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残忍

作者: 阿莱夫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24-04-28 15:0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记得第一次看《隐入尘烟》时,心生感动;再看《隐入尘烟》,感动之余,却多了思考,感受更为深刻。一部电影,若只看一遍,只是了解故事内容,因为电影是单向连续的,观影中有许多细节来不及思考,当看第n遍(n>1)时,它的美、细腻与深刻才会逐一呈现。

    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专注于人与自然的交响,采撷自然的雨声、森林的律动、鸟类的鸣叫以及脚踩落叶的声音等,他把这些元素揉搓在一张专辑中,便是抽象而静谧的《Async》。而我国导演李睿珺的电影,也是一种采撷,他在生活中提炼场景画面,在电影中还原现实生活,他的电影拍摄过程就是发现生活、呈现生活和总结生活的过程,《隐入尘烟》便再现了一种真实而平静的农村生活。

    贫困户马有铁与哥嫂同住,善良憨厚,却被使唤与欺凌,终日与毛驴为伴;手脚残疾且不能生育的曹贵英,与哥嫂生活,也饱受歧视与冷眼。双方家庭为甩掉包袱,极力撮合成这门婚。有铁、贵英两人相亲时,三哥打了驴,曹贵英被嫂嫂催上厕所,看到马有铁心疼驴,给驴喂苞谷的情景,贵英叹息自己无人疼爱,还不如那头驴,同时也相信马有铁是个好人。有铁为人朴实沉默,与贵英结合后,他像是变了一个人,生活虽是苦难,却又温馨,经常还会憨憨地说一些浪漫的话:你看你的脚印,像不像种在地里了,秋天就可以长出好多脚印。有时他还会说出哲理名言:啥不是土里生的,啥不是土里长,土都不嫌弃我,我们还嫌弃土呢吗?土就是干净东西。二人格外珍惜这个贫穷却温暖的家,他们种地、养鸡、养猪、盖房,彼此成为对方的依靠,最后贵英不慎坠水而亡,有铁追随而去,这个充满希望的家也随之化为一片尘土。

    导演为了让影片真实、感人,在演员安排上,只选了海清一位专业演员,其他角色,都是当地人本色出演;在拍摄手法上,似有小津安二郎的影子,大量使用固定机位拍摄,表现缓慢而沉稳,使用了大量长镜头,安静地讲述有铁与贵英贫困却浪漫的生活,画面中常有一些只有身体却不见脸的镜头,突出默默记录的真实,而非追求视觉的完美。摄像机犹如一双眼睛,静静目睹着现实生活,没有任何渲染煽情,即使贵英不幸淹亡,也不曾见有铁的眼泪,也许沉默是最悲痛的告白。一个个近似真实的画面,讲述着有铁与贵英的生活境遇与悲惨命运,故事结局令人伤感,令人叹息。当镜头对准这些社会底层的悲剧人物时,电影的主旨已经明确,每幅画面都有思想的星光,也许在感动、思索之后,观众会有所启迪与顿悟。

    社会是有阶层的,即使底层群体也有不同阶层,那个阶层不在表面,而在人们的心里。贫困户马有铁献熊猫血救首富张永福,因为他活着才会支付村民的地租和工钱,等于有铁救了众多村民,这如同自然界中食物链的一个闭环。人们常说:血浓于水。但在影片中,哥嫂们似乎只有压榨、算计与嫌弃。有铁只能为侄子运家具,侄子结婚并未邀请有铁参加,他无一点尊严,最后他的房子、家畜,却被哥嫂占有。也许,血浓于水是有前提的,至少应在同一阶层吧。村民们看有铁将病残的贵英抱上驴车,一位妇女酸酸地说:“心疼得很,好得很呃,哪像我们呢,没人疼没人爱的,谁管我们了。”旁边的男人说:“你看上他疼女人了,那时候你不给他当老婆干啥呢?你给他当老婆,他照样疼你一辈子。”虽然女人说贵英活得比她们好,但她仍不会嫁给马有铁,因为人往高处走。命运的曲线,开始总是从低到高,这是一个缓慢奋斗的过程;当然,无论走到怎样的高度,最终都会跌入尘烟,这是一个快速跌落的过程。

    有铁与贵英,虽在人群中卑微、渺小,但在自然中却是美好、高大。他们坐在沙丘上,坐在土坯边,坐在草垛旁,一起聊天时,画面温馨、美好;他们用灯泡孵化借来的十个鸡蛋,光从放着干草、鸡蛋的纸箱中透出,照亮了他们的脸,有铁对贵英说:电抱鸡娃子没妈妈,它第一眼看见谁,就把谁当成它的妈妈了。简陋的空间,却萦绕着幸福、浪漫。有铁没钱给贵英买首饰,却用六粒麦子放在贵英的手背上,印出一朵花来,“我给你种了个花,做了个记号,你跑到哪里都丢不掉了。”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一对两小无猜的孩子,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自然给予了他们很多,也许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远离是非,融入自然,隐入尘烟。

    尽管导演追求真实拍摄,但电影毕竟是给更多城市人看的,所以增加浪漫氛围与对话金句也很有必要,使农村生活看起来更为鲜活生动。电影是浪漫的,局部是真实的,现实是残酷的。影片中,马有铁劳作一年,粮食卖了3970元,扣去种子、化肥和农药等成本,有铁一年种地净收入为2400元,未算生活成本。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铁一定会选择外出打工,一个月可挣到农村一年的收入,他是不会选择种地的。也许导演可以再拍一部《隐入尘烟》续篇,献给西北的农民工们。看过梁鸿的《出梁庄记》,像马有铁这样的人,在农村遭遇不堪,但在城市里,整个农民工都会遭遇不堪,于是有个奇怪现象,即原本会在村里挤兑有铁的人,在城市中的却是相互团结。同为弱势时,个体之间便会产生引力。当个体的善与个体的恶相遇时,善是不堪的;当群体的善与个体的恶相遇时,恶是不堪的,当善与善相遇时,才会呈现出美好。有铁和贵英的结合,便是善善结合,虽然贫穷、卑微,却可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很难忘片尾一幕,被有铁放逐的驴子,孤零零地站在苍凉的荒漠里,回头凝望沙丘上的有铁,那眼神里充满了无助与悲伤……电影以悲剧结尾,近似诗意的残忍,让含苞待放的美突然凋零,也许放大了底层农民的痛苦,旨在呼吁:关注底层人民,帮助弱势群体。《追风筝的人》中,索拉雅说:好书总是跟悲伤的故事有关。好电影也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意的残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iz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