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玉
“课堂的教学智慧与教育理解——黄爱华小学数学精英教师培养四阶课程工作坊”10月26—28号在成都泡桐树小学举行。这次我虽然不能到现场,但很幸运地参与了线上的学习。尽管因为自身事情太繁杂,课听得断断续续。但收获也不少。
1026上碎碎记——“黄爱华小学数学精英教师培养四阶课程工作坊”笔记11.张文质:自我改变,极为重要
这几年来,我一直跟随张文质老师学习,也因他遇见了很多美好的人和事。因为张文质老师,我接触到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遇见了有智慧且极认真的黄爱华老师。所以对这几天的培训也甚是期待。
这场活动张文质老师开了场。对他说的这句:“自我改变,极为重要”印象特别深刻。
张老师玩笑说,黄爱华老师每次都穿得特别正式,所以他这次也特意换了正装。任何一件小的事情,只要愿意改变都是有益的。
的确如此。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通过自我改变,才能更加美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见识的增多,我也发现,我们真正能够改变的,可能只有我们自己。也只有把自己慢慢地完善,你身上才会散发出一份较好的气场,吸引更多的优秀者与你同行。因此也有了一个更安全的场,让你有时间与精力去朝向更多美好。
1026上碎碎记——“黄爱华小学数学精英教师培养四阶课程工作坊”笔记12.黄爱华:观课“三看”
黄爱华老师分享的观课主题——“三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说文芳让他课前聊一聊,教师如何听课评课?怎样听课,注意什么?
于是他总结了一下,分享了观课主题——“三看”:
一看大问题
“大吗?”(蕴含丰富信息。具有探究性)
“准吗?”(指向内容本质。具有驱动性)
二看大空间
“放了吗?"(提供探究空间,组织活动有效)
“深了吗?“(开展深度对话,学生理解深刻)
三看大格局
“思维乎?”(重视程序策略,学会思维方法)
“思想乎?”(渗透思想方法,深入数学本质)
后续的评课,黄老师反复地引领学员研读教参,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印象深刻的还有他那一串追问:“为什么要学口诀?怎么编口诀?口诀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用口诀?”这些评课内容等过后有空,仔细地回听后,再来做记录。
1026上碎碎记——“黄爱华小学数学精英教师培养四阶课程工作坊”笔记13.泡桐师生:精彩!
26日上午的课程板块是:0-6年教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分析。上课的老师,一位教龄是1年,一位教龄是4年,都是很年轻的老师。但他们对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已经很透彻。对课堂的节奏把握也是比较到位的。上课应付自如,学生参与度高。若是要用黄老师的标准来评课,在大问题、大空间和大格局上的得分,也不会太低。再跟着黄老师修炼个三年五载,那就不得了了。
一些提示语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很有帮助:“同学们——听;眼睛——看;叮铃铃——时间到。”这些言语,我一一记下,准备分享给一些年轻的,准备敢低年级的老师。
在我国,现在大班化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班级整体的控制,纪律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低年级尤为好动,如果没有一些组织课堂纪律的方法,课根本没办法正常进行。而这些简单的对话,这种课堂蜜语,对课堂的组织是比较有效的。他比单纯的强调纪律效果好多了。当然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在组织纪律上,可以更加无形化。
孩子们的表现也超级棒。不管是上台分享,还是在下面提问题、回答问题,或是同桌、小组交流,那份表达的自信、表达的自如、表达的深度,都令我震惊。参与《数松果》一课的孩子才刚上二年级呀。在那么大的场合下,居然能如此大方的表现,不得不点赞。要知道有的年轻教师上公开课,还会手抖,甚至语无伦次。
4.来客:从孩子的身体出发
文质老师介绍了他的一位在德国任教的朋友,名字我听不大清楚,好像叫姚月。
这位老师说,正好来成都,听到有这么一个研讨活动,便匆匆忙忙赶来了。她的建议:“从孩子的身体出发”我特别认同。
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活动,她说出了几个设想:
让学生五个五个站起来,一层又一层;一个同学拿五根笔,一个又一个;带着两三个小朋友跳格子,到五的倍数时全班数。
尽管在大班额的教室里面,要设计一些身体的活动,是比较困难的,但也并非没有空间。我发表在《当代教育家》的一篇文章——《玩,也可以如此精彩》,就是记录数学课堂上,我利用孩子们身体来设计一些活动,达到组织纪律和学习、巩固知识的效果的故事。
其实简单地说,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目标,通过深度研读教材、教参,提炼出大问题,并以此为导向,激发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达到学习真正发生的效果。不知我对大问题教学的理解是否正确。欢迎拍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