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女孩就像六月的天,阴晴不定、喜怒无常,刚才还阳光明媚、巧笑倩兮,一会儿就可能阴转多云,梨花带雨。
很多看过红楼的人都说黛玉很“作”,如果联系人物身份想想:书中黛玉正是十四五岁的年龄,她的所作所为,不正是恋爱中的女孩该有的正常反应吗?
其实黛玉也不是从头“作”到尾,她最“作”的时候恰恰是和宝玉感情不稳定的时候。
自从和宝玉共读西厢后,黛玉已经把芳心暗许给了宝玉,而宝玉,虽然心里有黛玉,却还没悟到“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对感情一片懵懂,感情的不同频导致了两人之间的一次次争吵。
红楼三十回以前,是宝黛吵架最凶的时候。吵架一个接着一个,小吵连着大吵,表面看来每一次争吵都是黛玉无事生非,其实每一次争吵都促进了两人感情的升温。
黛玉葬花就是一次争吵的前奏,黛玉深夜拜访被宝玉的丫头拒之门外,一夜无眠,第二天花朝节自己一个人躲到小山坡下又是葬花又是哭,被前来葬花的宝玉发现。
两人之间因此展开了一场争吵。宝玉用一句“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开始了自己的倾诉,先是追忆两人青梅竹马的时光,然后对比现在的疏远生分,为了表明自己和黛玉一样,硬把自己说成独出,最后以“有冤无处诉”的落泪打动了黛玉。
理不辩不明,争吵让彼此有了吐露真心的机会,情侣间的争吵不全是坏事,如果不是争吵,也许很多小矛盾就酿成了大矛盾,吵架本质上就是一种沟通方式。
原本两人争吵就因为一场误会,误会澄清后又恢复了亲密,消了气的黛玉最后还不忘揶揄宝玉一句:
“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嘴上不饶人的黛玉让宝玉“又是咬牙,又是笑”。“又是咬牙,又是笑”这一句最是传神,把宝玉对黛玉又爱又恨又没办法的神态活画出来了。
相爱的人都是如此吧?所有的争吵都是缘于爱,为了爱而争吵,也因为爱冰释前嫌。
对宝黛来说,这次争吵只算小吵,口角之争都不算什么,就像宝玉说的——“过一会子就好了”,真正威胁宝黛感情的是金玉良缘之说。
自从宝钗来到贾府后,金玉良缘之说就一直困扰着黛玉,她隐隐感到威胁的存在。
黛玉的危机感不是空穴来风,生性敏感的她已经觉察到那股拆散她和宝玉的力量。
这股力量起初是无形的,若有若无,像风一样散布在某个角落,随着事态发展,尤其是元妃省亲后,金玉良缘之说越来越甚嚣尘上。
元春省亲,一石三鸟。
第一,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这是最主要目的;
第二,测试宝玉,看看他学识长进如何,这是一个姐姐的良苦用心;
第三,顺便考察一下宝玉身边的女孩子,看看谁更适合做宝二奶奶,成为贾府未来的女主人,这一点意义尤为深远。
考察的结果在端午赐礼的时候揭晓了。端午儿节礼赏下来,众姐妹中只有宝钗和宝玉是一样的赐礼,连林黛玉都不一样。
这一点足以说明,作为贾府富贵的保障者,元春的感情天平明显倾向于金玉良缘,这样给原本就处在感情敏感期的宝黛之恋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单是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的黛玉倒也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宝玉的态度。只有你最爱的人才会真正伤你的心,黛玉的一切烦恼都因宝玉而来。
此时的宝玉还处在感情的懵懂期,就像黛玉所说:“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
黛玉还真不是冤枉宝玉,前头刚刚对黛玉赌咒发誓心里只有黛玉一个,扭头就要看宝钗的红麝串子。
因为宝钗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看着宝钗的雪白酥臂,宝玉出了神,心里还想着“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
心里想着金玉之说,又看到宝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又别具妩媚风流,宝玉竟然看呆了。
也难怪黛玉总是放不下心来,这样的宝玉怎么让黛玉放心?于是就出现黛玉吃醋的经典场面。
宝钗被看得不好意思正要离开时,看到黛玉蹬着门槛子咬着手帕子笑,宝钗关心问黛玉为何站在风口里,黛玉借故说在屋里听到天上一声叫,出来一瞧原来是个呆雁。
宝钗那么聪明这时也没分辨出话里有话,还以为真有呆雁:“呆雁在哪里呢?我也瞧瞧。”黛玉说着“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同时将帕子一甩甩到宝玉脸上,正打在眼上,宝玉“哎呦”一声才从刚才的发呆中醒来。
