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作者: 自在蝉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23:44 被阅读121次

关系要好的中学同学,微信问我,是否回来一聚?我斟酌再三,最终还是假装没看到这条信息。

我少年时候,经历过家境由好变差的过程,逢年过节这件事,感受尤其强烈。伊始那几年,丰衣足食。年纪小,体会不到世事艰辛。过年,穿新衣,有一点儿零钱,大家很客气,即便外公规矩大,偶尔也容我稍稍出格,不至于教训当场兑现。吃饭不咂嘴、喝汤不出声、饭粒不许落、只搛面前菜...乃至吃好了放下筷子要轻、走路要稳、见到来客要叫人、年初一最好要噤声,都是我们家的规矩。只念了私塾的外公把这些当成家教。他在门口大厂上,和左邻右舍打躬作揖、朗声拜年,倒是从来没觉得自己声高。

外婆则十分宠溺我们,各种好吃的零食在我屋里小桌上堆成小山。即便父亲收缴了我的压岁钱,外婆也会在年初一我出门时,偷偷塞上十元给我,足够我挥霍好多天。我也知趣地把钱藏在鞋袜里,绕过院子里的柿子树,规规矩矩站到藤椅前,给外公作揖拜年。外公便摘下他的老花镜,放下手中的书本,拍打长衫后正襟危坐,坦然接受我的作揖叩首。接而抚摸着我额头,夸奖着“孺子可教”之类话语。随后将我领到边间,赠予我新年礼物。未识字前,外公给我的是各种生动的图册,尤记得一本《水浒》连环画,被我添了不少口水和污渍,却在多年后依然爱不释手。上学之后,外公的新年礼物就丰富起来,有算盘、毛笔、文具包、还有各部经典文学儿童版...现已记不清是在何时,曾收过外公一套国画专用的笔墨纸砚,可惜我欠缺天赋,终是未能绘之。偶有些涂鸦,倒还被外婆收于箱底。

除了有礼物收,还有放鞭炮的快乐和买糖果看电影的自由,过年这样的节日,于我便像古时皇帝登基大赦天下,是值得普天同庆的好日子。好几年后,感受到世情凉薄,物资匮乏到困窘,更忆起幼时过年的诸多好处,比照起来,更觉惊心。滇南冬天的乡镇萧索无比、乏善可陈。梨花将开未开,小花圃早已荒凉,就连平常蔚蓝的天空也变成了土黄色,与大地连成一片,结满了冷冽的冰霜。我记忆里,除了刺脸的寒风,还有勒在身上并不保暖的毛线衣,以及打着补丁的裤子。开了口的石林鞋,是母亲给邻居借钱买给姐姐运动会穿的。如此凛冬,如果哪一年手脚、耳朵上没有冻疮,那真是天可怜见。你所看见的世界,就是你心里的世界。如果你长期深处萧索,你能看见的世界自然就又小又瘦,仓皇且窘迫。

外公去世在正月,其他家门长辈说要贴白门对。更是刺眼。进了村口,远远地望见,醒目处是我家。低下头,无处埋藏的自卑。心里难免有恨,可是谁才该恨呢?又没觉得有谁欠了我什么。简直无以自处。成年后,看这里不顺眼,那里不对劲,也许就源于此处。少年时候,觉得这个世界对我不好,我更不觉得欠它丝毫。我无错,于是本能地长期与它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很多年后日趋成熟,也未能有效地融入它。孤独,便常伴吾身,成了我最亲密的情绪。

孤独,和孤单不同。它让人心生无助,仿佛热闹与喧嚣都与自己无关,无论是否拥有。成年后的很多春节都有孤独感,在这特定的时日,越发能体会到和他人的不同。有些难受是自找的,有些则不是。抵抗和消解这种感觉的有效办法,无外乎更加坚定地独处,又或是和狐朋狗友一起花天酒地。东坡言醉乡路稳不妨行,又有说如何才能解忧。我却都不是很信。

