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
先生曰:“用功到精处,愈着不得言语,说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功夫反蔽泥了。”
大意如下:
先生说:“功夫越到了精妙的地方,越不能用语言表达,说理就越困难。如果执意于精妙的地方,全体的功夫反倒会被拘泥了。”
只要有所“着意”,那么良知上就有所失!俗人修到百尺竿头,那需要努力,因为太俗!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的那些所谓的厉害人物就需要不着意了,你可以认为是“归虚”吧!
抬眼可见,我们正常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欲望,也就是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为了你自己而想要做的事情,因为我们不是圣人,暂时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我们做不到像圣人那样无为而治
当然了,俗欲咱就不说了,像那一些为了名利的!咱要说的就是那些在知识或者智慧上的渴求,那也是一种欲望,而且是一种作为到达一定境界之后的人很难舍弃的一种欲望
如果不能够舍弃这种欲望,那么学者是很难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因为你被你心内对知识以及智慧的渴求带到了一种有欲的道路上去了,你就做不到无为了,做不到那种无我了。也就是说,你的心就不会干净,你早晚在尘俗的侵染之下走入歧途,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就算你在短短的一生中没有坠入深渊,那么你与净土也无缘了,求而不得是痛苦的,无求既无乐,无乐自无苦!
我们道家一向讲究顺其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要去苛求一切,包括想要获取智慧。做你当下该做且能做的,有些事情是要达到圣人境界的人去做,如果你硬要怎么样,或许还会让自己与其他人受到恶劣的影响
道无欲无求,也就是说,良知也是无欲无求的,也是没有任何念想的,是顺其自然的。你如果心中无欲,心中无尘埃,那么你的心只是光明的,所以说当一个人心如死灰,或者说是呆若木鸡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他们是最接近良知的,最接近道的,这个看法在庄子的陈述中就有所体现!但凡有任何欲望,良知都会有所被蒙蔽
所以说你看看那婴儿是什么样子的,你再看看我们身边一些天生是傻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是最接近道的人,最接近良知的人,没有人会说他们丧良心,而且你看看我们人随着一步步的成长,或者说一步步有了我们人所期望的一些小聪明,那个时候“丧良心”这个词就会被用于描述一些人了
当然了,不是让你变成傻子,也不是让你脱的赤条条的在那里啥也不干,是让你有他们的那种心性!能见到了就见到了,不能见到就不见到,不会去想我去见什么东西。学者也是应该一样,去学习你也不应该抱着一种目的说要去学成什么东西,我要去怎么怎么样!
生存本就是修行,无需形式限定,更非文字独支!
一切都顺其自然,就像小孩要吃饭,饿了他就张嘴要饭吃,你不给他抢,抢不到他哭,没有任何违背本能的要求,他只有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是道赋予的,也就说是阳明先生所说的良知赋予的,没有对错,没有善恶,更没有后天的那些虚荣的推动,什么黄金白银董事长在他们那里狗屁不是!
但凡一个孩子,他知道去储存东西了,这个孩子的赤子之心就开始慢慢消退了,也就是说,一步步开始变坏了,不论他是对什么多余的东西地占有
社会为什么会一步步的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从古至今,从一个风清气朗的时代到现在这个浑浑噩噩、浑浊不堪的时代,而且你会发现人类几乎就很难再变的多好了
因为人已经失去了干净,人已经被欲望完全包围了!这世上的很多事情其实是很简单的,为什么一直有些问题解决不了?就是因为人类的邪念,人类的邪恶已经不承认错误是错误了,一个连错误都不会承认的人,或者说是不敢承认的人,他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多数人并没有曹阿瞒那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能力!
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这其中的种种问题都是来源于人类无耻的心思,不愿意承认这其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其实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都是很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的,就是因为人类的欲望不允许他自己承认这个错误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也因为只要他承认了这个错误,他就会失去他欲望达成以后所能带来的好处,或者说是满足感、相比于他人的优越感!当然了,这个好处是他们自己那颗世俗之心认为的好处,并非是道德认可的好,这颗“世俗之心”存在的肮脏包含什么,我们自己睡觉之前想想就知道了
所以我们做人与为学,只要在道德的框架下顺其自然就好!不要被道德之外的东西影响,这也算是做到不为气所乱了,这也算是善了!
网友评论