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理事会 • 教育
推荐编辑:仙灵
推荐语:作者继续秉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在做中学。把抽象概念具象化,生活化,通俗易懂,让孩子在实践参与中思考学习的意义及掌握驾驭学习的方法……
亲子记录继续整理中……
这次的“测量”,是儿子8岁多快9岁时,学习“长度”的一个专题小项目。
印象中自己学会使用尺子、学会认识长度单位,都不是在学校习得的。尤其是对“尺”的概念和理解,来源于妈妈多年在家的缝纫工作。
如今,我该怎样带儿子学习长度的测量呢?
仅仅认识长度单位是不够的。如何让他更直观有效的理解“长度”这类抽象概念?
他明白为什么要学习“长度”吗?学习“长度”测量有什么意义?
1米倒底是多长、10米倒底是多长、100米又是多长……这样的测量学习对于我们的生活,意义又何在?
……这么多的问题,又该如何通过这次的“学习”带给他呢?
和爸爸商量后,我们觉得通过亲身的体验,可以帮助儿子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那我们该选择多大的距离来进行体验呢?如果测量10公里,是不是太远了?这样大的安全环境也不容易找到;若是测量100米?距离似乎又太短了些,恐怕还没能热身,就结束了。
思来想去,我们最后决定带儿子一起,亲自测量“1公里”的长和圆周。正好,在家上学的孩子们常常聚会的体育公园有可用的场地。
但首先,我们需要和儿子明确测量和感受“1公里”长度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
于生活的意义:
• 坐在车上时,和儿子聊天——某天,你与一个朋友约会,地点就在前方不远,遇到堵车。当朋友打电话催问时,你能否目测从你所在地步行到约会地点所需时间,并较准确地回复给朋友?
• 走在公园里,和儿子聊——未来,也许你对绿化城市很有兴趣。某天,你可能会接到一个意向订单:在公园广场的外环种植一周红叶李。你能较准确地目测广场的圆周长度,并快速估算自己的成本,以便与甲方确定初步方案吗?
诸如此类……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需要和可能,所以,我们需要实地的测量一下,亲身去感觉一下某个“长度”到底有多长。
意义明确了,我们该怎样去测量呢?
讨论测量方案:
接下来,我和儿子一起讨论、并记录下我们所想到的,同时又觉得可行的测量方案。
儿子负责开脑洞,我负责记录和提出疑问(让孩子思考,是必须的,不论方法多离谱都没有关系,一起讨论可能性就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49661/ed85a9c175d3a093.jpg)
如何测量“1公里”的长和圆周?
一,用脚作为测量工具,一步一步的走,完成测量
儿子的脚20cm长,测量1公里需要走5000脚。
那么这个方案会有什么缺点呢?
1)可能会走歪;
2)两只脚交替时可能会错位;
3)总数量太大,在中间可能会数错。
总结:此方案不准确,工作量也大。
二,用4m的卷尺(或用一根4m长的竹杆)测量
4m的卷尺1公里需要测量250次。
这个方案的缺点是什么:
1)测量次数太多,容易数错;
2)两次测量之间容易出借。
总结:此方案不准确,工作量也大。但相对方案1较好。
三,用汽车开1公里
按40km/小时的时速开1.5分钟。
1)汽车无法保持匀速;
2)在公路上开车,不容易保持直线;
3)时间不好控制。
总结:此方案省时、省力,但不太容易实现。
四,用步子测量
儿子走1步,大约是45cm,1公里需要走2222步,还余下10cm。
1)每步的大小可能会不同;
2)数量太大,中途可能会出错;
3)行走过程中,难以保持直线。
总结:此方案不用拉尺子,但不准确,工作量也大。
五,用100m的长绳进行测量
100m的长绳,1公里需要测量10次。
1)绳子较重;
2)每次测量接头处容易错位;
3)挽成重重的一团,收拾打开都不方便。
总结:此方案工作量小,缺点也较容易解决。
解决方案:
对于第1、3点,可请妈妈一起帮忙理绳;
对于第2点,可以用粉笔标识连接点。
比较讨论后的5个方案,方案5测量次数少、误差小,绳子又可以弯曲,属最优方案,决定选用。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测量工作啦。
实地测量
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100m的绳子。
量好第一个10米,看看10米有多长?走多少步就有10米的距离?
在长绳上做标记:每10米用针穿一段橙色的线进去,绕过绳子,打上结。等9个结打完,100米的绳子也就准备好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49661/758ec0c58b73db4d.jpg)
测量:
“1公里”场地就在我们和小朋友们每周约会的地方。据我的目测,估计有2~3公里左右,足够了。
要开始啦!先分工——
儿子和朋友负责拉绳;爸爸负责跑位跟进以及安全保障;妈妈负责绳尾的定位……
听起来很轻松,实际真是一件累人的事儿,也很考验孩子们的意志力。
测量工作是5点多开始的。我们来来回回,往返着跑完十趟,天已经擦黑了。
我之前估计的2~3公里的场地,竟然1公里也不到!!太让人意外了,太让我意外了ಥ_ಥ。
但也更进一步的证明——实地的体验是多么重要!
我的预估和实际那么大的“误差”,多半就是因为小时候老妈没带我实地测量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49661/da0e87da92a8650d.jpg)
用身体结合时间感受1公里:
在测量工作完成后,爸爸带着儿子绕场步行一圏,并记录下行走的时间,时间大约为12分钟。
这次测量结束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和爸爸都会有意识地请儿子估计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的距离,借此复习和强化儿子的目测能力。
不过这一点是次要的。通过这次测量,最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儿子把抽象的概念落地到生活中,把抽象概念具象化,希望能为他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些许基础。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类似的落地项目,对儿子的数学抽象思维确实有较大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