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邯郸梦【宋词中的成语13】王安石之“邯郸梦”:走着走着就散了,变着变着就乱了
【释义】邯郸:古赵国都城。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宋·王安石《中年》:“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王安石一返京,吕惠卿就傻眼了。
已经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已经基本取代王安石原来的位置——离宰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了。吕惠卿此时最不愿意看到的,当然是王安石再次归位了。
此时,在王安石的心目中,吕惠卿还依然是自己最信赖的助手,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罢相之后,吕惠卿已经把他当成对手了。
当王安石罢相离京后,吕惠卿曾在办理一起谋反案时,故意将王安石牵扯进去,好在王安石跟那个涉案的江湖术士,只是有过一些正常的交往,结案时,神宗皇帝也并没有追究王安石的什么责任。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知道吕惠卿在陷害他的父亲之后,身为龙图阁直学士的他就笼络了一批朝官,组团来反击吕惠卿。后来王雱又与一个叫王嘉问的官员合谋,窃取了吕惠卿原手下邓绾揭发吕惠卿权钱交易的材料以及神宗有关此案的批示,然后将其偷偷夹在了王安石准备送到刑部的其他案卷中,意图减少环节,尽快给吕惠卿定罪。
不料这夹带的材料却被吕惠卿的刑部心腹截获了。吕惠卿得知消息,就连夜给神宗写了奏章,称王安石为了加害他,竟敢在材料上私动手脚,欺骗圣上。
这事就严重了!神宗开始追问王安石是怎么回事,王安石说不是自己干的,神宗说不是你干的你就查出是谁干的。王安石一查,竟然是儿子干的,他当时就惊呆了!
事情败露,不仅没帮父亲搞倒对手,还给父亲和自己添了大麻烦,王雱又悔又怕又难过,很快就病倒了。
吕惠卿抓住这一时机,继续给王安石制造麻烦。对,就奔着欺君罔上这个罪名去告,至于证据,那还真的有!
那天,当神宗当着王安石的面,拿出那些写有“无使上知”等字样的便条和书信时,王安石一下子懵了。他知道那些便条和书信都是在之前变法时,他亲自写给吕惠卿的,之所以加上“无使上知”等字样,是因为他那时特别信任吕惠卿,他觉得有些事并不一定非得要神宗知道,以免节外生枝,影响变法进程。
王安石无话可说了。被曾经最信赖的人背叛,又被对方穷追滥打而自己百口莫辩,这滋味实在是难受啊!
原本回来是要继续搞变法的,没想到竟搅在这些复杂的是非中难以脱身、无法洗白。又看到改革派的成员多数都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之中,王安石失望极了。
这期间,天上恰巧又有彗星出现。反对派们乘机再在神宗面前,为变法泼凉水,说老天现出不祥之兆,新法无论如何得全面终止了。
而王雱也在病后不久就去世了。
大势已去,加上痛失爱子,备受打击的王安石终于心灰意冷,他态度坚决地向神宗请辞,自求罢相。
真的不再搞什么变法了,王安石要走人了。
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南望青山知不远,五湖春草入扁舟。
尽管如此,王安石还是感激于神宗的知遇之恩的。神宗一即位,就开始提拔重用王安石,那时王安石四十七岁,而经历了两次罢相,王安石已经五十六岁了。由中年到老年,辅佐神宗皇帝通过变法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到最后都成了邯郸一梦。
在王安石的仕宦生涯中,除了变法,好像其他的事都不算什么事。
至于生活上的细节,那就更不算是个事了。脸,可以不洗,衣服也可以不洗也不换,吃喝也没有必要去讲究。
他曾经跟人去澡堂洗澡,出浴后穿上被人故意换掉的衣服,却没觉察出来;他曾将“消风散”药粉放入茶杯中冲了喝,却大呼“大好茶味”;他曾在仁宗安排的钓鱼活动上,不动声色地吃掉一盘鱼饵;他在坐席时,只吃面前的菜肴,离得远的就懒得用筷子去夹……
这就是生活中的王安石:邋遢,拗,怪。
年轻时的时候,他屡次拒绝到京城任职,或许就是为了在地方积累工作经验、更切近地认清社会现实,以便为变法做准备。
在鄞县当知县时,他兴修水利,以低息放贷给百姓,兴办学校,奏响了变法的序曲。
在舒州(今安徽潜山)任通判时,他扎扎实实走群众路线,经常深入民间调查,逐步看清了豪强兼并是造成国弱民穷的主要原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在常州任知州时,在任时间虽短,他还是启动了开挖疏浚运河的工程。
看到了问题,也基本找到了改革的目标和路径,所以在嘉祐三年(1059年),王安石一进京担任度支判官(财赋官员)时,就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洒洒近万言,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
可是,亲身经历过“庆历新政”失败的仁宗,早已对变法没了信心和兴趣,所以万言书上了之后便如石沉大海,王安石本人也只能波澜不惊地当个太平官。英宗在位三年间,王安石正好在江宁为母亲服丧。直到年轻而又有想法的神宗上台,王安石才获得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但王安石万万没想到变法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万万没想到变法会遭到这么多人的反对,万万没想到变法的过程中会生出这么多的意外,万万没想到原本表示支持他变法的那些人会是如此的别有用心。
第二次罢相,王安石在返回江宁的途中,心中也只剩下了两个字:罢了。
回到江宁,年近花甲的王安石在钟山脚下隐居下来,抛却了政事的烦扰,内心也似乎渐渐平和闲适起来。平常日子里,或登高望大江,或田野看风景,或静听鸡犬鸣,恍若世外桃源里的陶渊明一般。
即 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虽是这样说,但要完全忘却庙堂之事,彻底丢掉心底里的那个变法梦,王安石还是做不到的。
有着太多沧桑变故的金陵古都,每每会触发王安石的成败之感,兴亡之叹,用文字怀古时,他也在诉说着心中的不甘和委屈: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驾崩,年仅九岁的哲宗即位,由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新法反对派重新把持朝政,新法从此被全面废除。本来就已患病的王安石在这样的情势下,身体和精神就此全面垮塌,次年便溘然长逝。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把自己比作凌寒而开的梅花,其实他人就如其名一样——一块石头,一块很硬的石头。他有变法的本领,但没变通的性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