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那些心动的电影娱乐随笔
《芳华》是冯小刚严歌苓们的芳华

《芳华》是冯小刚严歌苓们的芳华

作者: 4b2beda060ba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21:10 被阅读2706次

    1

    原定9月30公映的《芳华》近日宣布撤档,据说延期到了年底,也据说后会无期。正带领演员在各大城市路演的冯小刚把见面会改成了道歉会,携剧组向观众鞠躬,据说冯导还几度哽咽。

    来自网络

    辛辛苦苦拍出一部片子,如同十月怀胎生了个孩子,忽然这孩子被宣布不能见人,如同胎死腹中,当爹娘的该是什么心情?何况牵涉票房、资金、收益……作为观众,也觉得挺悲壮的。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算是幸运,在《芳华》宣布撤档的前几天,我应邀参加了当地的“观片会”,提前一睹《芳华》。而且,是陪有过22年军旅生涯的父母一起,而且,那天是我的生日。

    邀请我观片的朋友,知道我父亲曾是名军人。而这部影片的卖点之一,就是陪父母去看。冯小刚曾动情呼吁:“这也是你们父辈的青春,每个人的第一部电影都是爸妈带着看的,今年国庆节,你们也该带着爸妈去看看他们的青春。”

    我上一次带父母看电影,记忆中是《智取威虎山》。期间又有好几年,父母不曾进过电影院了。

    因为《芳华》撤档,我并不打算更多地剧透这部影片。读者可以买原著,可以搜故事梗概,那都要比我看到的要多的多。

    这部影片,是冯小刚的芳华,是严歌苓的芳华,他们都曾有部队文工团的背景,共同的经历造就了这部有着文工团情结的故事。

    正如影片结尾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芳华”。这部影片,甚至不是我父亲的芳华,他有22年的军旅生涯,但没有经历战争,他所在的部队在他转业那年开赴了前线,已经与他无关。

    我以为他会喜欢这部“军旅题材”的电影,以为他会回望自己的青春,看到感动。谁知他并不喜欢,评价说“胡编乱造”。

    我告诉他导演冯小刚、原著严歌苓都曾经是军人,都曾在文工团工作……试图说服他认可这部影片,走出电影院到停车场取车的路上,他说:那说明他们的觉悟都不高。

    理由之一是,怎么可能让刘峰这个学雷锋标兵、战斗英雄自谋职业?生活那么落魄?甚至被联防队员欺侮?太假了……还有,战争的场景太残酷了,硬硬地把何小萍吓出神经病来……我看到他皱眉头,想反驳一句:“你又没打过仗”,话到嘴边又咽下。

    随后传来《芳华》被撤出“国庆档期”的消息,我觉得我爸也许算是有先见之明,或者因为经历得足够多,他知道有些话题本来就有敏感度。

    2

    “朗读者”有一期的主题是“青春”。冯小刚作为朗读者之一,在台上诠释自己对青春的理解,谈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我就是在那期节目里才知道他曾经是个文艺兵的,在部队文工团画画、做舞美。

    就是在那期节目里,冯小刚说,他在部队时,为了“偶遇”舞蹈队的女兵,会成心算计在她们经过的那个时间,拿着饭盆去食堂,希望能和她们打一个照面。有的时候自己走过去了,女兵还没过来,他不甘心,就返回宿舍再走一趟……董卿问他那里有没有喜欢的人,冯小刚说:“其实不是对具体的某个人,而是对文工团这样一个团体的向往……每个战士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文工团的女兵。”此话一出,现场观众立刻都乐了。

    我没看电视,是后期听的那期节目,也立刻笑将起来。作为军人子女,哦,我爷爷也曾是个获得得过“解放勋章”的军人,我很容易相信这种真诚。

    何小萍

    那期节目里,冯小刚和董卿也聊到了离开部队时的不舍心情。我在网上找到那段文字:

