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晴
(个人日记——吾日三省吾身。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想法,记录成长。文责自负,原创首发。)
根据接受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将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
谁都不会否认的是教育的第一主战场是家庭,第二主战场是学校,最后才是社会。事实上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认知背景,不同的人生层次,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上面这个答案是中产阶级,或者说是对教育有追求,有要求,有清楚任职的群体才会这样认为。
而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大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则完全相反,学校第一,社会第二,家庭不承担任何教育责任,因为劳动大众育养子女已经精疲力竭,更何况自己的认知压根就教育不了子女,所以他们很自觉的退出教育领域,只提供抚养责任。在他们眼里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学坏则是社会的原因,无论如何责任都不在自己身上,他们的理由是“我辛辛苦苦供你,供你穿,我自己都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我还有错了?”
当然,跟他们讲孟母三迁,就有一点何不食肉糜了?无产阶级劳动者的确委屈,原本制度的设计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问题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巨大的智商差异与追求差异,即便是同一起跑线,经过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确就会形成天差地别的鸿沟,难以逾越。我火热种地,你大炼钢铁,他精耕教育,他救死扶伤,慢慢的发展成为你种地你就后果自负,你炼钢铁你就下岗,我做教育就开课外培训班,我当医生就走穴坐诊,总之一句话一切向市场看,向市场要价格,向市场要利润,但是粮食不能管市场要价格要利润,为何因为是基础,所以四五十年来,什么都涨价唯独粮食不能涨。什么都能获利,唯独劳动不能获利和形成资本积累。于是无产阶级劳动者继续一穷二白的劳动。
作为教育的主战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有天然的代际滞后性。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当我们从孩子成为成人,在成为父母,但我们却没有为人父母的经验,多数人都是随大流,凭借本能为人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教育怎么能不落后呢?给孩子传递的都是自己童年时代的观念和理论,都落后了一个时代,在家庭教育这个主战场。而学校教育可谓是五十步笑百步,最新的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实践到大面积推广往往都需要很长时间,在变化多端的今天,社会早已变了,教育才展开。最紧跟时代的教育是社会教育,而这全凭个人运气,撞到了你好运,碰不到了,也就碰不到了。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最新的学校教育理念都在社会教育的实践中,第一时间检验,实践。如今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而是为什么学的问题。为谁学?这在以前还有的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这是为国学;为摆脱家乡和家庭贫困生活而学,这是为家学;如今让他们为自己学,反而不知道为何而学了?
在上一代,或者说在我等贫困人家长大的孩子而言,读书是出人头地,顶天立地的第一步,是唯一一条能看得见希望的道路,所以我们很早就知道要学习,且要好好学习,走上这条道路后,走一步再走一步,回头看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了。但如今的孩子再让他们为这个目标学习已经不可能了。社会早已经变化了,以前吃不饱,穿不暖,大家可以以此为动力来学习,但是如今都吃得饱,穿得暖了,有游戏玩,有手机玩,他当然不愿意再学习,用以前的苦日子恐吓他,让他学习效果很难维持。为当下孩子找寻学习的动力,刻不容缓。我即将为人父,我要用什么理由教育孩子用心读书,用以前的苦日子恐吓,或者用读书已经不能实现的阶级跃迁或者拥有权力和财富的未来生活来诱惑,这都不是正道,正道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真理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好人生自我实现的不懈努力,这才应该是他学习的动力,理应如此,也应当如此。
为人父母,为人师表,作为文化传播者,教育动力学的创新和传播,我义不容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