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神》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21-09-01 18:48 被阅读0次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出自于《論語·学而1.2》)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出自于《礼記·大學》)

    “本”、“末”;“终”、“始”,←這是我們儒家的説法。“本”、“末”;“终”、“始”在今天,在當下有一個似乎更“响当当”的替换词,叫做:

    “因果”。

    ↑這都是從佛氏那边兒,传來,并翻譯、推广开來的......

    所谓“因果”,(其實)就是我們儒家所講的:“本”、“末”;“始”、“终”了。

    道理是一樣的。

    “你”,你面對镜子,镜里映衬出的,那副熟悉的面庞,←我們姑且,管他叫:“你”吧。

    姑且,管你照镜子時,镜子里映衬出的那副熟悉的面庞,叫:“你”,罢。

    ↑道理是這樣的。“你”為什麼是:“你”?

    就是説:“你”的“因”、“你”的“本”,你的,←是什麼?

    “你”,是:現象、“你”是:“果”、“你”是:“末”,“你”是:“终”。

    “你”的“本”,是什麼?

    “你”的“因”,是什麼

    “你”是誰?“你”為什麼是:“你”(這幅樣子)。

    ↑這是,儒家考虑的‘根本問題’,既:“你”的“本”、“你”的“因”,的問題。

    既:“你”是誰,的問題。

    ↑道理是這樣的。

    “你”是张三,“你”是李四......张三、李四,←這都是“末”,是:“果”。

    (张三、李四)不是“因”、不是“本”。

    张三、李四是“你”,的問題,是:現象。“你”,是誰呢。

    “你”的樣子,“你”←这幅樣子,一定是有:“因”、有“本”,有“始”,的。

    找到,“你”←這幅樣子的“因”、找到“你”←這幅樣子的“本”、的“始”,就是人一生的課題。

    道理,是↑這樣的。“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是:中肯的褒義

    我再强调一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是一句:中肯的褒義句。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情况下,男子想要有:“德”,男子想要成為:‘真正的自己’,得费好大劲兒

    男子得费好大劲兒,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自己’,變的:‘有模有樣’,既:有“德”,了。

    “德”,是:子......我詳細的講過,何為:“德”,也詳細的説過男子如何改變自己的性质

    (男子)欲完成‘质變’,(一定)得有:“法”。

    有“法”,才能改變。無“法”,则改變不了

    對于,想‘改變’的人來説、来講,“法”很重要。

    没有“法”,一個男人绝對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有德之人’。

    道理是這樣的。你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你离“道”,就很遠、很遠了。:不知“本”,不“务本”、不“务實”(“‘真正’)不“實”,“道”就离你很遠、很遠......了。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對于男人來説、來講:最重要的是修養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出自于《礼記·大學》)修身,了:“本”,,就為:是誰的答案。

    道理是↑這樣的。男人,生來就有問題。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是皆以修身為本。”(←出自,同上)

    男人生來就有問題。男人,生來(基本上,可以説)“璞玉一块”。男人生來,不完美。但男人,一生的意義,實際上就是在朝着‘心中的那個自己前進’。

    ↑這叫:自誠明,谓之性。(←自于《礼記·中庸》)

    ‘朝着心中的那個自己前進’,抽丝剥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于《礼記·大學》),最终,成為:‘真正的自己’,既:見性,了。←↑這就叫:‘有德之人’,了。

    费好大劲,(男子)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有德之人’,既:通過“法”(既:才),從而使自身“性质”改變的人。

    既:通過“法”(既:),使自身质變”之人,叫:有德之人,了。

    道理是這樣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説:女人,不需要“法”(既:才),她们天生,就是:‘真正的自己’,她们天生,就有:德,(她们)不需要:改變。

    ↑道理是這樣的。女人,不需要改變,叫:“女子無才,便是德”。

    男人得有“法”(既:才),才有可能改變。

    男人無(既:才),也是改變不了的。

    ↑這樣的人,古往今來,都有很多......他們(既:很多男人們不觉得自己有問題。所以,儒家教育的‘第一原则’,就是:

    不愤不启”(←“不愤不启”,出自于《論語·述而7.8》)。

    “愤”,不是:愤怒,“愤”,是:悲愤,之意。

    悲愤,是因為:痛恨自己的‘无力感’。想改變,又‘无力改变’;想做,但又‘什麼都做不到’,←的時候

    人,會產生‘悲愤’,的情绪。無力、無力感。悲愤,想做,又做不到......

    男人,一旦產生了↑這種情绪,就和‘自我感觉良好’時比,派若两人了。

    儒家的觀點,是:在男人產生‘悲愤’情绪時候,點化他、启发他,←這時候教育對被教育者所產生影响、以及推動會實現:最大化。

    换句話説:你在他(既:男人們)‘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講的再用心、再理性细致。

    ↑也不及在他(既:男人們)泪流满面以拳杵地時候的一句谶语、甚至偈子對他的启发大。

    所以,真正的真理传播者没有“上赶着”、“追着人”,譲人受教育的。

    没有那様的。“不愤不启”(←出自《論語·述而7.8》),是真·儒家如果选择教育,教育人的:‘第一原则’。

    “不愤不启”(出自,同上)。你一會兒烤串兒,烤完串兒唱K,唱完K找宾馆休息......你忙你的吧。

    我跟你聊什麼呢?忙你的。

    所以説:“你”是誰?“你”的“本”,是什麼?

    “你”的“始”,是什麼,得看:“你”。

    “你”,有很多:线索。“你”是:“末”、“你”是:“果”,“你”是:“终”。

    “你”喜歡寫文章嗎?如果喜歡的話,←顺着這條线走......

    “自誠明,谓之性”(←出自《礼記·中庸》)。“你”,就是:文神。

    “你”就具备了:文德。文神,是“你”的:“本”、“你”的“因”、“你”的“始”。

    文德,是“你”的:“末”、“你”的“果”、“你”的“终”。但其實“你”喜歡寫文章,就証明:“你”有文才。文的樣子(既:相貌),就説明你天生具备了:文德。才貌双全、德才兼备。

    所以你“自誠明,谓之性”(←出自于《礼記·中庸》),只是找到:‘真正的你自己’。既:知本知因知始

    因為“你”本是文神,所以,你才有:文德(既:‘文的樣子’)、你才热愛寫作(既:具备文才)。

    也因為你天生具备文德、你喜歡寫文章,所以你才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既:“知本”(←出自《礼記·大學》),了。

    道理是這樣的。我就是:文神。

    ----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七月廿五 于自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tf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