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学翻译》读书笔记

作者: 3e8cea09f1f0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8:10 被阅读99次
    李长栓 外研社出版

    刚开始读研时,对于自己要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其实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很感谢老师推荐的这本《非文学翻译》。这本书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不仅仅是李长栓老师讲述的学习翻译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翻译案例,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书中流露出的专业译者的良好的翻译习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本书能让我反复思考和重温的内容还有许多,本文只重点讲述了个人体会尤其深刻的几点。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翻译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有关字,词,句的翻译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培养,课堂上并不能学到多少专业术语或者马上提高语言能力,关键是学习老师怎样处理翻译问题,自己遇到的类似问题该怎么办,我想这也是来学校接受Professional training的意义所在。

    其次,在没有接受专业的翻译教育之前,可能我们对翻译怎么学,翻译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但是阅读完本书之后,我终于体会到自己是在专业系统地学习翻译,并且如果像书中所说的严格要求自己,今后我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可以说,做事的方法和态度远远比事情本身更为重要。

    一、以写作原则指导翻译

    第三章的内容让我受益良多,它颠覆了我对英文写作的看法,也让我对汉译英有了新的认识。一般看过英文原版文章或书籍的人,都会觉得英文写作应该多用名词,用词要抽象,多被动。国内许多英语写作课和英语作文书籍也都是这么提倡的。

    然而,在本章中李长栓教授引用了William Strunk提出的10项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欧洲委员会翻译司的翻译写作手册,提出了几乎相反的观点。他的观点就是要以写作原则指导翻译,类似的观点翻译家思果在《翻译新究》中也有提到:

    我一向以为翻译是翻译,不是写作。这个观念很害事,可能是学翻译的人走不通的胡同,翻译不是翻译,是重写。

    我自己翻译的时候并没有这个概念,不管是英译汉和汉译英都不太从写作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译文,因此翻译出来的东西可能并不太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

    本书中提到的《欧洲委员会翻译写作手册》的第一条内容就是要以读者为本(put the reader first),对于非文学翻译来说尤为如此。译文要求清楚易懂这样读者才能尽快从文件中获得需要的信息。还有完全贴近原文的译文并不一定就是好译文,有时候完全依附于原文的翻译会造成困扰或者显得臃肿累赘,这一点在最近翻译的法律英语的句子中深有体会,法律英语的长句尤其多,有时在不影响原文信息的情况对译文进行简化或者改写,反而更能明确清楚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以前总觉得好的翻译必定是文采斐然的。其实不然,翻译写作跟一般的英文写作最大的区别不是文采要有多好,而是有多大的可读性,实际上就是用 plain English—— “to produce the information that the readers can understand the first time they read.”

    我以前想的只是如何让自己的英文变得更地道,更像Natives写的文章,殊不知这也是一个误区,英文中多用名词、抽象词和被动语态等的习惯反而不容易达到明确清晰表达作者意图的效果。如手册中所说英语是一种“blunt language”,而翻译如果要readable用词就要强调concrete meaning,尤其中文中看似无意义的空话,要抓住具体含义、用简单的英语表达出来。虽然现在有这个理念,但是还是需要多加练习,理解的东西不一定就掌握了,要在实践中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二、一些翻译手段的运用

    第四章《以电子工具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关于Google搜索方法非常实用,举例也很详细,有些方式是以前从没使用过的,在翻译实践中都能用到这些方法。

    第一,把中英文放到一起搜索,可以看到既有中文又有英文的文章,对于了解背景知识和查找关键术语的译法十分有用。

    第二,可以用来回译一些有影响的法律和学术文献,查找原文。

    第三,通配符搜索,这一点在汉译英中效果明显,主要确定英语单词的搭配和用法。此外,虽然翻译可以用的网络资源很多,但还是应该注意获取资源的权威性和正确性。个人不是很喜欢有道词典,尤其英译汉的关键词汇的含义和汉译英一些专业的表达还是要查找权威网站和纸质字典。

    第五章《以平行文本弥补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不足》所讲述的内容对我来说很是迫切,因为之前自己在翻译的时候已经有这个概念,就是要在着手翻译之前去找一些比较权威的同类文章的中英对照,积累一些译法,但也只是限于某些词的翻译。平行文本的作用远不止此,还能通过平行文本跟好的理解原文,借鉴相关表达方法甚至写作风格,也就是说平行文本可以很好的弥补译者“外行人”的不足。

    在本学期的翻译练习中我也经常翻看这两章,采用书中的方法进行翻译,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一个是让翻译过程变得更加轻松了,二是增加了自己翻译的准确性。同时,用这些方法的同时,自己会无意中查找更多的资料,用批判性的眼光看自己的译文,因此,收获颇多。

    三、以批判性思维贯穿翻译活动始终

    “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p113)

    “译者是最细心的读者。”(p151)

    做翻译不能够不求甚解,尤其需要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要有宏观视角和批判性思维。

    以前想笔译要做得好中英文功底好就OK了,翻译也是一种比较机械的工作,没有多少自己的想法等等;还以为,好的翻译就是没有语法错误,信息完整,甚至文笔好的翻译。这种想法完全是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专业译者的位置,没有想过自己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而是把自己放在比较被动附属的位置。“Critical thinking” 不仅仅是让自己的翻译准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篇翻译改了两遍没问题了就开始沾沾自喜自我满足,殊不知老师能把一篇译文改到八次,这种敢于怀疑的精神,严谨细致的态度和专业译者的责任感确实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这几章中有些翻译理念很值得借鉴。

    一个是讲单词和概念的翻译可以运用定向定量分析的方法(p115),即是确定某一概念在英语中可能有哪些表达方法,然后确定这些不同的表达方法在英语中使用的频率,从而选择最准确、最常用、最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法。

    二是“词语并不是翻译的单位。(P133)” 翻译时之所以会用到原文的词,是因为如果不用,可能无法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换句话说,如果不用原文的词,可以更好的传递原文的意思,就放弃原文的用词,而采用更地道的表达方法。

    三是"Act local, think global.小处着手,大处着眼"(p137) 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时不能仅仅盯住一个个单词,而是要扩大视野,把每个词放在篇章和篇章之外的背景去理解。这一点在进行大型翻译项目时尤其重要。

    四、职业发展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从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可以了解到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非文学翻译,有什么样的标准,老师是怎么教学的,甚至这个行业领域是怎么样的。不得不说这两章的内容对于没有真正接触到翻译行业的学生来说尤为宝贵,以前我并不了解作为职业翻译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翻译学习跟翻译工作的差距在哪里?职业翻译的素养是什么?读完这些,我由衷的对于翻译这个职业有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有明确的目标。

    书中摘录的《翻译工作者宪章》也让我更深一步了解到职业译员的权利和义务。本书的最后部分具体讲述了译员要以译者注的方式培养专业翻译精神,关注翻译实践中的细节问题,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指导译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另一本教材《笔译训练指南》对于职业翻译的方法和原则也有涉及,并从翻译实践和经济效益出发来阐述了翻译教学。本人在翻译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有个困惑,那就是翻译学是否能够对翻译实践产生多大的作用。很多人有个观点认为去学校学翻译还不如考个二级笔译来的实在,事实上,许多没有到学校系统学过翻译或者没有从事翻译研究的人也可以成为职业译者。这种观点固然有些急功近利,但读完《非文学翻译》这本书我确实觉得学校的翻译教育应该以学生练习为主,多些实践内容,着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文学翻译》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kw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