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覺》随笔散文想法
《無相無住,論我是怎麼把祖宗的理論學回來的》

《無相無住,論我是怎麼把祖宗的理論學回來的》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2-05-15 20:47 被阅读0次
    《無相無住,論我是怎麼把祖宗的理論學回來的》----作者:李宗奇 壬寅年 四月十五 于自家作 

    只有錯误,←→才能让我们知道如何避免錯误。----李宗奇

    錯误是通向圆满的必需。追求圆满,←大概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圆满,是普遍、而且通俗的表达。

    ↑這種表达,這两個字,←及其通俗、普遍的内涵被人們普遍使用。

    ↑我偶尔能看见這樣的字眼儿。

    ↑既:圆满某某,圆满某某......

    完成,落幕,结束......←诸如此类。

    但是,在我研究的领域里,←既:儒、释、道,←或者叫:“中国哲学”领域里,←↑在這個领域里,‘圆满’←有我认为的更深层的内核。

    我們叫:外方内圆,或者叫做:“容”(←出自《老子》)。

    道理是這樣的。

    ↑這是一種:意識形态。

    怎麼获得↑这种意識形态,←就像我的用词:“得”(←既:获得之得)一樣,←↑这种意識形态的取得,←最重要的是:要有所‘得’。

    孟子曰:“自得之也”(←出自于《孟子·离娄下》)←正此谓矣。

    寫文章,←或者説:写作這種‘行為方式’,

    我起始于2015年的5月6日。開始只是写写影评,

    看了某部電影,←总是不甘寂寞,←于是总想寫點兒什麼......

    ↑那是我開始的時候。後來发现,←↑自己還挺愛寫作的。

    寫點什么,自己還挺開心。久而久之,←就经常寫......

    自我感觉很好。寫作的练习,←大概就是那么起始了。

    後來......←↑就像很多故事一样,←↑→都有個後來。

    後來,我发现自己還挺‘牛’的是因為:有一次,我正在听着歌儿寫作,那時候,我可以聼歌儿寫,内容也很随性、随意。

    忽然,我旁边儿有一位,←坐我旁邊儿的一位女同事好奇的問我:“你是怎麼做到这样的......”她的意思是:你没有“准备”,或者其他的“草稿”,←↑→為什麼你能↑這樣。

    我没回答她的↑這個問題,←因為我不知道该怎麼去回答。

    我心想:你們不行吗

    ↑這東西,←↑寫文章需要很“麻烦”←吗?

    還准备,“准备”什麼。手放在键盘上,内容自然不就出来了嗎?

    ↑需要很麻烦嗎,←↑你們不行吗?

    我以為他們都是能做,←但不愿意做。

    後來,我发现↑他們可能确實真做不到。

    ↑不是他們谦虚。←↑而是我在:写作、以及‘文章创作’方面儿,←确實比他們一些人,要强很多......

    我開始意識到,‘我在文章创作方面,可能比他們(既:我當時的很多同事们......)要强’,←↑是從這件事開始的。

    在那之前,我认为‘创作一篇文章’←對我而言,←是再简单、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所以我自然而然的以為他人一樣可以做到,

    只是他們不做,←而已。

    後來,直到我看見我那位女同事匪夷所思的,像看待“怪人”一樣的眼睛,与难以、不可置信又略带怀疑的口吻時,←我才渐渐意識到:

    可能,Maybe我真的(在文章创作←领域裡)真的比你們强很多......也说不定。

    ↑這是我坚定‘练习寫作’←↑的又一大契机。

    當你发现,你在某一领域、←或某一项事情上‘略强’于他人的時候。

    ↑那種感觉,真是爽极了。

    ↑那年,是:2016年。

    我接触四書五经,←大概也是在那年。

    (對我來説)最早的時候,寫作和“四書五经”并無交织。

    我寫了大量的散文,←情感,诗、詞。

    我都寫過。我在罢“四書五经”当中的内容融入到寫作中以前,←我进行過海量的文字、←以及‘文章创作’上的尝试,←或者叫:练习。

    以今天的我的角度説:↑我↑那是在“练习”。

    但,以←↑當時的我來説、來講的話,↑我完全没觉的我是在“练习”。

    就是寫作,愛,←所以寫。

    愛寫,所以寫。←就這麼簡單

    ↑以至于,因為寫作,耽误了挣钱......←但,那是后话了。

    在我,罢“四書五经”←里面的内容,糅杂进我的‘文章创作’中去以前,我寫了大量、海量的情感。

    ↑情。感情。在譲我的文字归于‘理性’以前,我的情感是汹涌而澎湃的。

    ↑我可以這麼去形容(我當時的情感)。

    就像,‘心’字上的三個點兒一樣,我最右邊兒的那個“點兒”,←是很沉重的。

    ↑這樣當然不平衡。

    ↑所以,我又用了五年時間,←↑加重了(‘心’字)左边儿那個點兒;←既:理(性)。

    ↑這才好不容易平衡了。←↑時間節點在:2021年底。

    五年理性,两年感情,←這是我寫作的第七年了。

    我慢慢不寫了,←→因為平

    理性、感情,←心统性(理)情”(←出自《朱子語类》均衡了。

    完整的心,←我花了年。

    ↑這才是(我以為的)圆满。

    道理是這樣的。最後,以我喜歡的《老子》结束,既: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没身不殆。(出自《老子》)

