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些人之十 跳大神儿

作者: YuanshanTan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15:41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小时候,两趟街儿村里缺医少药,有谁得了个头疼脑热,伤风感冒啥的,顶多吃两片镇痛片,拔拔火罐儿;或是烧热了土炕,盖上两床棉被,捂出一身透汗,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要是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病人还不见好的话,家里人才会颠颠地去请黄大夫来看病。

黄大夫一走进了门儿,病人一家儿就会恭恭敬敬地伺候着:陪着笑脸儿递上香烟,端上一碗新冲的白糖水,再东拉西扯地说些客套话;

黄大夫抽过烟,喝了水,慢声拉语地问一问发病情况,再眯着眼睛给病人搭一搭脉,像跟家属商量似的,说一说治疗方案;不论他说什么,病人一家儿都“嗯啊”地答应着,还不断地说着:“信着你了,你就放心地给我们治病吧!”

听了这话,黄大夫这才打开医药箱,在带有红十字的医药箱里,不紧不慢地拿出安痛定啊,青霉素之类的小药瓶儿,兑药、打肌肉针......

要是哪个人病得重了,在村儿里没治好,被送到公社卫生院去看病,或是拖家带口地去县里住院了,那简直就成了村儿里的头号新闻——

“唉,听说了么?***,昨晚上被送到大医院去了,估计病得不轻啊,恐怕是够呛了......”

图片来自网络

黄大夫给村儿里人把脉治病,很受人敬重;村儿的三奶奶也很受人待见,她不单会接生,还会扎针拔罐儿;更让人敬畏的是,她呜呜叨叨地,还会跳大神儿。

三奶奶干净利索,能说会道,四十多岁儿的时候,开始守寡。和我母亲不一样的是,三奶很会享受,平日里抽个烟,喝点小酒,逢年过节就去看纸牌,耍个钱啥的;每次她一走出家门,大老远的就能听见她的说笑声,爽快,热闹。

说起三奶奶“领神”这事,村儿里人不知道,是从啥时候开始的,三奶怎么会“领神儿”了的。反正一出现这些个情况,老老少少都爱往三奶奶家里跑——

小孩子夜里不睡觉,爱毛楞,一惊一乍,胡说八道;

有人突然间就蔫头耷拉着脑袋,浑身无力,总是一副睡不醒,丢了魂儿似的模样;

有人得了大毛病,镇痛片也吃过了,青霉素针也扎好几天了,毛病还不见好,越拖越重的;

谁家的母猪丢了,翻山越岭地找不着;谁家儿子娶媳妇,要掐算个黄道吉日......

人们都会去找三奶奶治病治邪,掐算指路。

每到这个时候,三奶奶都很有派头儿:

在自家的土炕上,铺了褥子,脸朝南,盘腿儿坐在上面,点上一根儿烟卷,眯着眼睛,“吧嗒吧嗒”,使劲儿地抽几口旱烟,好像是等嘴巴和喉咙里攒够了旱烟儿,她才吐出长长的烟圈儿;

屋里的人都不说话,看着那一明一灭、忽闪着的烟卷儿头;看着她,从嘴巴里吐出一口又一口的烟圈儿,从鼻子冒出来的一缕一缕的蓝烟儿,辛辣的旱烟在屋子里缭绕着,呛嗓子、辣眼睛;

三奶奶板着一张脸,呆呆的样子,非常地神秘;来看病的人,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小心地瞅着,不安地等她开口说话。

有时候,都不用搭脉,三奶奶就能说出小孩子的毛病:吓着了,或是冲撞了鬼魂儿。

对于吓着了的小孩,抱回家去自个治,方法简单,又很有趣:

在日上三竿的时候,小孩儿的妈妈一脚站在门槛里边儿,一脚站在门槛子的外边儿,举起饭勺子,“铛铛”地敲打门框,敲打三下之后,一边叫着孩子的乳名,一边说“回家吃饭穿袄来!”

听到外屋传来“***,回家吃饭穿袄来”的声音,里屋抱着孩子的人,就会紧接着答应:“来了!”

