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斋简书历史专题精选历史
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作者: 大牙惠 | 来源:发表于2017-10-29 23:38 被阅读784次
    图片来自网络

    1.

    689年,襄阳岘山脚下,襄水如玉带般流淌而过,河水南畔,竹林青翠,房舍数十,良田数顷,名涧南园,家主姓孟。这日,怀胎十月的孟夫人,诞下家中长子,取名浩,字浩然,取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家是书香门第之户,家境殷实,孟父崇尚孔孟,为人慷慨,自称是孟子之后。浩然出生第二年,武则天篡权当政,他为其不耻,遂避世于涧南园,诵读诗书,悠闲度日。

    因此,浩然自小便得以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开始诵读四书五经,吟哦诗歌,并逐渐对诗歌产生了钟爱。

    这年春天,夜色已深,窗外风雨交加,浩然放下手中书籍,吹灭蜡烛,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很晚才得以入眠。第二天醒时,天色已经大亮,屋外鸟雀啁啾,他不禁想起昨夜大雨,现在想必一定是落花满地了。于是他提笔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705年,武则天被逼退位,李唐匡复。孟父大喜,催促浩然参加次年举行的科举考试。次年襄阳县试,浩然不负众望,成绩名列前茅。

    图片来自网络

    放榜后,曾任宰相,现任襄州刺史的张柬之邀请上榜的考生去他家做客,浩然对德高望重张柬之早有耳闻,自是喜不自禁,一番交流后,他暗下决心,将来倘若为官,必要做一个像张柬之那样的好官。

    不料,府试前半个月,传来八十二岁的张柬之被奸人所冤,死在流放途中的消息。浩然本已做好了考试的准备,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由悲怒交加,不愿意为这样残害忠良的朝廷效命。最终选择了罢试。

    浩然这一举动在襄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却遭到了父亲强烈的反对,孟父希望浩然能够进士及第,光耀门楣,再说就凭浩然一人罢考,也无法改变张柬之死去的事实。孟父与族中长辈,甚至是主考官,纷纷前来劝告浩然继续参与考试,然而他还是选择了罢考。浩然文不为仕的才名也就此传开。

    3.

    那年冬天,浩然承受不了来自父母的责备,便搬到了后山的草庐中居住。虽天冷地冻,一个人赏冬景,听鸟鸣,读诗书,却让他的内心却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图片来自网络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浩然换上了春衫,便下山去找朋友,到襄阳城里游玩。在一家歌楼里,浩然遇到了丰姿绰约,袅娜娉婷的歌女韩襄客。彼时浩然风采俊郎,文不为仕的名声已经传遍了襄阳。初次见面,二人口中无言,心中却已记住了彼此。

    自此一见,浩然就时常去县城听襄客唱曲,偶尔也邀请佳人赏花游河。在多次相谈中,浩然了解到襄客是因为家中贫困不得已,才出来卖艺赚钱,并不是风尘女子。浩然不禁产生了怜惜之意,情愫渐升。

    一次,二人在郊外游玩,坐在丁香树下歇息,浩然看着身侧的佳人,不禁赋诗“只为阳台梦里狂,降来教作神仙客”,襄客听罢,思忖片刻,接道“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襄客的一片深情自然流露了出来,但是她也知道他们终究相差太多。

    4.

    一年时光匆匆而过,襄客也到了该婚嫁的年龄,便辞了歌楼的工作,与浩然告别,回了故乡郢州。未分别时,浩然不知她在他心中的位置,现在佳人已远,他才深刻地体会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滋味。

    图片来自网络

    他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一个与孟父相熟,也与襄客族人相识的桓子。浩然便背着父母,托他前往涧南园为他保媒,并多次恳求他在父母面前隐瞒襄客曾在歌楼卖艺之事。桓子见他一片真心,又苦苦请求,便决定前往涧南园帮他们保媒,并且隐瞒襄客卖艺的事。

    孟父对桓子的话深信不疑,便欣然答应了,而韩家早知道女儿心系浩然,浩然又素有才名,便接了孟家的纳彩礼,算是订婚了。

    订婚后,孟家想对韩家有更深的了解,便派人详细探访了一番,却得知襄客曾经是歌女的事实,二老气到半死,断然要求悔婚,但浩然梗着脖子不答应。

    父子两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浩然更是住进草庐,除夕之夜也不愿回去。新年刚过,浩然便毅然登上了前往郢州的船只,在韩家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与襄客结为了夫妻。

    婚后不久,襄客便有了身孕,次年诞下一子,浩然原以为孟父能够看在孙子的份上,能够接受他们,然而孟父仍坚决不允许襄客踏入孟家的大门。浩然心灰意冷,便离开了涧南园,在鹿门寺不远处建了草庐,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5.