    我记得去城建开发总公司报到的前一天晚上,本来我已经躺下了,忽然意识到明天我就沦为一名平头百姓,一种对军队的留恋让我心如刀绞。我起来重新穿上军装站在大衣柜前,望着镜子里的军人依依不舍。

    我转过身来对母亲说:“您坐好了我给您敬个礼吧,您好好看看,明天儿子就不能穿军装了。”

    母亲也很动情,露出了不胜惋惜的神情。她说:“你穿什么也不如穿军装好看。”

    那一夜我一直穿着军装,抽了很多烟。天亮了才摘下领章和帽子上的五角星,郑重地交给母亲代为保存。

    这种军人情结,体现在冯小刚身上是拍电影,比如以前的《集结号》,比如这次的《芳华》。而体现在我父亲身上,一是着装,连续几年的春节,他都会找出当年的军装,郑重地穿上拍照,即便是现在,他仍然喜欢穿军用胶鞋(解放鞋),他最经常光顾的服装店是本地的“八一服务社”……二是生活习惯,《芳华》中有个镜头,我一看就笑了,扭头跟我妈说“这个习惯跟我爸一样”,有人敲刘峰的门,刘锋在宿舍里穿件跨栏背心,听到敲门声立刻套上外套。

    即便是现在,天气再热,我爸都不会光脊梁,只要家里有外人(包括子女),他一定会在跨栏背心外面加件短裙褂。这种在部队养成的习惯,根深蒂固。

    所以,我觉得《芳华》在如此这般的细节处理上做得很周到,至于其它,那可能是我们(包括我父亲)并不了解的冯小刚严歌苓们或者其他人的芳(jing)华(li)。毕竟,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可能高于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我是最近才了解此类专业术语的),据说来自于冯小刚对青春的眷恋:

    我记忆中的文工团,练功房、乐队、合唱团、姑娘们跳舞和游泳,每个画面都在明媚的阳光下流淌着,我用长镜头,是不舍得破坏青春的流畅感。

    3

    我熟悉《芳华》中的每首乐曲,包括《沂蒙颂》,我甚至私下里以为冯小刚对沂蒙山有特别的情感。《老炮儿》中有一个桥段,冯小刚饰演的六爷路遇一个乞讨的姑娘,该女子称自己叫郑虹,是山东临沂平邑县人,六爷拿出200块钱给她,说:如果你是真的,我就当给自己积德了,如果是假的,那我也认了!

    影片结尾,六爷收到了郑虹寄来的钱,地址非常明确: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仲村镇 郑虹。后来得知,该片导演管虎是仲村镇人。

    冯小刚今年已经59岁,即将进入“花甲之年”,也是所谓的“耳顺之年”。

    回到那一期的《朗读者》,董卿问冯小刚:怎样定义“青春”这两个字。

    冯小刚说:“我觉得应该是‘单纯’这俩字,我觉得就我现在,还是在青春里,我成为不了特别成熟的人。所以经常像陈道明、张国立,他们有时候会说:‘小刚你六十了,有时候还是很幼稚。’我把这当成对我莫大的一个表扬。我为什么要按着一个年龄去做,好像什么年龄的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我依然是不着调的,依然是有点随心所欲的。”

    快六十岁冯小刚说,感觉自己还是在青春里,依然是不着调的,依然是随心所欲的。

    《芳华》被撤档,不知是不是传说的原因和理由,如果是,也许是冯小刚“不着调”、“随心所欲”的代价吧。

    作为观众,我其实觉得挺可惜的。

    《芳华》是冯小刚、严歌苓们的芳华,虽然不是我的芳华,但我在里面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回想起部队大礼堂里的歌声嘹亮,想起了像何小萍一样从文艺兵转为医务兵的刘阿姨,想起了放电影的王叔叔……严歌苓将文工团岁月称为“天之骄子一般的岁月”。她说那个集体是昂扬的、积极的,“穿着文工团的衣服,别人都能认出来,心里无比自豪。”

    而冯小刚的《芳华》,在某种程度上拍出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拍出了这种昂扬的、积极的,美。

