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对于一个懵懂的女孩来说是向往,是希望……

-01-
十九岁那年,她结婚了。
对方是一个父母看好,亲人朋友都说不错的小伙。
父母说招亲只要找一个踏实的人就行,且她是家里的老大,“理应”受父母之命。
那时候的她也不懂什么,父母说好,自己觉得还可以看得过去,也就同意了。
十九的姑娘,不懂爱情,也不懂婚姻,她一心憧憬未来,怀抱着美丽的希望,预备着走入“围城”……
婚事定下后,一家人就在不断的筹备工作中,首要的任务就是通知各方亲友。
“J今年多大了?”
“十九了……”
“十九还小呢呀,这么早就结婚?”
“十九了!不小了……”
“要不然先给孩子们定下来,等过两年,长大一点了再结……”
“总是要结的,早结晚结都一样啊”
“……”
电话里,二姨劝导妈妈不要着急。二姨一家很久以前就搬到了市区周边住,离老家又远,当时交通不便利,他们也不经常回来,所以结婚的消息只能是电话告知。
她不懂为什么二姨希望晚点结婚,当然,她的父母也不懂。
婚事并没有因为这一通电话而停下来,筹备工作依旧在不断进展中。
-02-
婚前诸事,除了拍婚纱照,买衣服这些必须他们参与的事情,其他事情也并不要他们小夫妻怎么出力。
因此她只要一心保养好自己的皮肤,做一个美丽的新娘就好了。
她的柜台上摆满了护肤用品,她对自己的皮肤精心呵护,满心期待,一如她期待未来的生活那样。
她才十九岁,人生刚刚起步,未来在她的眼里很值得憧憬,只是她并不知现在的憧憬和将来的悔恨是同等比例的。
当然,她也不知道,结婚这件事情,不只是需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好了,它还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础、经济保证、对压力的控制以及成熟的人格来担保。虽说早晚都要结婚的,但是早结和晚结还是很不一样的。
-03-
终于在父母的殷切期望下,她步入了婚姻,走进了围城。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是,众人不知城内风景,一心以为秀丽,故而期待。匆匆忙忙挤进去,有人发觉是真的优美,更多的人觉得不过如此,甚至还有人失望透顶,迫切希望走出这围城。
钱钟书先生还讲: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这样说来,她的婚姻也算是够了“资本”了。可这够资本,是在人家体味过生活,体验了爱情后才这样讲的,她却是在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有了这“资本”,这便是无实的资本,无用罢了。
-04-
婚后一年多,她便有了身孕,生了小孩。怀孕让她变得体态臃肿,身材严重变形。她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现在要她照顾一个孩子……更多的时候还是父母帮她照看。
生活血淋淋的摆在眼前,孩子的成长过程各个方面都要用钱,夫妻俩不能再呆坐在家里,只能出去想方设法的谋生。
当你呆在一个村子里的时候,你的眼界只能是那十几里内外的家长里短,你看到的都是和你类似的人。你结婚早,有人比你更早,结的晚了还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流言,所以你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异样。但是走出这四方天地,你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才知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为自己活着,而你却不知道在为什么而活,浑浑噩噩过了二十几年,到头来,却不懂生活也不懂活着。
在外打工漂泊了几年,她看过了各色人生,才明白自己活的最不像人的样子。人生在世二十几载,不曾知道为自己选择是什么滋味,也不曾知道为自己拼搏是什么样子。她开始悔,这样的婚姻里不曾有过期待,不曾有过些许浪漫,亦不要提什么爱与不爱。
她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05-
她要离婚。
这话父母听了被气个半死,上门女婿懂事又踏实,整年整年的在外奔波劳碌,你却说要离婚?人家哪点对不起你?不许离!
她要离,父母不同意。为了防止她偷偷去离婚,把她锁在家里,不放出去。
“你自己好好想想,想通了再放你出来!”
婚离不了,又被限制了自由,她焦虑万分。一颗向往外面的心不甘于困在这小小的天地里。
终于她还是逃了,逃出了这四方天地,逃出了那十几里地,逃向她期望的世界。没人知道她去哪里了,她只留一句别找我。
可她终究还是年轻,做出这样的决定,带给父母极大的伤悲……
世上有可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的经过就是一件不可挽回的事。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如果一切可以挽回,如果能重回十九岁,她和父母会不会决定不太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