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can be an advantage to have your cleverness highly rated, and this is the luck of verbally fluen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e Economist
■ 译本一:口语流利的人,他们的聪明被高度肯定,而就是他们幸运之处。
■ 译本二:被认为聪慧过人的确有优势,这也是世界上许多讲话流利人士的幸运之处。
译的层面
● Clever : (especially in British English)quick at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ings
cleverness是clever的名词。而在译本一里,用了「聪明」这个词。聪明虽然也有名词的词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来做形容词的。比如,我们用聪明造句,想到的一般都是,「他太聪明了」,「他是个聪明人」;很少会讲,「他的聪明太让我吃惊了」,这个句子特别译制腔,都可以脑补配音的腔调。如果我们要表达这个意思,会说「他的智商太感人了」,这才是地道的中文。所以「他们的聪明被高度肯定」这句话乍一读,会让人觉得很别扭,就是强行词类活用了。
● Verbally : in spoken words and not in writingor actions
「口语」并不是一个传统汉语词汇,而是一个外来词汇。听说读写是外语学习的四个基本能力,口语对应的是听力、阅读和写作。「口语流利」指的是一个人在口语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在原文的语境里,说口语流利就能代表一个人聪明(clever),这本身是不符合逻辑的。从clever的解释看,它的意思是一个人能够很快地理解事物。很强的外语能力和对事物的快速理解反应能力,是两种完全不相关的能力。而「讲话流利」的意思是,他在回复对方的话时,能快速地做出反应。这和clever的解释契合了。所以说,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要想当然。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进行翻译,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意的层面
其实平时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很少会在意词性的问题。
一来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说着母语,在口语中就算有时候乱用词性,对方也能听得懂。
二来是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非常常见。随手拿一篇文言文,如果这篇文章中没有词类活用,我们反而会觉得不正常。比如说赤壁赋中有一句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下半句的「侣」和「友」就是典型的名词活用动词,意思是以……为侣,以……为友。
但笔译不是口译,用的是正式的书面语言,所以要尽量避免口语化。同时就像昨天的推送讲的那样,过分的书面化,甚至使用文言文来表达,阅读起来是很费劲的,所以也并不适用于大部分的笔译。
所以有人说笔译有什么难的呢?不就是知道单词的意思,然后把它们连成句子吗?CATTI的笔译考试是可以带字典的,平时还有谷歌翻译来帮忙。我想,笔译的难度和魅力,恰恰在于这里。知道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是容易的,但是能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就不好说了。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我们小时候背那么多的古诗词有什么意义呢」?其中有一个回答就说,背这些经典的意义就是,当你看到一个你自己无法描述的美景的时候,至少不会词穷到除了说太美了以外什么都说不出来。
我想笔译是一样的。笔译的训练过程,并不是扩充词汇量的过程,而是学会如何认识和表达的过程。而这件事情可能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完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