里屋和外屋这样一唱一和着,反复三次,就完成了“叫魂儿”。

对于冲撞鬼魂了的小孩儿,要破解了冲撞,安抚好鬼魂儿,才能治好小孩子的毛病。

这个要在现场,由三奶奶来治疗:

她抽完烟,张大了嘴巴,打个大哈欠;好像从遥远的地方回来一样,睁开眼睛,打量一下屋里屋外;

然后,她尖着嗓子,招呼家人拿来小半碗白酒;她先喝一口白酒,并不咽下去,而是张开嘴“噗噗”地喷出来,那白酒放了箭儿似的散开;

她嘴里叽里咕噜地说一通咒语,叫了害了毛病的小孩儿到了跟前儿,用手指蘸了白酒,在小孩儿的脑门儿上抹一抹;

再叫人解开小孩儿的衣服,她把白酒倒在自个儿的手掌心里,两只手使劲儿地搓一搓,开始给孩子身上搓白酒,从前胸搓到后背,嘴里还神神叨叨地说着什么。

做完了这些,三奶奶重新点着一支烟,一边抽烟,一边吩咐着:

“回家给孩子捂着出点汗;再准备三张黄表纸,用往前咒印成大洋票子;天擦黑的时候,让孩子头朝外,躺在炕上;大人拿着这三张大洋票子,在孩子头上画三个圈儿,然后到院门口烧了这纸钱;烧纸钱的时候,要叨咕叨咕,请冲撞的鬼魂儿收了钱,放了孩子。”

在我老家,人们把这种治疗小孩子冲撞了鬼魂儿的方法,叫“拉拉”,可能也是叫魂儿,把孩子从鬼神手里抢回来的意思吧。

图片来自网络

要是有人害了大毛病,鬼打墙了似的,魔魔怔怔的;或是病得落了炕,长时间治疗不好的,央求三奶奶跳大神儿,治病治邪,可就不这么简单了,三奶奶跳大神儿,要排场,还要病人一家心诚。

三奶奶掐算好日子,提前告诉病人家里做好准备:

在堂屋里放一张桌子,桌面上铺好大红纸;桌子中间供上保家仙的牌位,摆上香火、白酒、苹果和白果之类的。这白果,就是剥了皮儿的煮鸡蛋。

一般情况下,三奶奶都要请来一个搭档,俗话叫“二神儿”,行话叫“帮兵”;对应着“帮兵”这一行话,三奶奶自个儿就是“大仙儿”。

大仙和帮兵下晌儿就到了病人家里,抽着香烟,喝着小烧,酒足饭饱了,天也擦黑了,知道谁家跳大神儿,来看热闹的人也挤了一屋子。

三奶奶要亲自动手点着香,拜一拜;把酒杯倒满,恭恭敬敬地供奉在保家仙牌位前;

按规矩,东家要把十块八块的钱压在桌子的红纸下面,跪下来冲着牌位磕三个响头。

拜过了之后,也就是立了堂子,然后就开始跳大神儿了:

帮兵站在堂子前,一边打着呱哒板子,一边大声地唱《请神调》,行话叫开路、请神——

“日落西山(哪)黑了天(哎哎呀),家家户户把门关;喜鹊老鸹上大树,家雀布谷奔房檐;大路断了车和辆,小道断了行路男;十家就有九家锁,只有一家门没关,烧香打鼓请神仙(哎哎呀).....”

大仙儿在一旁端坐着,不停地抽着烟卷儿,眯着眼睛,不说话,眉头拧了劲儿;

屋子里的人都不说话,伸长了脖子,像看一场二人转演出那样专注;

唱完《请神调》,帮兵还要打着呱哒板子,继续唱《接神调》:“......老仙临来别忘了带上,三宗宝,宝三宗;套仙锁,捆仙绳,马后捎带着拘魂瓶......”

唱词儿浅白有趣,曲调高亢嘹亮,这个时候的场景也不吓人;等到“神儿”来的时候,大仙儿就老吓人了:

原本是端坐着的大仙儿,忽然浑身打颤,夹着烟卷儿的手指也哆嗦着;脸色乌青,眼神直勾勾的,很是怪异;使劲儿地摇头晃脑,用手抓乱了头发,从椅子上滚落到地面上......

