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志于仁,更恶不仁2019-01-25

作者: 余东海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1:49 被阅读45次

苟志于仁,更恶不仁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篇》)发现不少学者将“恶”字误解为好恶之恶。甚至钱穆《新解》也有此误解,认为人若能立志于求仁,对恶人就不会恨恶了。

如此理解明显有违儒家义理。盖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都是君子本分,春秋大义。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一不仁。一些儒生好善有余,疾恶不足,甚至认为儒家不应该疾恶,甚至对于邪恶之学说、人物和势力也苟同乱赞,沦为乡愿而不自知。这是仁爱之心和责任感不足,或许也与误解本章圣言有关系。

张载《正蒙》说:“徒善未必尽义,徒是未必尽仁。好仁而恶不仁,然后尽仁义之道。”苟志于仁,只会更加“好仁而恶不仁”。本篇上一章孔子明确指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本章的恶,只能理解为善恶之恶,如朱熹《集注》所解:“其心诚在于仁,则必无为恶之事矣。杨氏曰:苟志于仁,未必无过举也,然而为恶则无矣。”详见东海《论语点睛》。2019-1-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苟志于仁,更恶不仁2019-01-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sm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