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英语学习经历,真的是初看亮眼,再看乏善可陈。
从初一开始学英文,我受到的启蒙是18线小镇土生土长的英语。当时的英语老师最远没出过省城,但教的特别认真,我们也拿着笔和小本本学的像模像样。不要脸的讲,我是当时班里家乡话读英语读的最好的,经常被老师叫起来给大家领读。考试就是单词拼写,语法填空,模版作文等,能靠记忆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所以我到高中一直都是一名英语好的女同学。
读大学后第一堂课就被啪啪啪的打脸了,听着班里同学洋气的英语,感觉自己之前学的都是假冒伪劣的英语。为了缩小差距,那时拿着walkman把新概念反过来到过去的听。英语角我倒是一直没参加过,因为觉得一群人围在一起尬聊不符合我的高冷气质。anyway,毕业的时候英语发音终于从家乡话练到了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起码能和同班同学无障碍地英文对话了。
虽然我的英语水平一直特别接地气,但我是一个考试天才,因为擅长摸索考试套路,所以逢考必过,并且成绩一直都听让人高兴的。
凭着亮眼的考试成绩,上学时暑假办过英语辅导班,年少轻狂地教过高考英语,期间竟然还被一个大款爸爸看上,出高价单独辅导她女儿的英语数学。虽然现在觉得有些误人子弟,但当时师生关系都挺融洽的,我挣钱,学生们走套路考高分,其乐融融。
日常生活中,和英语最亲密的接触就是美剧。Friends是看的第一部美剧,接着Prison Break, Sherlock,The Walking Dead, The Big Bang Theory, The Vampire Diaries,The Good Wife等等,还有各种院线大片,可惜看的都是带中文字幕的,看完只记住了里面谁和谁好了这些小情小爱和一些帅炸天的故事情节。
非要往拿得出手的亮点上蹭的话,读研时发表了几篇英文论文,工作时因缘际会翻译过一本大约500页的行业内部材料,接待过几波儿外宾。
然而,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应试的成绩不等于应用能力,英语成绩好并不是英语好。
真正出了国,才发现学过那么多年英语,一开口就像智力还没发育一样。和外国人聊天的时候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内心倒腾了半天好不容易说了一句英语,对方却一副:what do you mean的神情。内心的哀怨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分分钟想把舌头好好捋一捋。
刚出国时碰到一个特帅的老外跟我打招呼,问how is going?我一脸懵比状态,别人背影都消失了才回过味,明白他的意思就是how are you……,真的是内伤一万点。还有次去麦当劳点餐,说了半天别人都不知道我想吃什么,干脆指着鸡腿堡的图片说:no 4,one。为了避免身陷窘境,出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像星巴克这些点杯咖啡都要唧唧歪歪说半天的地方,宁可不喝我都不会进去。
打得脸太疼,人都自卑了。我能忍的就绝不出门找麻烦,出门时用身体语言比划的就绝不开口,能当面说的绝不在电话里说。好多日常事务,比如付账单,开停手机业务等,都可以直接电话班里。但刚出国的时候最怕的是打电话和接电话,真的听不懂也说不明白,宁可多跑腿到柜台当面办理。
这一个连一个的跟头摔得我深深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了假英语?!
我在国内可是一个反应机敏,能言善辩的少妇啊,怎么刚出国就碰到这么多扎心的事情!
痛定思痛,我决定请教大牛学习英文最好的办法。大牛开除的方子是:在英文国家,找一个英语为母语的男朋友、女朋友。
然而,我已婚已育还有爱,这一招也没有什么卵用。
博士期间如果有一门分数低于78就不给奖学金了,老师给分又一本正经不含水分,每一分都诚惶诚恐。中国学生最害怕的是presentation和课堂发言,但就算害怕谁会跟奖学金过不去呢。现实所迫我硬着头皮被动接受了一系列的魔鬼式生存训练,加上经常参加一些会议和workshop,几年后终于能用这一口中国式英语流利的表达自己,也终于能让本地人和国际友人听明白了。
时间是一剂良药。现在我依旧带着纯正的中国口音,但终于扔掉了犯怵,摆脱了内心有千言万语却依旧开口无言的囧境,在英语环境中自如的表现自己了。不管进耳朵的是印度英语,日本英语,法国英语,拉美英语,英音,美音,通通给折算成中国口音的英语返回去。我们拼的不是字正腔圆,拼的是带有民族风情的个人特色啊!
英语融进了生活,我终于能任性的到麦当劳点餐了,能在电话里和对方讨价还价了,能和女儿的老师和同学家长谈笑风生,偶尔也调戏一下缺心眼的帅哥了。英语文化进入了思维习惯,我也终于能一言不合就群发邮件谈工作了,能在国际会议上摆出一副赖皮脸作报告了,也能主持专业技术讨论大会了。
这些变化,或者说成长,都是一个坑一个坑滚出来的,明天讲这些年进过的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