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岁月拾遗一思诗文集圣贤书友会
【传习录读书札记60】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缺憾

【传习录读书札记60】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缺憾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1-31 06:00 被阅读0次

    第113条原文: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功夫。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

    王阳明的学生陈桀问,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虽然用功恳切,恐怕还不是一以贯之的功夫吧?

    孔子对曾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是因为孔夫子看到曾子没有抓住用功的关键。忠,敬也,直也,内尽其心,而不欺也。恕,推己及人也。孔子认为“忠恕”就是“一”,能够在忠恕上下功夫,就是一以贯之。

    凡做学问都有一个用功的着力点,曾子从谋事、交友和传习等具体行为上下手其实是没有错的,但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功夫,属于用的范畴,但仅仅停留在这些具体的事情上还是不够的,尚需反诸内心,从心上悟透天理方是完善。

    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人,恕也。... 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显然,程颐把忠理解为诚意,忠于天理之心,属于知,而恕为修身,属于行。忠为“一”,恕为“贯”。

    王阳明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忠和恕都是对心而言,都是知,忠恕之“一”好比树根,把忠恕之心贯彻到日常的点点滴滴就好比树的枝叶,没有树根,哪来的枝叶呢?体用一源,如果不先明确做学问的体,合适的用从哪里来呢?做学问首先得弄清楚为什么学,就是首先要立志,那么谋事、交友和传习等才有了根基和依托。我认为,结合论语的上下文,王阳明的解读更合乎孔子的本意。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解读的:“唯者,应之速而无疑者也。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尔。夫子知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曾子果能默契其指,即应之速而无疑也。”

    朱熹认为,曾子在用上已经下足了功夫,事事谨慎而身体力行,但还没有自觉地树立“忠恕”之心这个“一”。经孔子稍加点化,曾子马上心领神会,豁然贯通了。

    我觉得朱熹的这个解读契合论语本义,但王阳明委婉地说朱注还不全面,我暂时也不能理解,存疑待日后慢慢体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读书札记60】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缺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xc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