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魂牵梦萦,许是念念不忘,你就着艾叶幽幽度的馨香缓缓降至身旁,且不说你长久的陪伴,你如期而至的坚守就让人敬佩。
我以为初见你会有“和羞走,倚门回首”的娇羞,以为初识你会被你的美味拴住了胃,以为了解你会被你故事的丰满所惊艳,我以为我一开始就会懂你,却不知结局竟是这样。
初见你应是没多大印象的,稍大一点时便记住了因为你而带来的痛苦,当时小小的自己对端午节是巫婆派来的恶魔的话深信不疑。大人们总是用水稀释雄黄,然后用手指轻蘸,点在我们小孩子的眉心,更有玩性大发的父母用这稀雄黄给小孩子画上胡须,自己高兴的大笑却忽略了我们小孩子的充满怨念的眼神,即使不经意地察觉,他们也会强忍笑意一脸严肃地说:“涂了雄黄不生痘,不生疮,还防瘟疫。”多年后想来此事也会嗔怪父母,难道不知道小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吗?端午少了艾叶似乎就不完美了。虽说大多数人家是将艾叶插在门前,但是我们家不仅这样还要用艾叶熬水来洗澡。小小的自己哪能容忍身上被这难闻之气包裹,于是拼死护身,与父母经过几场大战之后,都会被成功扔进了澡盆,那时的眼泪似乎太廉价,“啪嗒啪嗒”就掉个不停,心里的委屈都化作对端午节的厌恶,心中暗想:就算今天能吃十个粽子也是不会原谅端午的。
再大一点时,父母已不再逼迫给我涂雄黄了,但是这艾水洗澡还是必做的。细细想来端午可吃粽子,有划龙舟,其实还是挺不错的,以为对端午的态度就此改变,不料当时风靡的《新白娘子传奇》让我对端午的厌恶再次加深。当时傻傻的自己认为白娘子和许仙本可以一直恩爱到老,要不是端午节的雄黄酒,许仙怎么会被吓死,白娘子又怎会遭遇那么多不幸。所以,归根究底,端午节就是罪魁祸首。于是,我充分发挥了“憎其人者,恶其余胥”的偏见精神。端午节的粽子开始变得难吃,击鼓划龙舟变得喧嚣烦闷,雄黄加蒜兑水驱蛇虫蚂蚁的传统变得愚蠢不堪……总之,关于端午节的一切事情都变得碍眼,让人心烦,只因为它毁掉了一个小孩子对美好的期望。
又是一年五月初五,已入学堂的我开始一点点褪去那些不成熟,对端午节的偏见也渐渐改变。粽叶的清香确实撩人,艾叶的味道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刺鼻,划龙舟好像也挺有趣的……都说知书达理,已上学的我慢慢开始窥探千年前的传奇,我惊叹于他的旷世才情,佩服他“举世皆浊我独清”洁身自好,他似乎美的无可挑剔,但是我却不懂他赴死明志的作法,也许当时“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不被提倡,可这种过激行为确实让人遗憾。不过还好,他还被世人挂念,端午似乎也变得那样意蕴悠长,虽说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是那份情思却保留至今。我不知道划龙舟的热闹能否为你驱赶身旁的危险和内心的寂寥不安,但我会下意识的欢呼来增加这一份声势;我也不能探求到扔进水中的粽子有没有让鱼儿留住你的躯体,但我也会趁大人们不注意将手中剩余的粽子扔进水中。端午佳节,粽叶飘香,药草悠悠,却只落得个思公子兮徒离忧。
年年复始,佳节如期至。若不是这思念穿越千年,又怎会如此守约,若不是这如宝般的珍视,又怎会相守至今。时光荏苒,想要再体会“少年不识愁滋味”已不再可能,幼时父母温柔点画的雄黄好像有些怀念,艾叶熬制的药汤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想要再看一次白娘子,这一次我绝不会再怪端午节,毕竟两个相爱的人最终修成正果,永远在一起了,过程虽说坎坷些,但结局却如愿般美好。我也不切实际地幻想穿越时空,飘然而至屈先生的身旁,虽不能成为他笔下“既含涕兮又宜笑”的山中女神,可是却能一睹真容,何其幸运,我定劝他勿要以死明志,若是我这唇齿蠢笨不能让他回心转意,我应该会拿上这软糯香粽让他尝一尝,谁会抵挡这美味的诱惑呢,我定竭力拂去后世人心中的遗憾。
既然你总在艾叶吐芳时来临,那么我就在艾叶繁盛之际等你,这次不再有怨念,只有对你的思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