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智慧的心灯---《儒家大智慧》自序
很多人知道儒家是道德之学,但不知道它也是智慧之学。儒家以仁智勇为“三达德”,以仁义礼智信为“五常道”,智是“达德”和“常道”的要目。儒家的义德和时中原则也与智德密切相关。在儒家,智慧是道德的智慧,道德是智慧的道德。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道德问题即智慧问题。阳明学以“致良知”为宗旨,良知是德与智在最高境界上的合一。良为至善,知为大智---古代知与智通用,良知的知可解为智慧的智。
智慧,是利己利他的圆满统一和成德成功的内在保障。在道德的基础上智慧地面对和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是儒智题中应有之义。有人说:“问题就是机会:公司的问题就是晋升的机会,自己的问题就是你成长的机会,竞争对手的问题,就是你变强的机会。”云。
不错,怎样把问题转化成机会就属于智的范畴。对于儒家来说,苦难和不幸也可以是机会。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化逆缘为顺缘,变不幸为大幸,在艰难困苦中自立自强成德成功。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不说谋道不谋身,因为修身离不开谋身。谋道与谋身、卫道与保身有区别,但不矛盾。谋道与谋身都需要智慧,卫道与保身都需要明哲,故儒家强调智勇双全。有智无勇,其智难正,有勇无智,其勇难大。极而言之,有智无勇是懦夫,有勇无智是莽夫。
对于儒者来说,政治和教育是老本行,当然得心应手,如果干上别的行当,商则儒商,将则儒将,这是由儒家智慧的特殊性决定的。道家绝圣弃智,佛教绝欲弃世,都属于出世法,它们的智慧只表现在对“道体”空寂虚静的觉悟上。儒家所认证的“道”有所不同,故智慧也有所不同。儒家智慧即是道智慧又是器智慧,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哪一个条目都离不开智慧的配合。
吉人自有天相,吉人就是道德的人,圣贤是最大的吉人。自助者天助,天助有赖于自助,自助有赖于智慧。自古圣贤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也离不开人事和智慧。
儒智广大高明,奥妙精微,自成体系,包括知时、知人、知言、知礼、知本、知权、知中、知因、知几、知常、知易、知命等各个方面,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通相融。
这里的“知”,不仅仅是一般晓得、知道的意思,还包括把握、掌控、主宰之义。如古代官职,知县、知府、知州等,分别指主管、掌握一县、一府、一州的官员,知客或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我们说知时,指既了解又能把握时机,知本,指既理解又能抓住根本,以此类推。
十二智中又以知命最关键,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知命即知天,必然相当知时、知人、知言、知礼、知权、知中、知因、知几、知常。知命的极致是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圣境,相当于佛教的大圆镜智,其它成所做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自然不在话下了。反过来说,各种智都是通往圣境的途径,共同成就智慧的圆满。
或说,大道易简,哪有那么复杂?如果是老子,只讲两点:无和有,一分钟就讲完了。东海说,大道是大德也是大智,大道永恒不易,大智对应变易。从易简的角度,讲儒家不易的原则,我不用一分钟,一个字:仁;两个字:仁义,中庸,诚信,天理,良知;三个字:仁智勇;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八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中庸》开头,子程子说:
“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子程子是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他说:中庸这本书,开始只说一个道理,中间分散为万般事体,最后又汇汇总归结到一个道理上。这个道理放开来可以遍满天地四方,归拢来则可以深藏于内在隐秘。它意味无穷,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善于读书的人仔细思量,反复领会,自有心得,一辈子都受用不完了。
“退藏于密”的“密”字值得深长思。大都将它翻译为“隐秘的内心”。没有错,但肤浅,因为这个“密”比一般“隐秘的内心”还要隐秘。程明道先生说:“密是用之源,圣人之妙处。”(《二程集》)用之源,即是体,即“道心惟微”的道心,“允执厥中”的中。
兹将儒家十二智慧分别介绍如下。十二智慧都有经典依据,而将儒智做出全面理论总结和阐发的,东海应是古来第一人。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受众可以是普通大众及一般国学爱好者,也可以是文化政治商企精英。同时介绍一些取自经典和比较可靠的史书的历史故事,从正面反面或侧面阐发相关智慧问题,给读者以启发。
佛智可以成个体之佛,救众生之世,儒家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成德成圣,还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智慧。为儒学开新,为华夏招魂,为自己建仁宅,为社会筑公平,都离不开儒家高智慧。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经•系辞下》)谋大事成大业,必须拥有大智慧。
孔子说:勇者不惧,仁者不忧;孟子说:仁者无敌;冯梦龙说:圣无死地,贤无败局。他们之所以不忧不惧无敌无死地无败局,是因为一切不惑能力超强的大智者。至于深层原因如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易经》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姑不论之。2013-10-16余东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