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解: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反思:为政是学问的教化与外用,所以孔子对《诗经》的概括,放到为政这里并不会影响《论语》的整体结构。诗经对于人的教化作用实在不能小觑。就是放到现在,我们看大街上一首极其火爆的流行曲也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和喜好,是一样的道理。像我这样好古之人,流行我是不追了,只听些有共鸣的轻摇滚和民谣。
咱们言归正传,话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的初期,最晚的成于春秋中期,所以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期间500多年的305首诗歌,为啥是305首呢,因为孔子晚年把散落于民间各地和已成的诗歌收集起来,大约三千余篇,里面不适合流传的就给删掉了,而适合流传的,就集在了《诗经》里,所以说孔子是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
孔子为啥要删掉这么多呢,因为有的重复太严重,有的实在是水平不行,有的则是有邪念,传唱起来对民风不好。而无邪的部分孔子将他们全部配乐,进而礼乐制度也从此才得以称述,使得王道完备,六艺齐全。
也有说法是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而删诗书之说只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并无其他证据,诗经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后来演化出来的。所以孔子删诗书的说法站不住脚。
我还是那句话,文化只有认同与不认同,只要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使得我们可以怀揣正念前行,怎样理解问题不大。
我们知道了孔子觉得人的思想是很容易产生问题的,不经过严正的教化,而到处流传着邪念宣传的话,就很容易走偏,所以诗三百的宗旨,就是为了思无邪!
从大了说,其实一切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是想的问题,只要使得思想纯正了,就都能解决了。
从小了说,人生有很多痛苦,我们中国人不去搞宗教,但人人都有诗的修养,遇到烦心的难事,作两句诗,就发泄了,就把感情寄托了。这种诗的修养,诗的情感是很需要我们学习的。平时不要歌声一响起来就是恨啊怨啊,分手永别再也不见之类的,多听听清爽正向的歌曲,读读可以寻得进步的诗书,会对自己很有好处。
这里孔子也教化我们为政的朋友,除了领导思想不走邪路,对于自己的修为的培养应该有诗人的情操,这样可以温和敦厚,才能轻松愉悦的为政。
读得累了,说给你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