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琼瑶阿姨写给儿子、儿媳的信,一篇不短的篇幅,写到自己的人生观,宗教信仰和对于死亡的泰然处之的态度。
生命来自于“偶然”,但是死亡却是“必然”。
走向死亡,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最终归宿。不管你是富甲一方,还是穷困潦倒;满身学识,还是只字不识;高贵还是卑贱,面对死亡这件事情,万物皆平等。
琼瑶阿姨无疑对于人生,活着这件“小事”想得足够明白,透彻,才会这么勇敢的直面死亡这件事。
其实对于处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谈青春太矫情,谈死亡又显得太过强说愁。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不太愿意谈及这个话题的,或者逃避,等到不得不面对这一天的时候才会浅浅思考这个问题。
如若不是父亲突然去世这个措手不及的打击,我可能一直都活的无忧无虑,还把自己当做不喑世事的孩子。可是就在那一天 —— 二零一六年四月十九日 ——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通电话,刚听到第一句话的我就泣不成声了,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件事。
脑干出血。我见到人的时候是在重症监护室,人是昏迷的,插着胃管,尿管,旁边还摆着一台呼吸机。由于深度昏迷,所有的作为“人”本能的事都做不了,只能任由医护人员摆布着。这一刻的他如果有意识的话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活得没有尊严了。
可是,我们真的希望他活着啊。
毕竟他只有四十九岁,离着所谓的“寿终正寝”还差的太远。
他还没有看到我结婚,没等到我有孩子,不能听到孩子叫一句外公。
而我的孩子,外公这个词,这辈子都用不上了。
十一天。在重症监护室的这十一天时间,对我和妈妈都是煎熬。我躺在走廊的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所有的画面都是他。所有在一起的时光,他的笑容,他的严厉,他努力工作的样子,他不善言辞关心的模样。大到每一个场景 ,小到一个杯子的摆设,都和他息息相关。每一个都触目惊心,每一个都那么清晰。
想想这么多年,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对他的关心也太少。每年在家的时间都不足二十天,即便在家里也大多都是各忙各的,他在看电视 ,我在玩手机,交流太少。我的很多想法他不知道,他对于我的教育也是每次都欲言又止。
如果再给我们一段时间在一起有多好。我会好好听听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也会给他讲讲我的感受,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可是,生活不可能给你这次机会。生活也不会给任何人后悔的机会。
如果说父亲的离开对于我最大的教训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件事。第一,陪伴很重要。自从父亲去世之后,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和妈妈视频,谈谈自己的心里话,有话没话的说两句。而且每个月我都会回去一趟,看着她略带抱怨的忙东忙西,然后看着我狼吞虎咽的吃相,满意的笑着。她高兴,我也高兴。
年少的时候总想着,可以走远一点,远离家乡,看新鲜的、不一样的景象。现在的我更愿意留在家人身边。深情不及久伴,还能陪伴,真好。
第二,珍惜生命,尽自己所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想我们的一生,其实不过两万多天,真的不长。真正值得我们在意的事情其实不多,不要因为生命中的小插曲而忽视了我们真正应该在意的东西,得不偿失。
记得在父亲离开最初的那段时间,我不断的对自己发问,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倾其一生,少时努力读书,毕业之后挤破脑袋找工作,回到家里被家人催婚,结了婚买房子要花上自己最宝贵的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房贷,然后对着镜中满头银丝的自己发问,“时间都去哪了?”最后在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之时走向那个终点。
每个人都要走向那个终点。那努力、奋斗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不断的通过一本一本的书疗愈自己,直到后来我看到史铁生的《病隙笔记》。文中史铁生介绍自己说,他的主要职业是生病,业余时间写些东西。如果抱怨的话,他最有资格抱怨吧。在世间所有的痛苦之中,不能掌控自己的身体应该是最无奈的苦吧。
后来又看了很多纪录片。看到非洲贫民窟的人糟乱的生活环境,随时面临死亡的恐惧,还有自然界中无数物种和天、和地、和同伴的斗争,只是为了能填饱肚子。
而我们早就能填饱肚子了啊。
生老病死,本来是人之常情,只是你面对的早了一些。
或许我现在还没有领悟生命的意义。或许生命真的本没有意义,能活着,努力今天比昨天活得好就是意义吧。
我们抱着向死而生的态度,把每一天当做是最后一天,好好珍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趁着还能支配自己的身体,努力去追求和享受吧。
最后我想对爸爸说:爸爸你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好妈妈,我会努力找个好人嫁了,我会极其认真的对待我的一生。
我会好好的把你放进回忆。
我知道我现在还没有释怀,但是我一定会释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