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国刚:不识鸿鹄不要紧,不让质疑才要命
最近某校过生日,结果校长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首先引起大家关注的是校长念错了字。校长在后来的道歉信中,解释说自己是被w-g给耽误了。估计那一代人中许多人都是如此。
其实,也不仅仅是那一代人,“鸿鹄”一开始我也不会念。我是改革开放的一代,照理应该比他们要好一些,但我是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许多字不认识,经常会读错。
记得我读小学那会,在农村,教育还是蛮落后的。我在前两三年,是在自己村里的学堂上的学,三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个大教室里,老师先给三年级学生上课,接着二年级,最后是一年级,由于同时要照顾三个年级的学生,老师有些顾不过来。加上由于我没有像其他同龄人那样提前一年去跟读,没有经历所谓的幼儿园阶段,因此起步比别人晚了。由于其他人在幼儿园阶段就学了拼音,到了一年级老师就没有花时间重复教,记得我的拼音基本上是那时候在读二年级的堂哥教我的,结果可想而知,一开始的拼音我就没学好。
后来认字就有些困难,老师在课堂上会教生字,领着学生念几遍就差不多算完事了。我们放学后除了抄写,还得背,第二天老师要考的。由于基础差,很多时候回到了家,字就不认识了。问父母,他们文化水平很低,并且不会普通话,念得不准确。我光着急,没什么办法,那时候连本字典也没有。因此,语文其实一直学得磕磕绊绊的,如果让我朗读,那是很糟糕的。
记得到了高中,有一次外校老师来听课,语文老师很想好好表现一番,于是抽了几个同学读课文,由于我考试成绩不错,不幸被抽中了,但语文老师哪里知道,其实我的普通话,以及识字水平是很差的,结果一段课文我读得结结巴巴的,出现了很多错误,课堂效果很不理想,老师非常恼火,第二天上课时足足批评了十分钟。
后来读了大学,自己做了老师,依然不时出现念错字,不识字的情况,拿到学生名单,我事先不看一遍,不查查字典,是不敢点名的。想起这些,颇为汗颜。
多年前,有一次和老乡、同学聚会,他们见我评上了副教授,纷纷表示祝贺,我却对他们说,虽然读了大学,拥有了高学历,其实我们仍然是没有文化的人。文化这个东西离不开良好的基础教育,如果一开始就被耽搁了,这个底蕴就不够厚实了。
(摄影:厉国刚)
因此,作为大学老师,不见得就都是很有文化的人,并且我们不是神,而是凡人。人总是难免会犯错的,念错字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为什么这次反响特别大,大家对校长的错会揪着不放?我想首先与以下两个因素是有关系的。
一是名校。如果不是某高校,而是一所普通的学校,估计大家不会那么关注。最多本校的学生和校友,笑一笑而已。这种错是可以一笑而过的。但是某校就不同了,它作为名校,受人瞩目,寄予厚望,它也是中国高校的代表和象征,大家显得格外挑剔,在所难免。
二是校长。校长位高权重,大家要求就会更多一些。并且,校长是上头任命的,不是像国外高校那样是由遴选小组挑选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是校长,不如说是G-Y,于是大家的意见就会更大一些。
不过,以上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件事被大家那么关注,反映的是一种社会情绪。这种情绪是复杂的,也是不断累积的结果,难以一言两语说清楚。这种情绪的出现显然与不久前发生的Y同学事件中校方处置不当是有关系的。“人日”为此曾经发过社论,但似乎没有出现很大的改进。由于头几天大家还在关注那件事,某校还处于风口当中。校长这么一出错,大家正好借题发挥了。除此之外,这种情绪与对待“焦虑和质疑”的态度同样有很大关系。
(摄影:厉国刚)
不管是由于什么样的社会情绪,这个事件都值得我们反思。
反思教育。如何提升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例如,少些空洞的、没有意义的说教,多些实实在在的内容。
反思十年w-g。如何防止以后再出现这种极端的局面,以免再耽误一代人的教育?
反思如何更好地遴选校长?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校长?
反思如何构建一种良性的社会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既能够允许大家说真话,也能够容忍大家说错话,彼此能够本着一颗宽容、理解之心,进行理性对话。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当肯定质疑、鼓励质疑。一个社会,如果否定质疑,不让质疑,那是非常可怕的。没有质疑精神,何来科技创新?没有质疑精神,社会如何进步?
不认识鸿鹄,最多做一只燕雀,如果不让质疑,则会鸦雀无声。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道歉信中的那句“焦虑和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是校长写的,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是这不是校长一个人的错,而是这个社会的病。不过,如果真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这病其实不难治!
(厉国刚 博士、副教授,“微观大道”公众号原创出品138号)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微观大道。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