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方言正在有着不断消失的趋势。
每个地方的方言总是有它奇特的命运,有的被大家所捧着,有的被大家所嫌弃。
普遍被大家接受的,有北京话,上海话,和粤语。
粤语,很多人都认为好听,想起粤语,就能想起TVB,想起粤语歌,那是无数经典的集合,没办法不链接感情。
吴侬软语的上海话,也有着独特的魅力,《爱情神话》用上海话来拍摄,让影片的魅力更甚。金宇澄的《繁花》,也因为全文用上海话来写作,成为众多小说的一股奇特的清流,深受着大家的爱戴。
北京话和普通话很像,北京人自己说起来牛轰轰的。大家总是能从北京话里听出北京人爽朗的性格。
闽南语也因为一些歌曲被大众传唱,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身骑白马》,《爱拼才会赢》,都是脍炙人口的能够打动人的歌曲。
除了这些特殊原因而被人喜爱的方言,大部分方言的命运比较悲惨,方言有着奇怪的鄙视链,城里人总是因为所谓的口音而歧视乡里人。
一些家长为了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会摈弃方言,从小与孩子用普通话对话。我认为这真的是大大的遗憾,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很多方言表达出来的意境是普通话难以企及的,普通话也不过是河北承德的方言而已。
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刻意教过她们普通话,她们从小就说着地地道道的偏关话,很多人听到这么小的孩子说方言,有的会笑她们太可爱了,有的会苦口婆心的告诉我,快教孩子普通话呀,不然上学了怎么能行。
周围有一些大孩子,上学多年练就了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他们会认为说土话的爷爷奶奶比较土,也不愿意去听。
一些方言正在逐渐失去它的传播范围,逐渐退出这个世界。
我感到非常的可惜!
妗妗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她的课我虽然没有听过,但我经常听到其他人对她的赞美,她是我们县里非常好的语文老师,在我上小学的年纪她去太原五中试讲了一节语文课,就收到了好评,这节课让她从小小的县城一下子跨到了省城极好的学府当老师,她是我们县城里教师的佼佼者。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她已经开始致力于搜集和研究偏关方言,去年,她即将进入退休的年纪,她倾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走访各个地方,采访了无数偏关县的老人们,写下了83万字的《偏关方言》终于出版了,这是她的心血,像一本厚厚的字典,将偏关方言一子一句的记录下来,并配上音标。
偏关方言在二十多年前,人们都还不熟悉电脑,妗妗的就将自己的研究写在纸上,整理成册,我记得她告诉我,我们偏关话,有一些沿用着古文,有一些是从另外的地方流传过来,每一句人们不经意说出的偏关话,在她那里都是研究的对象,她要将这些词语,谚语找到正确的汉字并将其意思追本溯源,研究的明明白白。
她的精神感染到了我,我想,即使以后的以后,大家都将偏关话忘却,如果有人还愿意倾听古老,那么偏关话会因为妗妗的这本书而流传下来,作为倾听者的参考,这本书的存在有着它非凡的意义。
我知道很多人喜爱着自己的方言,在老乡群里的聊天,方言是非常常见的,一些微信表情也制作成方言版,用的人非常多。自己曾经还制作了以偏关方言为基础的小丁头表情,很多人都对我表达了他们的喜爱之情,一些人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非常感激他们。
小丁头表情包可能因为这个表情包在小范围内表现不错,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位研究语言的大三女孩的采访,原来她们正在研究方言会不会消失,我回答了很多的问题,也不知道她们有没有用的上。
我才知道,原来保护方言的行动一直存在,和我一样害怕方言流失的人也是很多的。
我们的祖国大地如此广阔,方言多种多样,它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各地有那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地方的美味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遍大江南北,每个地方独特的习俗被艺术家们用文字或艺术作品不断的宣传和留存,各地都守护着自己的文化,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文创产品,唯独在我们最最常用的语言方面,我们却选择去抛弃它,这是不应该的。
方言就像我们的血肉,在人群中,如果能听到耳熟的家乡话,我们总能迅速的与老乡用方言相认,莫名的亲切感就会随之而来,比滴血认亲还传奇。
方言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印证,与我们血肉之躯一起生长,我们不能离开它,我们不应该让普通话成为这片美丽富饶的大地上唯一生长的语言。
请大家不要害羞,不要害怕被歧视,方言是我们身上非常宝贵的财富,请大家尽情地说出自己方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