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老家一带是个实实在在的超级水乡,河网分布之密集,水系之发达,域外未见有及。
“二月半”是水乡人对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的大型传统集市的习惯性简称。以前自家做点小生意不容易,需要靠集市把买卖双方拉到一起。而那样的机会很少,二月半便是一年中最为难得的一次。
二月半究竟有多古,形成于什么年代,没听说过确切的说法,也不清楚是否有人好好考证过。不过在小时候我们就经常听长辈们讲起他们小时候二月半里的趣闻趣事,以及坊间流传甚广的各种传说。
长辈们都说,更早的时候二月半并不是在我们这一辈所熟知的桥头,而是在水乡西片的李家堡,本是个规模相当大的庙会。李家堡与周边的交通以前主要依赖水路,且非常发达。即使到我们小时候,那里对外陆路交通依然很不方便,进进出出都还只靠一条窄步道。
长辈们说,每到二月半,周边十里八乡的百姓天不亮就会从四面八方往李家堡赶,走水路去有划船的,有一个人撑小木船的,更多的是几个人一起撑大船,也有摇橹或者扬帆的,甚至还有靠纤夫肩拉行船,后来也有开机帆船或者挂浆的;走陆路去有肩挑货担的,有推独轮车的,骑自行车的,而更多的则是背个简单袋子结伴徒步的。不少人路途遥远,不管是走路还是乘船都很难在当天赶个来回。
据说以前李家堡的二月半庙会除了有大集市,早上开市的时候还会有传统的祭祀活动和各种娱乐表演,包括烧香拜菩萨,舞龙,踩高跷等等,而到了大白天还会有唱大戏和会船表演。这些很吸引人,让李家堡的二月半不是一般的热闹,那一整天李家堡这一带路上岸边到处都挤满人,河面也停满大大小小的船只。
那些船除了一部分是专门运货来赶集做买卖,相当一部分是提早把船装扮得成五颜六色漂漂亮亮的花船,特地赶来李家堡参加二月半会船的。当彩旗飘飘的各色花船排着长长的队列一边表演一边通过河道的时候,岸边人群里会响起一波又一波的赞叹声和喝彩声。
最近几十年大名声在外的水乡会船节无疑是溱湖会船,那规模那气势都实在宏大,举办时间和以前一样,选在每年清明节期间。而在旧时,李家堡二月半的会船更有名气,早就名扬苏北。老一辈们都很佩服,同样的水乡,同样都玩船,李家堡人玩的会船总是比其它地方的更传统,更专业,更有看头。
李家堡二月半的船来自不同的庄,因为河道上太过拥挤,行船太近难免会出现船与船之间互相有些影响甚至于磕磕碰碰,再加上还可能因为其它一些本不起眼的小事,甚或本来就想显摆挑事,不同船上来自不同庄的人经常会以尖酸刻薄的言语互骂一阵斗斗气,甚至还会动篙子动手,比试一下水上武艺。互相斗需要底气,要底气足就很需要扎实的船上功夫,包括在大幅摇晃的船上如何让双脚站稳,如何沿着很窄的船沿在船头船尾之间来回快速自如地行走,如何撑篙远跳,如何跳帮等等。不过对于水乡人来说,那些都只算是些基本功,大人小孩都能来几下,小时候的我也并不差。
以前这一带水乡基本没什么饭馆旅店,而李家堡地处偏僻,二月半那天一下涌进那么多人,吃饭睡觉都是很大的问题。据老一辈们说,依照李家堡二月半的传统,既然来了都是客人,当地人一般都依托庙宇,发动每家每户把四方来客的吃住都招待好。这一好传统本身也为二月半吸引来更多的远方客人。
人们经常感叹,每年二月半难得碰到大太阳天,常常下雨。变天也快,上午可能还有点早春的暖阳,下午晚上可能就下起春雨然后降温。所以水乡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早上李家堡,晚上躬穰草。”
小时候妈妈也经常跟我们提起她小时候见过的李家堡二月半,印象最深的数好看又好玩的会船。不过小时候我还不能理解会船究竟是什么,因为自己从来没见过。妈妈也还清楚记得,她小时候跟着大人走去二月半,在靠近李家堡的路边总会见到不少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跪成一长排向路人讨要。她看着很怕,所以每次都紧抓住大人的衣角,避得远远的。
为了找寻旧时二月半的痕迹,几年前我曾特地去过一趟李家堡,在那里走街串巷闲逛逛,不时驻足沉思。可惜那是在盛夏,季节完全不对,除了见到一座香烟缭绕的大庙,其它完全不得。好在每次回到庄上,还经常能见到院墙外巷子里,长辈们或站或坐围在一起,手舞足蹈地讲述着他们听来的二月半故事。有些段子越传越神,有的故事细节已经演绎出几个不同版本。而我,只有搬个小板凳在一旁托腮恭听的份儿了。
~~全文阅完~欢迎分享~~
【此文发布账号名如非“小刺猬乖乖”即为抄袭】
【如发现抄袭请私信主流平台原创账户“小刺猬乖乖”】
【无原创“小刺猬乖乖”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