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承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自由写
甲骨文的“文”原来起源于这一古老仪式,不是描述笔画

甲骨文的“文”原来起源于这一古老仪式,不是描述笔画

作者: 华论 | 来源:发表于2019-07-13 11:01 被阅读4次

    现如今,我们经常称书写的字为“文字”,关于“字”的起源,它最早其实是指一种命名仪式,与所谓的文字没有太大关系。

    那“文”最早的含义又是怎样呢,是否也同“字”一样,与现今常用的含义有所不同呢?而“文”的含义又与吴越地区纹身习俗有什么关系呢?

    “文”的误解

    大部分人可能认为“文”是对交错笔画的象形描述,这种看法似乎合情合理,看上去非常完美地描述了“文”为何用于指代文字,也符合汉字是象形文字的定义。

    “文”

    不只是我们现代人持这种观点,2000多年前东汉的许慎也在其著作《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文”的创字意图:

    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

    但如果看下甲骨文、金文中的“文”,这种解释就有点问题了。

    甲骨文中“文”字的一个字形

    相信很多读者看到这张图就要问了,“文”里面是个什么东西?并且,整个字emmm好像和人有点像?

    “文”的含义和字形演变

    事实上,“文”字从整体来说是站立的人形,而里面的东西是人胸上的刻纹(也就是现在的纹身),所以其最初的创意就是描述一个人的胸上有刻画的花纹状

    到西周时,金文中的“文”沿用了甲骨文的“文”,只是人越来越胖(时代在进步,人类在长肉),胸前的花纹越画越漂亮。

    这也给后人造成了不少麻烦,因为其字形与后来的“文”相差实在太大,以至于后世不认识,像周文王经常被以为是周宁王。

    金文中“文”字的一个字形

    聪明的人们也逐渐发现,字漂亮虽好,但写起来太麻烦了(与漂亮比起来,还是喜欢懒)。

    所以到许慎写《说文解字》时,“文”已经简化成了这幅模样(篆字):

    《说文解字》中的“文”

    后来,“文”就基本定型,成为了现在人们熟悉的样子。

    纹身与太伯奔吴

    “文”字形的演变大家已经明白了,那“文”又是如何演变出今天的含义和用法的呢?这就与“文”描述的胸前刺纹的古老仪式有关了。

    现代人纹身多是为了美、帅、酷,可是在古代不是这样的。

    胸前刺纹原是古代葬礼的一种仪式,古人相信灵魂藏于血中,通过用刀在胸前刻画放血,可以让灵魂得到释放以再次投生。

    所以,“文”最早用于指代经过这种仪式的高贵死者,如我们现在还常用的词:文考、文妣等。

    在此基础上,“文”才逐渐衍生出了高贵、值得称颂、华美、修饰的意思,如文采、文字、文章。

    说到这,便引出了历史上太伯奔吴的典故和吴越地区纹身传统的起源。

    据记载,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看上了自己三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便想将王位传给三子季历,但老大太伯、老二仲雍还在。

    老大老二听说后,便决定顾全大局,放弃王位,离开周原,到了吴越地区。《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道:

    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饹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太伯奔吴

    这就有点奇怪了,“文身断发”为何就表示“不可用”呢?

    一般的解释认为,“文身断发”是吴越地区标志性的习俗,而当时人将吴越地区视为蛮荒之地,排除于主流文化之外,所以太伯、仲雍通过“文身断发”,表明自己已是蛮荒的吴越人,自然不能继位。

    不过,这种解释是有点问题的。

    先秦时期中国范围内有纹身习俗的只有吴越地区,太伯、仲雍两兄弟怎么会刚巧分别投奔到这两个地区?通过上文对“文”的解读,小编更赞同下面的解释。

    “文”指代的“文身”是一种死亡仪式,所以太伯、仲雍想通过“文身”表明自己已是死人,死人当然是不能继承王位的

    而太伯、仲雍来到吴越地区后,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成果,吴越地区的人们出于对这两人的尊敬和崇拜,效仿他们二人在胸前刺纹,逐渐形成了后来纹身的习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甲骨文的“文”原来起源于这一古老仪式,不是描述笔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ep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