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岁月拾遗一思诗文集圣贤书友会
【传习录读书札记60】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缺憾

【传习录读书札记60】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缺憾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1-31 06:00 被阅读0次

第113条原文: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功夫。

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忠恕上用功,岂不是一贯?一如树之根本,贯如树之枝叶,未种根,何枝叶之可得?体用一源,体未立,用安从生?谓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此恐未尽。

王阳明的学生陈桀问,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虽然用功恳切,恐怕还不是一以贯之的功夫吧?

孔子对曾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是因为孔夫子看到曾子没有抓住用功的关键。忠,敬也,直也,内尽其心,而不欺也。恕,推己及人也。孔子认为“忠恕”就是“一”,能够在忠恕上下功夫,就是一以贯之。

凡做学问都有一个用功的着力点,曾子从谋事、交友和传习等具体行为上下手其实是没有错的,但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功夫,属于用的范畴,但仅仅停留在这些具体的事情上还是不够的,尚需反诸内心,从心上悟透天理方是完善。

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人,恕也。... 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显然,程颐把忠理解为诚意,忠于天理之心,属于知,而恕为修身,属于行。忠为“一”,恕为“贯”。

王阳明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忠和恕都是对心而言,都是知,忠恕之“一”好比树根,把忠恕之心贯彻到日常的点点滴滴就好比树的枝叶,没有树根,哪来的枝叶呢?体用一源,如果不先明确做学问的体,合适的用从哪里来呢?做学问首先得弄清楚为什么学,就是首先要立志,那么谋事、交友和传习等才有了根基和依托。我认为,结合论语的上下文,王阳明的解读更合乎孔子的本意。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是这样解读的:“唯者,应之速而无疑者也。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尔。夫子知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曾子果能默契其指,即应之速而无疑也。”

朱熹认为,曾子在用上已经下足了功夫,事事谨慎而身体力行,但还没有自觉地树立“忠恕”之心这个“一”。经孔子稍加点化,曾子马上心领神会,豁然贯通了。

我觉得朱熹的这个解读契合论语本义,但王阳明委婉地说朱注还不全面,我暂时也不能理解,存疑待日后慢慢体会。

相关文章

  • 【传习录读书札记60】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缺憾

    第113条原文: 国英问:曾子三省虽切,恐是未闻一贯时功夫。先生曰:一贯是夫子见曾子未得用功之要,故告之。学者果能...

  • 【连载】论语从头阅-1.4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曾参,前面已经提到过他,曾子以孝著称。曾子著《孝经》,有子重“孝弟”,可见“孝”在之...

  • 【 传习录读书札记07】格物致知:致良知

    传习录读书札记07:格物致知:致良知 【六】格物即格事 王阳明认为,格物之物,就是事。 心是身体的主宰,心之所发便...

  • 传习录来源

    传习录命名来自论语的“传不习乎”?语出《论语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 269 读书笔记

    《传习录》是一部儒家很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书名源自《论语》里曾子提出的“三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读懂了《传习录》,就读懂了王阳明

    《传习录》是王守仁的弟子们记录老师的学术讲话及论学书信的集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 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不是孔子的名言,而是曾子说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 宝宝太乖了,怎么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省...

  • 传习录 心学的论语

    传习录名字的由来,是论语的学而篇的一句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2019-06-22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读书札记60】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缺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xc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