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美,体现了艺术高度;音乐的善,蕴含着道德高度
孔子评价《韶》乐说:“美极了,又十分的善。”评价《武》乐说:“美极了,但还没有达到最善。”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篇之二十五
古人认为,朝代的更替是天命所授,因此历代先王开国成功之后,就要制礼作乐。作乐的目的,是为了要崇尚和宣扬开国成功的王者之德,并且也是歌颂天神,向上天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这个乐是由国家钦定的一套音乐体系,包括用于不同礼仪场合的声乐、器乐,有些还配合手舞足蹈、载歌载舞的舞蹈表演。那些记录保存下来的歌词,就是我们读到的诗。
这套音乐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体现王者形象的乐曲,每个朝代只有一首,并且都是可以进行演出的大型乐舞,而其中又以《韶》、《武》最为著名。
黄帝的音乐叫《云门大卷》,简称《云门》或《承云》,其来历据说与黄帝以云为图腾有关,是祭祖和祈求丰收的祭祀舞蹈,后来用来讴歌黄帝的盛德像天上的祥云一般。
唐尧的音乐叫《咸池》,又称作《大章》,这个曲子据说原先是黄帝之乐,后来由尧增修沿用。“咸池”是古代天象中的西宫星名,主五谷,和农作物的丰歉有关。“章”是彰显,意为尧帝之德彰明于天下。
虞舜的音乐就叫《大韶》,“韶”的含义是美、美好,另外还有一层意思,“韶”即“绍”,指传承、接续。就是说,舜能继承尧的美德并发扬光大。
夏禹的音乐叫《大夏》,也叫《夏䈁》,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这个“䈁”是古时船上的一种用具,到底啥个样子,现在也弄不明白,《康熙字典》上的解释也是打酱油的,只说是船具,叫䈁子,估计是大禹治水时用过的宝贝。也有人考证说,“䈁”是古代的一种原始乐器。
商汤的音乐叫《大濩》,又称《韶濩》,听起来好像有点仿冒《韶》乐的意思,“濩”是形容下雨时屋檐水流下并散布开来的样子。
周武王的音乐叫《大武》,经过武王、成王、康王三代的演变逐步形成,它歌颂了武王伐纣的功德,表演时所诵唱的诗歌,就保存在《诗经》的《周颂》中。
从为政的角度来看音乐,古人认为音乐与政治两者是相通的,音乐是为政之道的体现,所谓闻其乐可以知其政。所以乐曲的美,体现了乐曲及其歌舞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而乐曲的善,却蕴含了乐曲歌颂的王者形象所具备的道德高度。
《韶》是虞舜的音乐,舜的天子之位是由尧禅让而来,而舜也同样揖让天下,传位给贤明的禹,他们的德治教化让人由衷敬仰,因而尧舜之世被称作是大同之治。《武》是周武王时代的音乐,而武王是通过武力征伐商纣而建立的政权,尽管是安定天下的正义战争,并且治理得卓有成效,但只能说是达到了小康之治。其实自从夏禹之后历代王朝,做得再好也达不到尧舜的高度了,因为都是靠暴力取得天下,而且王位继承又都是搞的传子传孙一套,违反了选贤任能的天下大同之道。
《韶》与《武》这两种乐曲,虽然孔子都十分喜欢,但如果把政治的因素考虑进去,两者就显出区别了:《韶》乐优雅宏盛,弥漫着人性的仁爱与祥和,以及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安泰和谐之音;而《武》乐虽然声容浩大壮美,但却透露出干戈杀伐之声。因而孔子更爱《韶》,在齐国听了《韶》乐之后,竟然会三个月不知肉味。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说《韶》是尽美尽善的,既完美又完善,无论是善也好,美也好,都达到极至了,好得不能再好了。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而《武》虽然尽美,却未能尽善。这里要注意“未尽善”三个字,不是“不善”,而是没有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还有一些不足,还差那么一点。虽然《武》乐“未尽善”,但孔子对周武王的功绩还是特别推崇的,就像对武王之弟周公一样,对他的赞美也是无以复加的。
本章这个成语可以说是尽人皆知:
尽美尽善(尽善尽美)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此章论《韶》《武》之乐。
李炳南:《礼记·乐记》说:“王者功成作乐。”《汉书·礼乐志》也说:“《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作乐崇德,是崇表王者得天下的功德,必与事实相符。
孔安国:《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
朱子: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
程子:成汤放桀,惟有惭德,武王亦然,故未尽善。尧、舜、汤、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时然尔。
张栻:圣人之心,初无二致。揖逊、征伐,时焉而已。然征伐之事,圣人岂所欲哉?有所不得已焉耳。……武王之未得为尽善者,时与事不同也。故成汤有“予有惭德”之言,盖以为不幸所值之时如此,有惭德于舜禹之事也。嗟乎,是武王之心也。
《论语正义》:此正《武》乐不及《韶》之证。盖舜德既盛,又躬致太平,非武所及,故《韶》乐独尽美尽善。若文王未洽于天下,则犹有憾,亦与《武》乐未尽善同也。《乐记》:干戚之舞,非备德也。
刘宗周:《韶》九成,见《书》,观凤仪兽舞,其气象雍容广大,尽善处可见。《武》六成,见《乐记》,观夹振驷伐,盛威中国,未尽善处亦可见。
顾炎武:季札论文王之乐,以为美哉犹有憾。夫犹未洽于天下,此文之犹有憾也;天下未宁而崩,此武之未尽善也。
徐英:文王之德未洽于天下,而以太王翦商之志遗诸武王;武王诛纣,未及制礼作乐以致太平,而遗之周公。此皆所谓“未尽善也”。
杨树达:吾先民论政尚揖让,而征诛为不得已。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孔子称其至德,善其不用武力也。《论语》称至德者二事,一赞泰伯,一赞文王,皆贵其以天下让也。吴季札观汤乐而曰“有惭德”,亦以其用武力也。汤有惭德,武王从可知矣。
钱穆:古说帝王治国功成,必作乐以歌舞当时之盛况。舜以文德受尧之禅,武王以兵力革商之命。故孔子谓舜乐尽美又尽善,武乐虽尽美未尽善。盖以兵力得天下,终非理想之最善者。
【学习参考书目】
《礼记》 《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论语正义》 《论语集释》 《论语讲要》 《论语新解》 《论语会笺》 《癸巳论语解》 《论语疏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