    “复命”(出自同上)就是:“見性”(←既:理性、理)。

    “天命之谓性”(←出自《中庸》开篇第一句),“复命”(←出自于《老子》)就是:“見性”。

    ↑這一步,←↑→叫做:外方。有“模子”了,←有雏形了,←知道守规矩了。

    ↑這一步,我(自己)用了四年。寫作,看書,我可以説:直到今天,直到我以為我‘圆满’的今天,←我從來没想過要接受誰的指导

    我直到今天,都没接受(可能我也不需要)過“他人”的指导。

    就自己看書,←→自己寫。有错误,ofcouse.←但正是“錯误”、和“弯路”......譲我自己一步一步的,←找到了正確。

    寫作,←↑後來的‘儒学寫作’(←既:罢包括,且不限于四書五经←等儒、释、道经典书籍當中的内容糅杂进我自己寫作创作中的一種文章类型的我命名的称谓)實際上就好像是在找路一樣。

    找路,←就是因為:‘目標對我來説不明确’,←所以我才自己一個人跌跌撞撞找了六年

    年,我想,我的这段经历,←對于‘想找到目的、目標’的人來説的話,←我的這六年经历,←對↑他們而言,真挺有教育意义的

    ↑道理是這樣的。修道之谓教”(←出自《礼記·中庸》开篇

    “修道”(←出自《礼記·中庸》)、“找路”,←不是一個意思嗎?

    ‘目標不明确’,←所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目標不明确’,所以跌跌撞撞,←磕磕碰碰。

    但好在,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我想,←这話是説我没錯了。

    ↑→道理是這樣的。“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从未接受过他人在儒释道理論研究领域刻意指导的我,←我就↑這麼跌跌撞撞,←一路走,←一路找的:走出來了。“知常曰明”(←出自于《老子》),←就是:“自誠明,谓之性”(←出自《中庸》)。

    “常”(出自于《老子》)=“性”(出自于《礼記·中庸》)=理。

    我們説:常理,我們説:理性,我們説:常性,←實際都是一個意思。

    都是過去的明白人,從“四书五經”、以及《老子》,《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儒释道经典里面,审慎研究過↑其語言逻辑之後,拿出來的组词。

    今天的人,只是口头语式的说说,←而已罢了。

    ↑背後的逻辑、出处,今天的人未必全都懂。

    ↑但,背後的逻辑、出处,←↑确是我們這些,“中国哲学”愛好者們的:背後功夫了。

    你們(外行人)可以拿來説,口头语式的,←↑我們内行人不行。

    寫作七年,研究“四书五經”,←等儒、释、道经典理論年,←我自认为,我是儒释道经典理論剖析方面的内行人了。

    見笑。外行可以,我不行。我不能“口头禅”。

    我研究的,我跌跌撞撞的六年時間,至今,←↑→其實就是在梳理、理顺儒、释、道经典當中的内容,←其背後字与字之間、←句与句之間的逻辑关联。

    ↑這種行為,←↑其背後需要具备、以及支撑我进行↑上述這種行為的能力,←叫做:寻找关联性的能力。

    ↑這種能力,据我所知,不是每個人都具备的。

    寻找关联性的能力+寫作能力+對儒释道经典理論的浓烈興趣=今天的我自己。

    ↑這一步如果非得給自己找一個“老師”的話,←↑我想,它應該叫:順老師

    ‘循着自己的感觉,和意’,←“雕琢”自己成了:外方。

    ↑这步用了五年。21年3月15日“見性”(大概)。

    所以,到这步來説,其實都挺順的。

    但從今天的角度説:其實,“雕”成外方,←那還不算好。

    下一步,才是“最難”的,←叫:“養”成内圆。

    ↑既:“知常容”(←出自于《老子》)。

    ↑這一步,我用了一年多。

    但太難了。這一步,←我管他叫:“老師”,罢。

    因為太難了,←我也不想回忆。总之,内圆是難的。因為要拓大自己,

    拓大自己的‘心量’,←或者叫:增长自己的陽氣......

    ↑這其實比“雕刻”自己(←既:外方)要難很多。

    ↑我認為的。《老子》一笔带过,知常容(←出自于《老子》)。

    ↑可知,從“知常”(←既:“見性”、外方)到:有‘容’←這個過程有多難、多痛苦

    ↑‘容’(←出自于《老子》)←就是须要你:無相。

    無相無住,←就是儒、释、道经典理論修養的:统一結論了。

    道理是這樣的。

    《金剛經》里面: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對應的是一個:“中”字。

    儒家的‘中’,《中庸》“中庸”←出自于《論語·雍也6.29》的“中”。

    無相,←對應的是一個“庸”(←出自于同上)字。

    都一樣,←這就是:陽氣。

    陽氣裹阴氣,←這就叫:容。←容,出自《老子》

    容就是:無相,←就是:都一樣。←一視同仁。

    ↑這就叫:能容。

    無住,←就是:知行合一,活在當下,别嘀咕,←别纠结。

    ↑無相無住,←就是儒、释、道,经典理論,←或者叫:中国哲学苦口婆心教育我们的最顶的意識形态了。

    道理是這樣的。

    ----作者:李宗奇 壬寅年 四月十五 ←于自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無相無住,論我是怎麼把祖宗的理論學回來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yb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