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373090/7d5b6dcac4f484b5.jpg)
昨晚十点,接到老妈的电话。
“儿子,下班了吗?吃饭了吗?”
“今年啥时候回家过年啊?”
哦,又到年关了...
窗外,雨还在下。
听着雨声,突然觉得世界安静了不少。
快过年了,我好像还没做好过年的准备。
就像这天,好像还没准备好放晴似的。
今年的杭州,天像破了个洞,不是下雨就是下雪,
淅淅沥沥的,一个多月了。
要过年了,居然提不起丁点儿兴奋。
儿时的那份期待都去哪了?
儿时过年,大鱼大肉,新衣玩具,好吃好喝的...
随便一样,都能高兴上好一阵。
现在这却是怎么了?
下雨发霉了吗?
随口咕哝了一句,该烤烤火,去去霉了。
烤火?
好熟悉又好陌生的词啊!
上一次烤火,还是十几年前吧。
老家在南方农村,冬季湿冷。
记忆中,每逢过年,天都出奇的冷。
所以家家户户都会生炉烤火,去湿取暖。
那时还没有取暖电器,
寒冬腊月的,全靠一盆炭火取暖。
那时候,家里有各种烤火“神器”,
有老人用的火桶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73090/8dba97307934ffa0.jpeg)
有便于携带的“薪桶”(老家方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73090/7d5e15c5540471e2.jpeg)
有手提式的“拨桶”(老家方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73090/22843ce8e2ed66c5.jpeg)
还有小伙伴用奶粉瓶DIY的“铁桶”。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73090/09d9fe85bed474e0.jpeg)
那时候小伙伴之间比的最多的就是看谁的“铁桶”里的火最旺。
从一个空桶,
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加柴火和木炭,
到最后生成一桶旺盛的炭火。
要是能再力压众小伙伴们一头,
那成就感,真是没谁了。
还指不定嘚瑟成啥样。
那时候,一桶炭火就能玩一天,
小伙伴都会想尽一切办法,
让炭火烧上一整天。
有时候,舍不得这桶炭火熄灭,
晚上还会强撑着睡意,
支起眼皮往桶里加木料,
只是为了让它能烧的更久一些。
要是隔天起来,
炭火熄灭,
对着炭灰,
还能哭上一鼻子。
多美好,多纯真的年代啊!
我老家是腊月二十八晚上过年,
这天,亲戚都会来我家一起庆祝。
照例,除了丰盛的2桌饭菜,
几盆烧的正旺的炭火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吃饭的时候,桌子底下都会放一盆炭火,
让亲戚们都能吃个暖和的年夜饭。
吃完,大家又会围着炭火,
拉拉家常,叙叙亲情。
不出几分钟,
这就变成七大姑八大姨的主战场了。
要是有二十及以上还单身的,
无论男女,切记要绕行。
一旦被“逮住”,你就莫名其妙地,
立刻!马上!
就变成“战场”的主角儿。
那被“逮住”怎么办呢?
凉拌呗!
陪笑?还是陪笑吧。
给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一笑。
然后是各种,要你“帅气的/漂亮的”照片,
以及给你看各种“漂亮的/帅气的”照片。
相亲前奏曲,
奏!响!
而且,
此曲没有结尾,
只会循环播放。
按照我们家族的习俗,
待亲戚们散去,
简单收拾后,
一家人都会去大伯家,
再!吃!一!顿!
知道我是怎么胖的了吧?
吃完,
一大家二十几号人都围在大伯准备好的炭火前守岁。
没有电视,没有手机,
没有春晚,没有牌桌。
嗯,我们在
开!“家!族!大!会!”
大伯是“会议”主席。
从他开始,挨家挨个的发言,
总结和展望,
反省和承诺,
点评和总结。
“会议”的中心思想,
就是要相亲相爱。
一家人相互关心,
相互支持。
有问题的说问题,
有困难的说困难。
有建议的说建议,
有计划的说计划
...
把问题和困难都留在“去年”,
带着祝福和希望迎接新年。
所以,炭火基本就是我儿时的“年味”。
温暖而向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