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这样勉励每个人尽可能地去提升自己的: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拥有足够的理解能力的人都能够读懂,这句话当中的“平凡”二字所指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凡”,而是指那些庸碌无能、还不愿改变的人给自己找的一系列安于现状的借口。
事实上,“平凡可贵”这四个字一直都是多数甘于庸碌无能的人的借口。
因为,即便已经真正地竭尽全力,很多人仍然难以摆脱真正意义上的“平凡”。但是,只要有提升自己的想法,有正确的道路和方法,多数人都能够摆脱真正意义上的“平庸”,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从简单的字面意义上看,“平凡”和“平庸”似乎相差不大。但是,它们的深层寓意是有差别的。
“平凡”的寓意是:能力或者价值普通,或者品质不高傲;
“平庸”的寓意则是:寻常而不突出,碌碌无为。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平凡”一词只代表人的客观能力,“平庸”则代表一种不应当被苛责、却也不值得被鼓励的生活或者做事的态度。
两者不同的延伸意义分别是:“平凡”只是单纯地描绘出人的能力或者生活状态,“平庸”则代表一种对人在思想上、尤其是态度上的无形限制。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每个人的能力大小都不完全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大小也不同。
某些方面的能力偏重于后天的个人努力,某些方面的能力偏重于先天资质或者环境培养,某些方面的能力则偏重于某些机缘巧合或者难以用公认的道理解释的东西。
对于某些特别依赖先天资质或者所处环境的能力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会显得相对比较突出。某些先天资质相对较差或者身处于比较恶劣的环境当中的人往往竭尽全力也难以和先天资质很强或者身处于十分优越的环境当中的人抗衡。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很多人即便竭尽全力,最多也只能成为相对平凡的人,拥有还算不错的生活。在正常的环境之中,对多数人而言,这其实已经是相对比较好、比较值得满意的结果,更没有什么应该被苛责的地方。因为,多数人已经为这样的结果而付出最大的努力,甚至是自己能够付出的一切。
真正的“知足”,是能够接受自己竭尽全力之后所获得的结果,并对此感到满足。对多数人而言,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平凡”的人和“平庸”的人的区别才能够显现出来。
“平凡”的人能够在认清自身的能力边界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自己变得更好,“平庸”的人则不能、也不会努力去这么做。
“平庸”的人未必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能力,却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意愿,甚至没有做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他们要么因为懒惰而不愿努力,要么因为一时的努力得不到回报而自暴自弃,要么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而改变现状。因此,他们随波逐流,他们人云亦云,他们麻木不仁。他们身上毫无活力,脑子里毫无自主的思想,更加没有希望。他们活得像被按照固定标准而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不像活生生的人。
在某些情况下,一部分“平庸”的人还会对正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冷嘲热讽,或者公开宣扬“一切努力全都毫无意义”之类的观点,甚至比某些身居高位的人或者拥有绝佳的先天条件的人更加信奉“宿命论”或者“出身决定一切论”之类的束缚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观点。因为,其他人的努力和上进都能够反衬出他们的懒惰和自暴自弃。在他们眼里,凡是比他们生活得好的人,要么就是“靠运气”,要么就是“有罪”。
这是比先天资质上的差距更加重要的差别。
对于多数人而言,即使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至少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出众,不是悲哀;不得不长时间地和庸碌无为的人相处,甚至被他们同化,才是悲哀;被庸碌无为还满怀偏见的人同化还不自知,更加悲哀。
坚持做自己,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好,至少不会像迷失自我的人那样悲哀。
2022.9.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