新洗牌,退潮后,谁在裸泳?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最后,需要打开思维,不要局限于线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我发挥互联网本质,勾连一起,和越多人发生关系,越成功。
我正在探索自媒体,如果我曾经的判断正确(五十年一轮回),传统媒体会焕发第二春,这是个切入点。互联网媒体陷入疯狂期,和线下结合或许也是切入点。互动性价值性是媒体的本质属性,在信息不对称的当下,保持那两个核心,自媒体还有希望。这个希望,是整体自媒体的未来,希望你我在未来相遇。
这篇是给抑郁先生《有些话,想对同龄自媒体人讲一讲》的留言,简短留言如下:
文章写得不错,思考也很到位,估计不是让我来谈读书问题,而是谈谈你对自媒体的迷茫。今天我专门写了一篇关于自媒体的,明天会发出来,你可以看一眼。
你在自媒体实践探索上比我走得远,我仅仅开了简书一个多月,其它渠道没开任何号。我眼中的自媒体必须有价值,能和粉丝互动,未来或许会尝试一种类型。深入研究自媒体类型,找准定位是关键,网络太大,只能精确定位,才能走得稳。
你讲的读书积累非常赞同,才大二,好好积累,不然持续发力困难。我比你多经历两个读书阶段,虽然感觉内容上不再匮乏,其它方面却有了新认识。比如,讲得系统深入又如何?受众不一定喜欢,鸡汤和干货没价值,所以,在内容输出和自媒体定位上,我倾向于价值输出,直接变现。
找准核心粉丝,加强互动,提供价值内容,提供附带服务或与实物结合,甚至与线下结合,这是我看到的未来的趋势。未来自媒体会越来越多,变现很难,这对经营者要求提高了,一是信息整合能力,二是资源整合分发,自娱自乐的自媒体未来举步维艰。必须思考各种联合,靠团队,靠其它媒体,相互扶持。
具体分析明天发出来,随便猜测的一孔之见,无根无据,就当我个人臆想,权当一乐。
网友评论
总而言之,自媒体商品化并不成熟,简书目前要不就是出书,要不就是培训,这都是传统生意方式,赛道本身就已经很拥挤了,除掉渠道红利后,自媒体优势并不大。
你文中有个观点很吸引我,你说传统媒体会焕发第二春,这个需要多久?契机在哪里?
传统媒体载体发挥的功能有限,如果用报纸、杂志等表达新闻八卦等,显然没任何优势,所以如果传统媒体的价值未来应该依托在内容上。当互联网的信息多到无法浏览完毕,当人们需要大量时间找理论,干货,系统知识的时候,传统媒体的价值就会出现。
因为传统媒体具有可触摸,拿来即用等特点,适合作为系统学习,记录干货框架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内容上,对传统媒体要求比较高,应该系统,实用,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偏永恒的。这类是小众的,试用场景并不太大。新闻、故事、小说等即时性或消遣性的会以流媒体网媒为主,每个学科、行业、某个技能类的抽象和总结的价值资料,适合传统媒体。
比如传统书籍,花几十块钱买本小说,显然价值不大,垃圾小说一天或许就读完了,未来各种电子阅读设备就可以了。网络的干货太干,不系统,生活实用类,技能实用类,交际实用类,各种学科实用类的书太少了,真正的绝技网络基本很少传播,为啥,因为怕盗版,放到传统媒体,盗版就难一些。
所以未来对内容搜集、判断整合要求很高,对价值意义要求很高。肤浅的流变的交给网络,深刻的价值的交给传统。大范围的传播交给网络,小范围的小而美的交给传统。学校,大的社群等,离不开传统媒体。
不能只写东西,只用文字吸引未来价值不大,要把文字和服务结合:可以卖实物,卖知识,卖方法、卖教育,卖电子产品、卖服务、卖时间,卖创意……未来必须要卖,不是偷偷卖,要明目张胆卖。广告,导流,自营服务或产品,外链的产品或服务等。大概如此思路。
线下只要有课程或者社群,做好了肯定遍地开会,像罗辑思维、易仁永澄、赵周等等。
关键还是得定位精准,要做就要做到细分领域的第一,吃肉喝汤。
必须摆脱自娱自乐,有时候我们只分享自己的想法、认知等,没刻意和很多其它价值的东西结合,这就不太好。比如,你关心的人工智能,创业,自媒,电竞,除了观点外还得提供一些特殊服务:广告撰写,流量导入,创业辅导,电竞软硬件推广等……除了自己想法多,如果供应链和渠道也多,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价值。
读者一般很懒,喜欢你给他弄好一揽子方法观点,甚至把工具都给他准备好,如果这样,他们愿意买单。我赶脚未来的自媒体功能不在启智,而在服务,给自己定位服务商,知识服务,商品服务……以后的分享就清晰了。
以后我得写一些功利性的文章,少讲假大空的道理,不然出力不讨好。哪些受欢迎?你卖了东西,挣了钱,对方还得夸你的文章才叫好~
我赶脚机会很多的,因为没有长久的东西,即便稳定了,它们自己也会变,这是其一。网络是开放的,信息客户啥的可以互通,至少精准客户好找了,挖墙脚好弄。再说,一旦垄断出现,价格一般会升高,这时候可以通过类似服务,高质低价来取胜。线上饱和了还有线下,头部媒体稳固了,尾部还有机会。即便都饱和了,配套服务又多起来,所以机会永远在~
网络群组也一样,活跃人数太多,各种信息刷屏,反而没法聊天。要么有新的媒体表现形式,比如弹幕;要么需要强大的策划能力,让话题以更效率的方式传达,讨论。
线下各种群组的维护也需要强大的策划,搞清连接大家的核心,对接可变现的专人。比如读书会,可以联合场地提供方,定期搞活动,这样可以分一部分任务给合作方。线下各种圈子很多搞不长久,因为没持续价值输出,在没策划好之前,建议不要搞~
以后要试图打通个人文章、个人服务、虚拟或实物产品、供应链和渠道的关系,前期可以思考自己提供什么服务,比如对抑郁的经验,自己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提供咨询等。卖东西需要有好货源,现在不急,未来圈子广了知道多了,自然可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