黛玉说的“呆雁”就是指宝玉,整个故事纯属无中生有,是黛玉临时编出来讽刺宝玉的,(黛玉随机应变的本领一流),却把宝钗都唬住了,末了,黛玉还假意向宝玉赔不是:“不敢!是我失了手。”对此宝玉也无话可说。
黛玉的机敏伶俐让这场吃醋含而不露,没有成为闹剧反而变成一出喜剧,每次看到这里都忍不住会心一笑,为宝玉的呆萌,宝钗的羞涩,黛玉的俏皮。
其实宝玉也并非见异思迁,即便眼里看着宝钗心还是离黛玉更近,不然不会遗憾那样的酥臂没有生在黛玉身上了。
对黛玉,宝玉有着天然的亲近,开得起玩笑吵得起架;对宝钗,宝玉更多是一种有距离的欣赏,像弟弟对姐姐的敬而远之。
对美好的人和事物宝玉有一种天然的怜香惜玉,不仅对宝钗,对其他女子也是如此,平儿被屈打那一回,也是宝玉亲自为平儿理红妆。这就是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乃天分中生成的一段痴情。
遇到宝玉这样的男子,是黛玉的幸,他像呵护花朵一样呵护孤苦的黛玉;同时也是黛玉无穷烦恼的来源,他不仅暖黛玉一人,也暖周遭所有美好的女子。
周围人的不看好和宝玉的懵懂造成了黛玉的不安全感,黛玉的威胁不仅来自身边的金玉良缘,还有随时出现的媒妁之言。
这不,端午节打醮,就有一个张道士借着看玉的由头向贾母说一门亲事,幸好被贾母及时推掉了。
像这样的说亲应该不止一桩,书中只是展示了冰山一角。贵为贾府最受宠的嫡孙,不知多少人盯着宝二奶奶的位置,期待有朝一日嫁入贾府,成为这个大家族未来的女主人。
所以黛玉面临的威胁不止金玉良缘,也许一次偶然的父母之命就能拆散他们,毕竟在当时社会,自由恋爱是大逆不道,父母之命才是正道。
后面写到薛宝琴刚到贾府时,贾母曾有意撮合宝玉和宝琴,如果不是宝琴已经订婚也许可以促成此事,黛玉的担心并非无中生有。
因为没有安全感,黛玉才会一次次求证,她求证的人唯有宝玉,才会有宝黛之间一次次争吵。
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仅仅是黛玉敏感这架也吵不起来,不仅黛玉,宝玉也在试探和求证黛玉对自己的感情。
宝玉看似处处留情,其实对黛玉与别人不同。宝玉从小和黛玉耳鬓厮磨,两情相悦,渐渐长大后,身边见过的女孩子中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黛玉的,又受到所看《西厢记》之类书的影响,心里也暗暗对黛玉有了一段说不出的情愫。
两人都对彼此有情,但是碍于当时“男女大妨”的环境,加上少男少女的敏感性情,两人都有情却故意用假情试探,“两假相逢,必有一真”,一次次争吵就是试探的过程。
端午打醮后两人之间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一次争吵,这次争吵导火索是张道士的介绍的“好姻缘”,其实是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集中爆发。
以往都是黛玉发脾气宝玉哄,这次争吵是宝玉史无前例地发火,宝玉气恼自己被黛玉误解:
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
黛玉气恼宝玉:
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只是因为过分在乎,才会产生种种误解,误解加深自然会产生争吵,争吵让彼此敞开心扉,尽管方式激烈,也好过把误会存在心里。
这次争吵导致了黛玉吐药、宝玉摔玉砸玉,惊动了贾府上下的人,是历次争吵中最剧烈的一次。
尽管争吵,爱还是一样存在。所以一吵完双方都开始心疼对方,懊悔自己。
宝玉心疼黛玉不胜怯弱的样子,后悔自己和她较真;黛玉后悔自己剪了他玉上的穗子,还没和好就想着为他重新打穗子了。
这样的两个人怎能因为吵架而疏远呢?所以不消别人来劝就和好了,就像宝玉所说的——“若等他们来劝咱们,那时节岂不咱们到觉生分了?”
无意中听到贾母那句“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人竟然有幡然醒悟的感觉,他们两人,不正是爱恨纠缠、相爱相杀两个冤家吗?不是冤家不聚首,不相爱就不会争吵。
于是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正所谓“身居两地情发一处”,两颗心又一次交融在一起。
所以没等王熙凤来劝解他们,两人早已“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最终在大家的一片笑声里冰释前嫌。
爱情与争吵,也像一对冤家。因为爱,才有争吵;因为爱,所有争吵都化为一泓春水。所有的争吵,都是为了爱。
2022-11-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