    《芳华》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写在文工团大门和影壁上硕大的、粗旷而有力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口号这些时代特征,还有出身不好的何小萍偷偷穿上林丁丁的军装去拍照的镜头,那张照片被撕碎塞进女兵宿舍地板夹缝中,待到文工团解散、在战场上失去一条胳膊的刘峰回到从前的部队,在破碎的地板夹缝中发现照片……

    照片记载着的是何小萍的青春芳华,一代人的柔情细腻的情感往事已成追忆,一代人的青春芳华已经流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草上的微光:《芳华》,是冯小刚的青春纪念册
      • 伊洛芸:这是751站在职女军职战友发来的贴子;恳请有正义的军人党员们为我们军人的尊严转发所有群;
        一名当年的女兵对电影“芳华”的观后感——-看了电影“芳华”后,对这部炒作红色主题的电影,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感是失望!作为一名曾经的那个年代的女兵,作为曾经在云南边疆军营里呆了八年的女兵,我实在不能苟同这部芳华电影对我们逝去的军营青春的描述!这部电影虽然场面华丽,赞美青春,颂歌红色,令人怀念那年轻漂亮的面孔和美好的时光!但是故事内容却抹杀了当年部队中女兵青春年华的纯真和美好!青春靓丽的女兵们本是那个年代最纯洁无心计的群体,是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女,但是电影中描写的女兵们,她们内心黑暗,不思进取,勾心斗角,竟然集体欺负一名农村女兵,这绝不是事实,要说一两个人之间因性格不同而不合,这是任何群体中都存在的正常现象,但女兵群起而攻之一名弱者的行为,在当时的部队教育和生活中根本没有存在的土壤,当年的我们都天真纯洁,都将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 ,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烂记于心,大家心中的目标就是贡献青春,保卫祖国!我敢说这是当时大多数军人的真实想法,虽然有许多现代人不承认并质疑这一点儿。当时的男兵女兵都遵守纪律,争抢着重活儿累活儿干,鲜有影片中朱可嫌有体味儿不愿托举舞伴那样的男兵,既使是文工团,比正规军散漫些,也不可能敢违抗领导。军令如山倒,是当兵最基本的纪律!我们女兵之间更是团结互助多,小肚鸡肠少,绝不会为了辩认一个无聊的乳罩,就要当众去扒一名女兵的衣服!另外当年部队里的女兵大部分确实是干部子弟,几乎人人都在注意克服娇骄二气,与农村兵拉进距离打成一片。我的战友中不乏军区司令副司令,军长副军长的女儿们,很少有人会炫耀自己,更没有人会像电影中干部子弟出身的女兵那样,竟然狂妄的喊出“是我们打下了天下”!我转业多年后,再次见到当年的来自农村的男战友们,他们都感叹你们这些大城市来的,又是干部子弟的女兵当年是多么亲切友好,哥们义气呀!
        这些细枝却并不末节的电影情节,只能让观众们感受到当年军营中的压抑和痛苦,本是阳光灿烂的军营,在影片中却变成了灰暗的不可名状的集体,这就是现代某些知名作家只要一提笔描写国内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就会常用的伤痕套路,好像不写苦难不写悲剧,就不是那个年代了!他们不尊重历史,随意涂抹已往,也就是为了当今的票房为了博眼球罢了!
        我们战友多个群里的很多男兵女兵们,也都是怀着美好的心情去看了此电影,离开影院后,在群里都纷纷发表评论,表示不理解当年曾经也当过兵的这两名作家和导演居然会杜撰出这样不靠谱的故事来!女作家声称非常感慨人心为何如此险恶,请不要用女兵纯真美好的青春年华来当靶子!要想把七十年代对中国的描写写成伤痕文学,请不要染指当年的部队生活,写的如此灰暗不堪,真是令我们这些曾经的军人不能接受!中国长城的坚固,是由一代又一代无数名默默无闻,无怨无悔,贡献青春的年青士兵们筑造的,请不要无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抹黑他们的青春芳华!
