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 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21189/a9707dfd64c86840.jpg)
想起故乡,便想起故乡的水井。
我老家附近有两口水井。一口水井离老屋仅200米远。我们屋场住的四户人家都在这口井吃水。井就在路边,周边是我家和张家种的菜园。井口大,井底浅,如同一个大浅口碗。
这口井不蓄水,有水便漏掉。
若是夏天连日暴雨,井里才蓄满水,才受欢迎。由于离家近,当暴雨过后,大伙纷纷抢着去挑水,都想把家里大小水缸,大小洗菜盆都装满。
挑回家的水,必须隔几日清洗一次水缸,否则水缸里会生出许多小虫子,在水缸翻跟头,“大闹天宫”一番。
那时幼小的我,连空水桶都挑不动。只能跟在大人屁股后,拿个盆子端水。一路小心翼翼,感觉每一滴水都特别珍贵。
冬天,这口水井呈现眼前是横七竖八的皱褶,犹如饱经沧桑的老人,让人不忍多看。这时候就要到离家二里多路,一个名叫“林子口”的地方去挑水。那口井一年四季有水。水源幽深,水质特好。到“林子口”挑水可热闹了。
不仅管我们屋场六户人家吃水,还管另个村三户人家吃水。看着满满一汪井水,眨眼功夫,只剩个底儿,能清晰看见一股股清泉缓缓从石缝间源源不断渗出来。泉眼渗出的水量虽不大,但却从未枯过。遇到冬干就供应不上了,要排队等水。有时候一等就是半天,等得让人心急火燎。
尤其大人们要忙活,焦急不安,只好把空桶挑到井边让小孩们排队等水。
邻居家里人手少,没时间等,便把空桶放井边,急匆匆地赶回家忙活去了,我当然高兴。
眼巴巴地看到井里够一木瓢水,就赶紧舀,生怕水被别人抢走似的。
因吃水艰难,家里洗脸水要么积攒洗了衣服,要么干活手脏洗洗手,或者留着磨镰刀。洗菜刷锅的水都积攒煮了猪食。
总之,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每一滴水都不浪费。为节省水,有时候衣服汗湿了,脱下凉干了再穿几日。
后来,哥哥们都成家分家过了,我也渐渐长大。挑水的机会便多了。我先是挑半桶水,再大半桶水,最后满桶水,还学会了换肩挑水,慢慢地也把力气锻炼出来了。
每当近处水井有水,我赶紧去挑,把家里大小水缸,大小洗菜盆都装满。母亲可高兴啦,她总是笑眯眯地望望水缸,又望着我说:“这又能管两天了,又能管两天了。”
有水有柴有米的日子里,母亲再忙再累,她总是默默无语,把清贫的日子打理得有声有色,把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
冬天,寒风瑟瑟,大雪纷飞,吃水愈发艰难。皑皑白雪铺满路面,分不清是路是山是田。
近处的水井井底覆盖着一层层白雪,一只只调皮的小鸟叽叽喳喳展示着它们美丽脚印儿,成了鸟儿的游乐场所。到林子口挑水,青石板下坡路。上面铺着层层白雪,雪下全是冰。即使空手走,稍不留神也会摔跤。为了安全,必须把鞋底到鞋帮,用绳子来回缠两圈,再扎紧,才敢挑着空桶上路。
人要吃水,牲口要喝水,下雪天,仅靠挑水供应不上。这时候母亲会提着篮子到门前菜地撮雪化水煮饭吃,洗衣服和煮猪食。
记不得是哪年哪月,父亲割牛草,无意间发现屋后山坡上一丛草总是湿漉漉的。扒开草丛一看,呀,一汪清泉漫过草根。
于是父亲决定自己打口水井。到街买水泥买砖买水管子,上坡下岭地背扛回家,不几天便把水井打好。终于,家里吃上了自来水,彻底告别等水挑水吃的日子。
可没管几年,水井漏水,水管子破损,吃水又成老大难。
就在前年秋天,也是得以咱家哥哥的操心。政府投资钱在老家屋后原水井处,扩建修了一个大水塔。
把“林子口”水井的好水引进这口井中。对乡亲们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啊,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现今终于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行走的是宽阔明亮的水泥路。
从埫里走出去的年轻人,他们逢年过节开车回家,看到家乡在不断变化,一路上笑逐颜开,精神倍爽。好政策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带来了致富的机遇。
去年春上回老家,午饭后,我迫不及待跑到屋后看新建的水塔。
我蹲下身子,手摸着被阳光晒热的水泥盖,透过水泥盖板,澄净的水面映入眼帘。
阳光下,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正滋养着埫里人家甜滋滋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