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教之道,贵以专

作者: 石岩磊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4-18 05:52 被阅读0次

《三字经》人物之二

教之道,贵以专

文/石岩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三字经》的这段开篇语讲的是:人生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且相差无几,只是由于后天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使得彼此间的习性形成巨大的差异。如果从小不好好进行培养,孩子善良的本性就会改变,而教育贵在专心致志。为了进一步佐证这一观点,随后列举了孟母与窦燕山两个人的事例。

“亚圣”孟子三岁时丧父,是母亲含辛茹苦一手将他带大的。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贪玩,而且特别擅长模仿。他家最初住在偏远的郊区,附近有许多墓地,孟子就跟着上坟的人学哭拜。孟母担心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便举家搬到城里,可周围都是集市,小孟子又开始玩买卖吆喝的游戏,孟母害怕如此会耽误儿子的前程,再次将家迁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跟着学生们学礼节和知识,孟母这才放下心来。

然而孟子读书时并不专心,一天,他翘课早早回家,正赶上母亲在织布。孟母见儿子逃学,非常生气,抄起剪刀将千辛万苦织好的布剪断,吓得小孟子赶紧跪倒在地,母亲厉声说道:“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寸,再连成尺,再连成丈和匹,织完后才能有用。学问也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不能间断。如果你偷懒,半途而废,就会像这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用的东西。”孟子羞愧难当,从此发奋读书,最终修炼为一代大儒。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家住燕山一带(今天津蓟州区),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但他年青时坑蒙拐骗为富不仁,虽娶妻纳妾,可一直未有子嗣。一天,他梦见已故去的父亲告诫他:再如此品行不端,必遭报应。窦燕山幡然醒悟痛改前非,竭尽所能地扶危济困,还大力捐资助学,从而得到家乡人民的交口称赞。后来果然时来运转,他先后生养了五个儿子。

窦燕山悉心培养孩子,并用自己的善行义举感染他们。在父亲的教化下,五个儿子个个成材,都高中进士而加官进爵。有的作了谏议大夫,有的当了礼部侍郎,大儿窦仪更是官拜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成为大宋朝的开国名臣。他去世时,宋太祖赵匡胤曾悲伤地感叹道:“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窦燕山的孩子全部金榜题名飞黄腾达,令世人艳羡不已,一时传为美谈,后来演变为成语“五子登科”。

孟母三迁与断杼训儿,以及窦父义方教子,都不是在直接严格管束孩子,而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间接地感化他们,或选择“学区房”,或忍痛训诫,或身体力行。以情感人,以爱动人,是两位父母培养子女的共同点。这与现在有的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而自己整天打手游的做法大相径庭。看来,“贵以专”的“专”字更多的体现在用心上,一心为了孩子,就得从自身的修为做起,言传更需身教。

2021.4.18

相关文章

  • 石岩磊/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人物之二 教之道,贵以专 文/石岩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经典诵读(二)

    《三字经》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①苟:如果 ②迁:迁移,改变。 ③道:法则,规律。 ④贵以专:以专一...

  • 教之道,贵以专

    古人说:“教之道,贵以专。” 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和成绩。而注意力是影响学习能力的关键...

  • 教之道 贵以专

    大毛今日语文期中考试第一次得了全班第一,一扫前些日子围棋、足球、数学及语文单元测试不佳的阴霾,终于让我看到...

  • 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上说:教之道,贵以专。 孔子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 也,可离非道...

  • 搬家

    一间教室黑板上写着“三字经”三个大字,老师领着学生一句一句的读着《三字经》“教之道,贵以专”“教之道,贵以专”“昔...

  • 安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三字经 她的家,隐藏在...

  • 三字经解读01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图 文/聂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 2017-9-9 ,9-10亲子阅读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三字经

    第一章 百年树人,贵有专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岩磊/教之道,贵以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jm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