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帝揭帝 波罗揭帝 波罗僧揭帝 菩提萨婆诃
空色非彼岸之空色,彼岸亦非彼岸,乃是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即是自性。即是当下。色空不二乃修行辩证之法也,可渐修之所靠也。
人为物所执即是色,汝知因缘成所见,缘实无自性,造业以合之即是因缘成。无自因则无此缘。一切所做,果还自受。一切唯心造。即是空。空色非空之色,亦非色之空。非空中空空,此是邪见,不成正果。非色中色色。实不空中空,空中不空。
为今娑婆世界,汝心觉起之两边即是色,空。汝心为一。色空亦为一。
通达色空之智慧,见缘了缘,身虽一处,尘埃染着,亦仗汝智,修心去执,脱离轮回,复归虚空法界即是观自在也。
谁者观自在?汝也。观汝在何处?汝是谁?自我安在?即是观之义也。此三字乃三义也。观者,安内也。自者,缘也。在者,心与虚空相应也。
若色空不二者,于现世即可自在无碍,所观事物,除了缘,并无实义,便是观自在。无实义故,无所虑,无所牵挂,无所执着,即是无贪念,无痴迷,无嗔恨,心意处虚空。如此观自在,返闻闻自性。
深般若波罗密即是甚深禅定。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色蕴者,物质现象也,色之聚集成物也。受想行识,精神现象也,人的造业皆从五蕴来。是前世造业,有业因既有,业缘则成。今世有缘依照五蕴之体在世。夫现今造业烦恼,颠倒想,从万物万人之色蕴出,皆从自我眼耳鼻舌身意入而生情执分别。故而有所眼看见色,之谓受也。情之所赖色之谓想。有所业行之谓行,分别事物之谓识。然所识非见缘,体空,故而颠倒,此业乃成,随识转生。此三世因果。故而五蕴皆空。一者,现在肉身毕竟空。二者,轮回尽后,本我亦归虚空涅槃也。
度一切苦厄者,唯涅槃也。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是诸法空相之印,修行之纲也,修行之门,修行之法。也
此上论尽,菩萨说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切唯心造后。
便是归虚空之时了。此虚空法界,本来自性,涅槃妙心。即是诸法空相。业力不生,心念不生,形象不生,凡所生生亦不生。法性不灭,自性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亦复如是。
论毕觉悟后涅槃境地,返观一切轮回所在生生世世所想所见,涅槃本性所现诸法,若眼耳鼻舌身,五蕴,所修证,今已解脱,今此涅槃实无诸等法相之实。是故此涅槃空相中,一无,二无,还是无。
无所得者,涅槃观诸法无实义也。菩提萨陀,菩萨也。依涅槃地诸法无实义,即依般若波罗密,即此彼岸智慧。一个人可以依照此彼岸智慧,心无有挂碍。心无挂碍,便是见到缘起性空,色空不二地修证,心于涅槃相印。故无恐怖,直心成佛,故无有颠倒梦想。究竟还是涅槃。
菩萨亦明了,三世诸佛亦是依此无所得之彼岸智慧,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此咒是,揭开真谛。揭开真谛。揭开彼岸的真谛。世上一切僧宝揭开的彼岸真谛亦是如此,无上的内在光明和无上的虚空是一体两面,无量劫数回向虚空,无无亦无即是菩提萨婆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