这时候,帮兵要上前,给大仙儿敬一杯酒,安抚一下她的情绪;

喝了酒之后,大仙开口和帮兵对唱——盘家乡,盘道儿。

所谓的的“盘家乡”“盘道儿”,就是帮兵和大仙儿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请来的仙家是何方神圣,有哪些法力和道行,摆一摆曾经治病治邪的业绩。

有意思的是,在“盘道儿”这一出里,要是大仙表现得不够卖力气,或是摆出的业绩太单薄、不打眼儿,帮兵有权力表示,不请这位没能耐的神仙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才轮到了“说事”,这才是办正事,是治病,还是治邪,唱词不同;以老仙为主,帮兵搭腔,有时,帮兵要把大仙的意图说给东家,也要把东家的问题唱给大仙儿听;

在对唱的回合里,帮兵的声音不变,随着跳大神的进展,配合着呱哒板子,唱腔起承转合,做派端得住气场,拿捏住火候;

大仙可就不同了,因为有狐仙,或是黄仙儿、或是蟒仙儿,或是鬼魂儿附体了,大仙儿的表情、身段和唱腔都很异样:

有时面带笑容,有时又哭哭啼啼的;有时嗓音尖细,有时说话又像拉风箱子;有时说当地方言,有时一张嘴却是外地口音......

等大仙交代明白了,或是治病,或是治邪的套路了,就由帮兵来送神,行话叫“回山”——怎么恭恭敬敬地请来的,还要把神仙恭恭敬敬地送回去。

送神儿完毕,尘归尘,土归土,大仙儿恢复了肉眼凡胎,把押在红纸底下的钱装进上衣口袋里;帮兵坐下来,一边擦汗,一边抽烟儿;

看热闹的人散去了,东家重新炒菜烫酒;席间,还要认真地讨论一下烧替身、送纸钱,如何许愿还愿之类的事项。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成本大套的跳大神当中,你别看“帮兵”只是个配角,但是,他的任务很重,一手托着红尘里的东家,一手托着大仙代表的神仙鬼怪;和红尘说人话,和神仙说行话;大仙出道儿,能找到一个好“帮兵”,也算是缘分,两个人要心怀默契,还要在能力方面旗鼓相当。

三奶奶和那位姓崔的二神搭档了三五年,正儿八经地红火了一阵子;后来六马架村儿有一个姓邸的大仙出道儿,香火很旺;再后来,又有夫家姓吕的老太太,自称神仙显灵,摆堂子,给人治病治邪.....

期间,也有人因为迷信跳大神,延误了治病的时机,过早地命丧黄泉的;慢慢地,跳大神儿在两趟街儿消失了......

相关文章

  • 那山那水那些人之十 跳大神儿

    在我小时候,两趟街儿村里缺医少药,有谁得了个头疼脑热,伤风感冒啥的,顶多吃两片镇痛片,拔拔火罐儿;或是烧热了土炕,...

  • 那山,那水,那些人

    我的老家是一个名叫“老虎岗” 的村庄,听上去名字有点吓人,和《武松打虎》里的景阳冈有点像,却是一个依山傍水...

  • 乡愁|那山,那水,那些人

    离开家乡已有20年,回去的次数五个手指头都用不尽。 从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刻起,不管我好与不好,这个叫做“家乡”的地...

  • 那山那水那些人 之七 两趟街儿的那些山

    对于我来说,两趟街儿的北山是个神秘的地方。 从村子西头儿走过,趟过一条浅浅的河,走过几片庄稼地,就来到了北山。 其...

  • 《那山那树那水》之:那水【原创诗歌】

    那水已有几千年 岸上的一切早已更换了模样 唯你仍旧一成不变的流淌

  • 《那山那树那水》之:那山【原创诗歌】

    那山高出水面和地面 每一个角落 都被比你渺小的人类踏遍 但你以孤傲自立的方式 证明没有一个人 能永远地站在你的上面

  • 家乡的那山那水(十)

    第十章 亲身宣传 这些日子王长胜的脑袋一直没闲着,一边巡山,一边琢磨关于村民与职工迁坟的问题。 正所谓“...

  • 那山那水

    2008年盛夏,我们一行五人从阳朔西街的小宋之家出发,去有着“小漓江”之称遇龙河。我们租了当地村庄一只竹筏,从上游...

  • 那山  那水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 --杭天棋《我热恋的故乡》 ...

  • 那山,那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山那水那些人之十 跳大神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stk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