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遨游文渊初探无戒三期训练营-读书
赏《桃花源记》|渔人不应诣太守

赏《桃花源记》|渔人不应诣太守

作者: 85cdcbfc0c54 | 来源:发表于2018-07-03 22:57 被阅读237次
赏《桃花源记》|渔人不应诣太守

文/一菊阳光

近日,读东晋末期陶渊明《桃花源记》,为其用优美的语言营造一个与世无争、质朴自然的世外桃源而折服,同时作者以此表达了对美好的大同社会的向往,更是对当时朝野对广大人民残酷统治的讽刺和谴责。

读懂好文,先要了解作者和创作的历史背景。陶渊明出身寒门,祖上曾任官职,但至近几代已败落,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与当时朝野之风格格不入,于是辞去上任仅81天县令,从此归隐田园,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东晋末期,王朝极端腐败,统治者弃政荒淫,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士族官僚特权和利益,连年赋税混战,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年代背景下,陶渊明不屑与污为伍,毅然辞官,并以诗寄情,写下《桃花源记》这样的惊天之作。

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是对美好的大同社会的向往,官与民站在极端的对立面,因此,当渔人沿着溪水寻至桃花源时,质朴的桃花源人以最高的礼遇待之,渔人为平民者,理应同情并认同桃花源人的安定和自给自足的生活,而不是“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在笔者认为,这是报官,官必先寻至,后与当时民同赋税,一并统治。窃以为,这是《桃花源记》的败笔之处。

笔者不才,抖胆给《桃花源记》改变结尾:既出,得其船,沿原路回。渔人惊奇,说与邻人,一传十百,人人向往,说要寻之,竟无一人复得。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如此,应更能反映当时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和觉醒,人人都向往桃花源的生活,与腐败的朝野更能形成极大的反差。

相关文章

  • 赏《桃花源记》|渔人不应诣太守

    文/一菊阳光 近日,读东晋末期陶渊明《桃花源记》,为其用优美的语言营造一个与世无争、质朴自然的世外桃源而折服,同时...

  • 消失的桃花源

    白天重读桃花源记,晚上回家特意找出电视九色鹿重新看了一遍, 武陵人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寻向所志,遂迷...

  • 【语文教学】这个“渔人”不地道

    跟学生一起,学习《桃花源记》。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渔人。对渔人最主流的评价——不地道,不诚信。 渔人“无...

  • 南阳刘子骥| 乱世里我独隐

    文/你好唐小山 ❤ 《桃花源记》的主人公,谓“渔人”。关于这个无名渔人是谁,历史上众说纷纭。可是,在陶渊明虚构的这...

  • 失路的渔人

    失路的渔人 西北师大附中 缪浩文 探寻桃源幽径,垂听渔人诉说。 法场上,充斥着焦虑和恐慌:愤怒的太守宣读着“蛊惑民...

  • 这是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

    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首桃花源记记述一个世俗的渔人偶然进入与世隔绝之地的奇遇记。本文幻想了...

  • 渔人·育人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脍炙人口,作者借渔人的行踪,展现了一个美好的社会。我觉得陶渊明写的这个渔人很有意思,他虽然生在...

  • 《莫之小草书》题画(金农)

    其一 先民之言曰:同能不如独诣。又曰:众毁不如独赏。独诣可求诸己,独赏罕逢其人。余于画竹亦然。不趋时流,不干名誉,...

  • 桃花源记的疑惑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 《番僧》译文

    释体空言:在青州见二番僧,像貌奇古,耳缀双环,被黄布,须发鬈如羊角,自言从西域来。闻太守重佛,谒之,太守遣二隶送诣...

网友评论

  • 狂爱水煮鱼:我也希望如此
    85cdcbfc0c54:@提子糖果 这是更美好的向往!
  • 竹子幻想:也许作者看来,百姓与官都是俗人。后又提刘子骥,高尚士也,大概是对比吧。
    瞎猜……
    85cdcbfc0c54:@竹子幻想 哈哈😄
    竹子幻想:@一菊阳光 还有一点,那个时候百姓的认识并没有那么高,并不一定能认识到他们的苦难是来自于统治阶级。相反会觉得都是老天给的灾难,而当官的恰恰是保护伞,父母官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不是很了解,猜测而已:smile:
    85cdcbfc0c54:@竹子幻想 寻桃花源是人人都向往,但不应是诣太守才寻,应是渔人在平民百姓阶层里说,后传开来,于是人们再去寻。

本文标题:赏《桃花源记》|渔人不应诣太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rj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