可是,成长,终究要以能否学会感恩与懂得慈悲来证明。

有两年时间,一门心思想着长大,快点到可以成家的年纪,就和欢喜的那个女同学结婚。住在竹林,最好有河水,养鸡养鸭,女织男耕。这个念头也很奇怪,少年人本应该心气高远,如何早早就进入迟暮。而后不明白索性也不去想。人生的很多悬疑,不老到一定程度,没有答案。

一年一年过去,重复着相似的过程。所谓青春期,慢慢地滑走了。很多人背负简单的铺盖和远大的理想,远离了故乡。我也很可耻地成为其中一个。人在异乡,愁绪免不了。而逢年过节更甚。尤到除夕,忽然就恢复了少年时候才有的某种仪式感。若有一年不回老家,心里就会特别不过意,总觉得带回礼物,陪父母吃个年夜饭,祝福几句,才像孝子。当然,还得到外公外婆的坟前去磕四个头、烧两刀纸,才能获得护佑。老家有句俗话,烧纸看人心。我不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当然更不指望还有前生与来世。可我尊敬外公,想念外婆,还是认为不走一遍仪式,当真既不孝又不敬。而立于坟前,往往又泣不成声,连带着春风也呜咽起来。

孩童时有过隐居地奇妙念头。没曾想到了家境困顿时自卑的少年又想有朝一日鲜衣怒马回乡,才不枉磨难一场。翻过了二十的小山,茂华青年志气昂然,觉得三立起码得有两立,才有颜面再回江东。忽而逼近中年,大约碰壁吃亏的次数足够多了,终于无可避免地学会狡猾与世故,偶尔回头看看,哪里还有故乡,哪里还在意故乡。所谓过年回家,除了拜祭先祖,礼谢父母,更多的不过是一场又一场无谓的应酬,喝不明不白的酒,说不疼不痒的话,以半真半假的笑。罢了罢了。能作罢的事,基本就可以了了。

当真是心境使然,沉浮之后,也终于明白,最好的都在心里牵记;能被自己时常挂念的,都是值得。今年新春早早离乡,在工作室对山而坐,斟茶听曲,窗外云海翻涌,青山笼罩在余晖中,春风拂过碧波,挟着海的气息直扑窗棂。室内茶汽氤氲、馀音嫋嫋。忽然福至心灵,脱口吟诵“此心安处是吾乡”。那一刻,实在是天地澄明。

此心安处

相关文章

  • 此心安处

    人生最美最无忧的四年,是在以大地震闻名的北方城市度过。那座城市承载了很多美好的回忆:飘有芍药与月季香味的校园,合欢...

  • 此心安处

    西安忽然红了,以一种本不该属于它的方式。又翻出了以前为学院公众号撰的稿,改过几次,又红又专,读起来觉得疏离。暂时作...

  • 【此心安处】

    “简单”、“舒适”——是业主第一次与设计师见面,描述喜欢的家时用的两个词。结合业主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细节需求等...

  • 此心安处

    没有千门万户曈曈日 亦没有火树银花合 夜未央 三两好友叙家常 此夕无月光 明月多应在故乡 勿念 此心安处 是吾乡 ...

  • 此心安处

    你可以孤独 但不必寂寞 你可以宁静 但不必凄清 喜欢 则心安

  • 此心安处

    若是往日、此刻早已熟睡。 三年了 把熬夜当作常事,早睡就是例外 突然变得早睡早起,熬夜倒是例外 一种身心清净放松的...

  • 此心安处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杨绛《我们仨》 封面打着漂亮褶皱的书本安静地躺...

  • 此心安处

    老姐最近神秘兮兮地问我,“有没觉得我跟你抱怨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负面情绪也基本没有了?因为我参加了樊登读书会!”...

  • 此心安处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

  • 此心安处

    我琢磨了好久,哪里才是我理想的居住生活之地? 不要有沙尘。不要有雾霾。不要有严寒和酷热。不要太干燥和太潮湿。不要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心安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go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