    710年,他涉及到一件造反案件中,为避免殃及家人,他前往巴蜀避难,直到一年后才再次踏上故土襄阳。

    图片来自网络

    黄昏时分,浩然驾一只小舟,回到鹿门。山寺的钟声渐次响起,不远处的渡口,人声喧闹,争着想要上船归去。河水两畔,人们陆续往村里走去。

    待他回到住处时,月已高升,月光洒在树上,树影便婆娑地投在地面。此刻路上行人已无,只有他一人踽踽独行。回屋后,他便写下这首《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之后的几年,他便一直隐居在鹿门,种菜栽花,诵读诗书,并与附近的禅师、道士结为友人,闲来无事,便与他们一起参禅悟道。直到家中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他才惊觉与父亲已经多年未见,再见已是人鬼殊途。

    浩然按捺住内心深处的苦痛与悔意,来到涧南园南坡上,结庐而居,为父亲守丧三年。这三年里,他偶尔回去探望母亲,更多时间,都呆在草屋里。

    6.

    三年丧期满后,他觉得此时政治清明,自己不应该再固守田园,而是该为国效力了。碰巧被罢相的张说回岳阳,途径襄阳,拜访了浩然也熟识的禅师融上人。张说离开后,浩然才得知,便托融上人写了一封引荐信,带着信和他自己的诗作前往了岳阳。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岳阳后,张说看了浩然的诗,宛如微风拂面,清丽自然,非常喜欢,二人以文会友,结交为朋,游湖览山。

    八月,岳阳秋雨连连,湖水上涨,几乎与湖岸齐平。水天一色,混为一体,水汽蒸腾,波涛汹涌。浩然便借此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说后来几次罢相又复相,始终没能为浩然谋得一官半职。

    后来,浩然辗转洛阳、吴越多年,虽然仕途无果,却结识了不少文人学士。在吴越时,他偶遇李白,二人年岁相差十多岁,却一见如故,互相钦佩。726年,他们再次相遇,同游溧阳,分开时,李白赠诗《赠孟浩然》,表达了对浩然文不为仕、风流清越的敬佩之情: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7.

    游历回襄阳后,浩然决定参加来年,也就是730年的科举考试,这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一年里,他遍读诗书,年末,他再次启程,前往长安应试。

    图片来自网络

    考试共分三场,第一场考诗赋,榜单公布后,他在第一行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而第二场考试,浩然的文章虽然写的优美,却因为没有达到出题者的要求,而只能止步。考试落第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失望,回到客栈后他便卧病在床。

    但是他也没有立即离开京城,依旧与一些文人结交,希望能够通过献赋求仕的方式,谋得一官半职,然而过了数月仍旧没有消息。渐渐地,他内心便心灰意冷了,甚至对唐中宗产生了怨念,认为他不识人才,打算回襄阳继续隐居,心情晦涩地写下了《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用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归去之前,好友王维邀请他去宫廷教坊坐一坐,结果他刚到不久,中宗就来了。二人顿时大惊失色,浩然慌张钻到了床底下。中宗进屋后,看到了桌子上的两杯茶水,便问王维是否有人在。

    王维不敢隐瞒,如实道来。中宗听后,面带笑容地让他不要害怕,他不会怪罪。顺便问了孟浩然是否带了诗过来,浩然没敢说没带,便吟哦起前些时日写下的诗句。

    待他说道“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时,中宗脸色大变,大怒道:“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便拂袖而去。

    为了避免再生事端,他也没有和其他人告别,便匆匆离开了京城。离别之前,王维赠诗于他,他也回赠一诗《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8.

    晚年时,他已不再强求仕途,平时除了拜访友人,更多的时间,他都是住在涧南园的南山坡上,和农夫一样,载瓜种菜,荷锄而作。

    图片来自网络

    入秋,他的菜畦里,瓜菜满园。一日,他的友人邀请他到城外的田户人家吃鸡黍饭,他欣然答应。田户家所在的村庄,被一片绿树包围,不远处便是连绵不绝的青山。

    吃饭时,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讨论着农事。透过开着的窗户,一眼便看到打谷场,和开满菊花的园圃,离开时,主人邀请他下次再来,他乐呵地回道:“等重阳节到了,我还来观赏菊花。”回去后,他便写下这首朗朗上口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40年春,他的背上突然出了疹子,大夫诊断后,劝诫他不要吃河鲜,否则会复发。病好后不久,他应邀参加朋友的酒宴,酒过三巡,他早已忘了大夫的嘱咐,夹起河鲜便放进了嘴里。

    当晚,他久病复发,不治而亡,终年五十二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vu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