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之广
朱熹
理学,当然是宋明理学。理学貌似属于儒家学派,但其实是借了儒家这面旗帜,混合道家、禅宗、道教、儒教的一种学说和思想。
但主要观念是源于道家的自然学说里的天道观念,又称作“天理”学说,故叫作“道学”,又叫理学。
理学始于周敦颐,但真正立起这面大旗的,则是程颢和程颐哥俩。
把道家的“天道”转化成“天理”,是程颢提出的。要求人们把天理作为人生最高境界,要认识它的无时不在,无所不有。
程颐受禅宗的影响,重视和承认知识对行为的导向,尤其他提出的哲学两条方法:
涵养须用敬。
进学则在致知。
“敬”,即静坐、反省。“致知”,就是“格物”,所谓的“穷理”,“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今日穷一理,明日又穷一理。”
这两句简短的话,却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调。
一部分人虽然聪明睿智悟性极高,但喜欢走捷径,似乎不愿意静坐下来,去做那日积月累的辛苦工作,希冀从修炼内心的涵养和情怀,来达到人生最高境界,以获得精神的愉悦。宋朝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就是此派别。后人称为陆王理学,或者陆王心学。
有些人喜欢脚踏实地,不愿走捷径,心甘情愿的静心去积累,去做格物的工夫,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只想豁然开朗般的进入人生和知识的最高境地。无疑,这个代表就是朱熹,后人称之程朱理学。
理学跨越五百余年,对后世影响极大。但到了后期,就变成了破碎的迂儒,空虚的玄谈。
十七世纪初期,强盗的肆虐,社会的动荡,倭寇的侵入,那些玄谈说理就变成空谈了,于是乎,反理学的运动日益盛行,像黄宗炎、戴震、顾炎武等学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