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597764/2ad4ca7490d79f86.jpg)
越是不在家,就越想听到家里的消息,这是我早就有的习惯。若是得知了别人未知的消息,甚至还会因此而自豪,不管消息是好是坏,只要我不在家,就想得知更多。
前天年,听讲庄里有一部分人都有微信群了,群里有庄东头的,庄西头的,性格不合的,性格好的,只要是庄里的,应该有不少在里面。时常家里传来信息,大多是家里人将家里的事情拍了下来,传到群里,有一个人看到了,就将这条视频或图片转发,发到另外的小群里,人就能得知家里的消息了。不管谁家有人去世,还是哪天发生公共大事,都会传到群里,经过辗转传播,流到庄里人的信息库里,这让包括我在内的庄里人,对故乡有一种虽在远方,却放在心里的感觉。
我的感觉和期望,故乡都是好的。邻里和谐,你家吃完了饭,再到另一家串门,相让再坐下喝两杯;共同办公,庄里要看夜,等着村长分配好人员,按时间催促着去部岗;婚丧嫁娶,庄里人有忙帮忙,出一份力量,也沉浸在氛围里。一件事公则公,私则私,重于稼穑,不弃礼文,方是我故乡的最美一面。
但事实不是。
我远离故乡,又暗恋故乡。
但当有人要将我拉进那个群的时候,我迟疑了,我犹豫了。我知道,从微信上能看到故乡,是令我怀念的故乡,也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故乡,但变化的又不仅仅是故乡的一条路,不仅仅是故乡的一棵树,也不仅仅是一个土地变动的记录,而是那些变化了的人。
我怕微信群里出现骂战,我怕微信群出现争吵,我怕微信群出现不快的尴尬。或是某个人无心的话,激怒了另外一个人,或是一个人在群里指着姓名叫骂,都是令我担心的,我干脆就躺避了,避开了,心就不烦了。
宽阔的马路,成排的民居,新建的健身器材,翻修的教学楼,这是故乡的面貌;带孝的儿孙,推倒的老树,这也是故乡。如果再往前两年,故乡的人传播故乡的消息,只能用口述的方式,用电话去告知另外一个人,人与人之间口耳相传。正如前些年的我和父亲,每次我得知家里的信息,都是在和父亲打电话的时候得是的,而现在,如果及时,我就能在小群里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年迈的爷爷,在难以割舍的故土着,陪着那些一样难以割舍的乡亲,也是家乡传递消息的人。有几次,他用叫着庄里人的乳名讲发生的事情,都要在群里一猜一句,才知道是谁,脚步迈向他乡的我们,对庄里的人和事,变得逐渐陌生了。
最先出去的那一批人,他们最会使用通讯工具,从固定电话到手机,从微信到视频电话,都是那批人带回来的。我突然想起前些年,他们手里的大屏手机。
如今故乡还在变化,每天都比昨天新。从家人口中,从微信群里,故乡的路面都还在更宽阔平坦,房屋更干净整洁,我也想着,想着的人,也都更好吧。每年过年,不都是一年未见的一群人,像一群老友一样,重新聚在一起狂欢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