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才20岁他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影评的开始,我想从这句话开始说起。
或许在影片中,这句话并不是电影核心,它只是表达除了一种面对死亡的无奈。20岁患白血病,生命如此之轻,生命又是如此之重。不都是为了活着……
当黄毛被撞身亡,程勇来到医院,他双手抓着警察的衣服满目无助与痛苦,嘶吼道这句话的时候,电影院里不少人为之感动哭泣。
那是一种无奈的呐喊,悲恸而绝望。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催泪的悲情电影,不是幽默剧。
2
在解说这部电影在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电影故事发生的背景。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根据真人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电影中的主人公“程勇”,现实原型是“陆勇”。陆勇的百科介绍是“印度抗癌药代理第一人”,江苏无锡人,无锡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老板,慢粒白血病患者。电影中提到的抗癌药物“格列宁”真实名字是“格列卫”——瑞士诺华公司生产,定向靶细胞治疗药物,抑制突变基因的转录,对慢粒患者有特异性作用。
陆勇2002年被查出患慢粒白血病,医生为他推荐了瑞士诺华公司的抗癌药物“格列卫”,这种药物可以有效稳定病情,但需要不间断服用,每月一盒,当年定价每盒23500元。除了药物之外,还有各种其他治疗开销,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这是一笔昂贵的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研发一种抗癌药品周期很长研发费用很高,高达几十亿美元。所以,为了保护和鼓励医药公司投入医药研发,一般会对其研发出来的药品进行垄断保护十年,十年之内不能有仿制药品,过了保护期之后才可以生产仿制药品。
目前,瑞士格列卫已经过了保护期,中国也有了相应的“仿制药品”。
2004年6月陆勇无意了解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抗癌药,药效与瑞士“格列卫”几乎相同,药性相似度高达99.9%,但价格只需4000元/盒。当年8月他在病友群众分享了这一消息,随后很多病友让其帮忙代购,人数高达数千人。同年9月,印度格列卫的团购价降低到200元/盒,中间差价想必就是由陆勇承担。
2014年7月,沅江市检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为了方便给印度汇款,他在网上购买了三张信用卡)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
与此同时,陆勇的300多名白血病病友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他免予刑事处罚。
陆勇的律师认为,陆勇在网上购买信用卡行为具有一定的违法性,但并不构成犯罪,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而陆勇的代购”假药“行为未构成销售假药罪,而只是购买假药的行为。而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提起公诉的案件,发现不存在犯罪行为、情节显著轻微、证据不足等情形的,检察院可以撤回起诉。
2015年1月,沅江市检察院向法院请求撤回起诉,法院当天就对“撤回起诉”做出准许裁定。
3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过的韩国电影《熔炉》——同样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熔炉》改变了韩国的法律,而《药神》也正在改变中国的电影。
当然,电影与真实故事还有有很多不同的。为了吸引和调用观众情感,电影添加了很多艺术效果,以及让人揪心的法理与情理的碰撞。
与现实中的陆勇不同,影片中陆勇的原型“程勇”开始销售印度“格列宁”之时,确是一名销售假药的贩子,并从中得到了不菲的收益。而后因为与销售抗癌假药的假院士张长林的利益冲突而放弃销售印度格列宁,将销售渠道卖给了张长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程勇销售的仿制抗癌药印度格列宁药效与正版药一样,而张长林销售的抗癌药却没有抗癌药性是纯粹的假药。而我国法律规定,凡是没有取得药品销售资质的药品都是属于“假药”,与其药性无关。
而后,因为程勇之前的“合作伙伴”慢粒白细胞患者吕受益的去世而再次开始销售印度格列宁,并以500元/盒价格销售,自己补贴中间的差价。
电影的故事结构很简单,可是故事本身很感人。除了演员的演技之外,真正令人感动的更多是故事本身,是大多数人对白血病的恐惧,是对昂贵药费的恐慌,是法理面对情理时碰撞出的无奈很叹息,它触碰到了人类脆弱而敏感的神经——贫穷的死去。
正如张长林在片中对程勇所说,“兄弟,你想当救世主啊!我卖假药这么多年,我发现世间只有一种病——穷病。”
4
看完电影之后我在想,真正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看了这部电影,他们的内心的怎样的呢。看到片中的搞笑情节,他们能笑得出来吗?那些真正得到过陆勇帮助的人看到这部电影会怎么想,他们能够接受电影中的“程勇”?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好电影,好到豆瓣20多万人评出了9.0分的高分,成为了国产电影近20年来少有的高分电影。甚至,这部电影被称作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电影。在好评如潮的背后,收货的是巨大而成功的票房,上映两天就斩获7亿多票房。在炸裂的口碑中,这部电影的票房有望突破30亿。
然而,或许疯狂的票房背后是资本的狂欢,资本狂欢的背后是对白血病患者的娱乐消费。
网友评论
是人生最痛苦的折磨!
但过度渲染其悲情!
有消费患者苦难的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