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羊肉的早期记忆
在我的记忆里,在我参加工作之前是没有吃过羊肉的,家里不煮羊肉,原因可能和母亲她不吃羊肉有关系,还有一个原因是羊肉是上火的(印象中我听说过,但不记得是谁灌输给我的),少吃。
参加工作以后,吃羊肉的机会也不多。第一次最有印象的是1994年8月去海南出差,从火山口下来后吃的东山羊火锅,那次吃的羊肉汤汁乳白、气味芳香、皮薄肉嫩无膻味、肥而不腻、味道鲜美,那是我第一次对羊肉有深刻记印象的记忆。
广州人吃羊肉基本上都是以羊肉煲为主,而且基本上都是吃的山羊肉。也许是有了吃东山羊的经历,我对羊肉煲一直没有太大的兴趣,总感觉不对我的胃口。
爱上羊肉的日子
1999年,我30岁。10月,提拔成区里一个重要部门的业务科长,刚上任没几天,就跟着市里的安排到新疆出差。
那时交通没现在方便,安排的内容很多,8天除了赶车就是开会。路线是从广州飞西安-西安坐绿皮火车到敦煌-再绿皮火车到吐鲁番-再大巴到乌鲁木齐。
我们一行21人,是整个广州市我们这个系统的各区的业务骨干。女的只有我和潘大姐,我是整个队伍里最年轻的,比我大点的是赵哥,大我13岁,其他人都是50以上的。
从广州飞西安的机场我就被另一个区的郭副科长盯上。在候机室他就开始唠唠叨叨教育我,说我那么年轻就当科长了,太幸福了,说他在基层多少年,多辛苦才在50岁这年混到副科长的位置……
他的这种教育从出发就开始,在饭桌上,等车时……只要一有机会就教育我,我开始还很认真的陪着笑,后来就开始厌倦了,随便应付着他。但是在敦煌的那个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又开始说我,起因就是下车拿行李时只帮潘大姐拿,没有帮其他老同志拿……然后他开始骂,你们这代人怎么怎么的……
我在眼泪要掉下来的那一刻离开了饭桌。下午一开完会,我们就赶着到火车站,在候车室等车时,我开始头晕有低血糖的现象。这时赵科突然说还有半小时他要吃烤羊肉串去……领队没同意,他坚持要去,说来到这种地方去一定要试试当地的羊肉的……然后扯上我要我陪他。
那时的敦煌火车站很小,候车室大门外就有烤羊肉串的小店,他要了碗羊杂汤,就叫我赶紧吃。然后烤了20串羊肉,我们就赶紧往回跑,怕赶不上火车。
他边跑边和我说:“以后跟着我,高兴起来,不要理他”。
在火车上,20根羊肉串,他10根,我10根。他说谁也不给,要吃的去到新疆他再请。
后来在新疆我们俩走到那吃到那,潘大姐不爱吃羊肉,她说我已经吃得全身是羊膻味。赵科总是说,吃羊肉必须带点肥肉,烤熟后放嘴里一咬,能听到肥油的“吱……”的一声,吃起来就特别过瘾。
从那次开始,我就喜欢上吃羊肉了。但是再也没有吃过一咬就会发出“吱……”的一声的羊肉串。
宁夏滩羊
2014年5月,和妙去宁夏。我们是在银川才知道宁夏的滩羊好吃的。
生长在干旱荒漠盐滩植被草场上的滩羊,从生下来就吃着耐旱的小半灌木、小禾草、豆科、菊科植物牧草和中草药植物,喝着“宁夏滩”才有的盐质矿泉水,散步在灰白色的淡灰钙土和灰钙土的荒漠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出滩羊肉质的优越,是其他羊无法超越的。
出去行走,除了与同伴的观感默契很重要外,口感是否一致也很重要。每次和妙出去浪,胃口都一致的好。
滩羊烹制就极其简单易行,宁夏当地人吃滩羊有句最朴实口头语“吃滩羊只需蘸点盐”,就是说滩羊肉鲜嫩微腥膻,制作是就需清水煮熟,再蘸点白盐吃起来肉的本质味就已经很香了。
我们除了有机会就吃羊肉,最后回来时还背了十斤羊肉上飞机。
前几天,在同学群里聊到羊肉,温姑娘说,来深圳,我公司楼下就有宁夏滩羊吃。当知道我住院做手术后,温姑娘私信给我:“快点好起来,我请你吃滩羊。”
羊肉真的好滋补,暖胃又暖心。

网友评论
写得很生动,诱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