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第十五」9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求生而损害仁道,但会以舍生来成就仁道”。
【注释】
“志士仁人”,即有节操者和有仁德者。成语,可不译。“志”,指志气、节操;“仁”,指仁德。
【评析】
子曰:“好仁者,无以尚之”(参见《善读「论语」4.6》)。就是说,对于崇尚仁道者,“仁”是至高无上的。“生”固然宝贵,但在“志士仁人”的心中,“仁”的宝贵更甚于“生”。
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轻”生。恰恰相反,孔子其实很“重”生。比如,孔子曾说:“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参见《善读「论语」8.13》),以及“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参见《善读「论语」14.3》),等等。儒家“重生”,是因为将生命当作了行道之器,是故曾子曰:“仁以为己任”。无“生”,则无以行道,因此要“重生”,而不能“轻生”。故“重生”其实是因“重道”。正因为“志士仁人”之“生”是为了行道,因此才会“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生命当然珍贵。正因如此,“无求生以害仁”才愈显贵重,“有杀身以成仁”才愈要慎重。这就必须要有“智”。有智,才能辨仁明义,才能知道“求生”是否“害仁”,“杀身”能否“成仁”。故生命之“轻”,只有面对仁义之“重”时才能成立。若无智而轻生,则如“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就连孔子也说“吾不与也”(参见《善读「论语」7.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