      • 黑叔很稳:《芳华》是一部我说不上来好看或不好看的电影,点太多,都刺到了不同的位置。里面所有人,都从大时代车轮下从容生还,又将过往的一段段各自岁月,聚成一个独特的小时代。那个时代的事好像都与我无关,但摸了摸屁股、大腿,又尽是被刺出的针眼。
      • 罗文烈:冯小刚的“自我营造”,或“胡编乱造”,也表现在几个细节上,让人无法忍受:
        一、“学雷锋标兵”这个符号,只出现在1966年以前。1966年以后的整个文革期间,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两个司令部的斗争”压倒一切。“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成为新的符号。“学雷锋”已被官方搁置。何来“学雷锋标兵”?
        二、何小萍的“丰胸泡沫”一节,更是令人难以理解。且不说与人物的性格特征不符,在文革扫荡“封资修”、一切牛鬼蛇神的背景下,女孩普遍有“束胸”行为。再说,堂而皇之地在公共场所晾晒,可能吗?
        三、70年代末、80年代初,冰雪消融。邓丽君的歌声飘进大陆。“正统”人物对此是排斥和抵触的,刘峰应属此类人物才对(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刘峰的好感)。但剧中竟让刘峰听得入迷,“钻进心里”,并成为“胸衣扣”事件诱因。这似乎不太合符人物的本来逻辑。
        4b2beda060ba:@罗文烈 我也有想到 一个好人有这样的结局 大概正是信仰的崩塌 道德败坏的表现吧,不给好人以好报,是社会的错
      • 爱红旗渠:……1 原定9月30公映的《芳华》近日宣布撤档,据说延期到了年底,也据说后会无期。正带领演员在各大城市路演的冯小刚把见面会改成了道歉会,携剧组向观众鞠躬,据说冯导还几度哽咽。 辛辛苦苦拍出一部片子,如同……十月怀胎生了个孩子,忽然这孩子被宣布不能见人,如同胎死腹中,当爹娘的该是什么心情?何况牵涉票房、资金、收益……作为观众,也觉得挺悲壮的。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算是幸运,在《芳华》宣布撤档的前几天,我……应邀参加了当地的“观片会”,提前一睹《芳华》。而且,是陪有过22年军旅生涯的父母一起,而且,那天是我的生日。 邀请我观片的朋友,知道我父亲曾是名军人。而这部影片的卖点之一,就是陪父母去看。冯小刚曾动情…… - 爱红旗渠不知道是否是沙发
      • 8cdfbaf66541:刚看完电影:+1:
      • Y阿喜:今天看过了芳华,觉得本子太悲,人性没有闪光,闪光的人性被暗淡了。这是那个一些人的缩影,但是绝不应该是大多数人的缩影,我们愧对英雄。
        4b2beda060ba:@猫奴阿喜 冯小刚电影里给人物安排的结局还相对温暖 比原著还好一些。
      • 依点矫情:打算自己去看下芳华
      • 北方木头:冯导的芳华,感人至深
      • 郝晶读书会:我书都买了,电影票也买了,结果给我退票了
        郝晶读书会: @丁是丁 哪里敏感了
        4b2beda060ba:@智慧猫 敏感话题
      • 岱青:之所以是他们的芳华,是因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特权阶层,有高于众人的优越感。当某种荣耀退去,他们无比失落。那些不能上大学,不能当兵,没有工作,被迫上山下乡的知情,黑五类子女,又该怎么定义那个时代?我想他们从来不曾称其为芳华。作为一部电影,应该拍出大部分人共同的情感,从这一点上来说,它注定失败。
      • 熠歆:朗读者,我也看了
      • 纳兰央措:芳华虽好,却不该触及它不该触及的地方。又恰逢如此时期。不过挺期待它的上映的,毕竟这也算是一部反讽类的大胆之作。
      • 行走的影子:没有王朔的剧本或者没有葛优的演出,拍不出好片子

      本文标题:《芳华》是冯小刚严歌苓们的芳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qd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